首先声明我不是乌托邦的信仰者,我只是个文革史的爱好者,我是站在理想主义者的角度,来试图解读毛周联盟和这段历史地的,经过研读一些史料写下了这篇文章,欢迎批评指正.
我认为,在共产党内部,毛周两人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在少年时代立下了远大志向,周恩来12岁语出惊人:“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毛泽东学生时代更是写下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样意气风发的诗句,成年的他们有了同样的信仰:建设人类大同世界----共产主义,共同的目标让他俩结成牢不可破的联盟。20余年的生死患难,终于在中年时期成功夺取了国家政权,有了实现理想抱负的平台,开始了他们伟大理想的实践,五十年代的毛周是踌躇满志的,以下是毛泽东建国初期的讲话,从这些讲话可以充分把到他们的思想脉搏:
“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着我们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这两段话是耐人寻味和荡气回肠的,我认为也为以后的反右、文革埋下伏笔,因为为了这一崇高目标,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排除通往理想大同世界道路上的任何干扰,可以说为了这一目标,建国几十年来,他两个花费的大量精力都是在与各种干扰因素作斗争。这些干扰不算国际层面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这三个方面也成了后来一些群众运动中的矛头所指:
第一个方面是党内的干扰,主要是原来的革命功臣们,他们又分为享受派和务实派,共产党内部很多人的思想没有达到毛周的境界,根深蒂固的打天下做天下思想占据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他们认为经过出生入死终于得天下了,是该享一享人间的荣华富贵了,应该封官封爵光宗耀祖惠及子孙了,这本来无可厚非,中国几千年就是这样,但这与毛周的理想目标是根本冲突的,前面毛的第一段讲话也是说给这些人听的,但是说教是无济于事的,从后来毛泽东严厉的指责中可以看到两种思想的冲突程度:“做了大官,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除了享乐派还有务实派,这些人是实用主义者,这和理想主义者是根本冲突的,不管享乐派还是务实派,这些人被毛周定性为党内走资派,文革的矛头主要针对这些人的。
第二个方面是中国文化界的西方民主思想的干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周崇景的理想社会的一个内容,他们开始充满善意的号召民主人士对共产党批评监督,但没想到民主人士提出了中国西化,共产党让出政权和民主党派轮流坐庄的过高要求,这异想天开的想法让毛泽东很尴尬,放弃执政权那么理想大同世界的崇高目标谁去实现呢?反击不可避免,于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演化成了引蛇出洞的“反右”运动了,我认为反右是毛周不得已的痛苦选择,因为民主牌也是共产党曾经打出的王牌,民主力量向来是共产党积极依靠的一个力量,是为共产党赢得天下出了大力的,在毛泽东40年代的讲话中可以找到他对美国政治制度热情洋溢的称赞,在他的秘书戚本禹的回忆中也可以找到佐证证明他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好感,戚本禹回忆说:“他曾对我们说过,我们宁 可走英美式的民主道路,也不能走法西斯、贝利亚式的道路。”,喜欢归喜欢,一但毛泽东认定“我们正在做着我们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坚信正在试验一个远远好于西方社会的大同世界,那么一切障碍都要忍痛扫除,但毛泽东还是手下留情的,从来两个方面为反右定了调,一是规定了比例,党中央明文规定,在一个单位内打的右派,不得超过单位人数的1.5-2%,二是规定了处理办法“大部分不抓,一个不杀”。
第三个方面是人民根深蒂固的封建落后文化和私心杂念的干扰,毛泽东认为这些是通往理想大同世界的又一大障碍,他认为封建儒家残余思想是奴化中国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这一枷锁也是导致中国变成“东亚病夫”的病因,建立新世界就必须先砸烂这个旧世界,对此他像大夫一样开了一剂药方,一方面反封建,破四旧,大批孔丘儒家思想来砸烂这一枷锁;另一方面赋予人民“四大自由”,大力提倡造反精神和反潮流精神来纠正人们的奴化意识,并且提倡大公无私,斗私批修,进行灵魂深处的革命。毛泽东希望人们通过思想层面的改造,让六亿中国人变成尧舜一样的圣人,正如他的浪漫诗作所写:“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源头应该追溯到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提出了划时代的口号-----砸烂孔家店,文革从批儒反封这个层面讲,无疑是五四运动的延续,同时从毛泽东对鲁迅备加推崇,研究鲁迅也可以把握到毛泽东这种思想的脉搏,毛泽东好像说过他和鲁迅思想是相通的,大家一般都知道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从文化层面医治中国痼疾是鲁迅一生的目标,作为认同鲁迅并深受鲁迅影响的毛泽东,在文革中会有一些受鲁迅思想影响的影子,既然称为文化革命,并把它作为自己一生的两件大事情之一,我认为文革其实是酝酿已久的行动,并且意味深远。
我认为:毛泽东深深知道自己穷其一生精力的奋斗目标------建立理想大同世界失败了,毛晚年写给周的诗反映出了这一点,这首诗回顾了他们几十年人生轨迹,也反映了晚年凄凉疲惫的心情,也算是对他们一生的总结:
诉衷情 ( 1973年8月)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到踌躇满志的中年时代,再到疲惫失望的晚年,理想主义者的毛周联盟终于走完了他们波浪壮观的一生。。。。。。中国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荷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