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邱会作回忆录,就接着读了李作鹏回忆录。虽然说李的境界不如邱会作高,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李作鹏还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军人,对搞政治确实不大擅长。无论是早期做参谋工作,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军事主官指挥作战,或者是后来在步校、训总、总参训练部,作风都比较严整,敢做敢当,令出必行,行必有果。但在进入高层政治圈之后,他显然显得不是很能适应。
李邱看不起吴法宪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四大金刚,在文革前期,实际上经常是五大金刚,也就是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和邱会作。尤其是在九大上五个人都进了政治局之后,与文革派的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相对立,政治上以林彪为中心,也就是我们说的"林彪反革命集团"。九届二中全会之前,陈伯达也被拉拢了过去,汪东兴实际上也倒向了林彪集团。后来因为陈伯达在华北军区活动过,所以,李雪峰、郑维山被视为陈伯达一伙。在九一三事件之后,陈伯达集团和林彪集团被放在一起批判,即来源于此。
但这个集团中,叶群只是林彪的影子,代表林彪。虽然她经常假传圣旨,但黄吴李邱肯听她的,还是因为她是林彪的老婆。没有林彪,她什么都不是。所以,她在这个集团中是一个特殊人物,不能和黄吴李邱放在一起评论。
黄吴李邱四人中,黄永胜可以说是最纯粹的军人。从战士做起,当过班长、排长、连长,一直到兵团司令,甚至曾经被当做入朝作战的候选人。他参加过秋收起义,跟着毛主席一起上了井冈山,资格很老。邱会作回忆录中提到,四野南下之前,中央已迁至北京,宴请四野高级将领,时为四野六纵司令的黄永胜还被毛主席特意叫过去谈了话,黄永胜不胜荣幸,连邱会作都感到十分光荣。再加上,他后来被归至林彪麾下,也深得赏识。因此,黄永胜自视甚高,不将江青放在眼里。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的回忆录都提到,九大之后,在政治局会议上,真正敢跟江青对着干的只有黄永胜,他们三个都只是附和而已。
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三人都一样,入伍不久,即被选拔去参加学习,之后分配在机关工作,李作鹏和邱会作都是在军委工作,只有吴法宪一直随部队在前方。但如果看过三个人的回忆录,应该不难发现,从工作能力来说,吴法宪可能是最差的,而且人品不是很可靠。李作鹏回忆录中提到,1971年9月24日,中央对他们采取隔离审查措施时,先将黄永胜和吴法宪带走,随后周恩来问刘贤权和李作鹏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刘贤权说了一句黄永胜很霸道,而李作鹏的交代则是吴法宪一直巴结叶群--顺便说一句,坊间一直有吴法宪和叶群有一腿的说法。可见李作鹏实际上是很看不起吴法宪的。
李作鹏在回忆录中还说,他在服刑期满后看到当年的材料时,有几个想不到,其中一个便是,9月24日他们被隔离审查,吴法宪在10月21日和12月23日的两份材料中承认,在庐山会议上,他自己说过"不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里摆"的话,是叶群告诉她的。因为这是确定庐山会议上关于"国家主席"问题争议的动机和意图的主要证据,虽然李作鹏自己也说,他认为吴可能是在某种压力之下做出这种十分不利于他们的陈述的,但字里行间也能看出他对吴没有骨气的行为十分鄙视。吴法宪后来在回忆录中又郑重声明,这是当时迫于压力承认的,现在要说明,当初说了假话,那句话实际上是汪东兴告诉他的。但这仍然只能说明,吴法宪的投机性很强。
邱会作回忆录中夜提到,吴法宪是他们四人中最有可能的突破口,他早料到吴有可能会出卖他们,以换取对自己的宽大处理。邱会作说,他也知道,即使吴法宪出卖了他们,也换不来宽大,而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更加永无出头之日了。所以,邱会作说,专案组在审查时诱供,说吴法宪已经承认了,他承认了可以争取主动,宽大处理,但他仍然拒不承认,说他没有听到。李作鹏也坚决说,他没有听到吴法宪这样说过。
吴法宪还承认了一个对邱会作十分不利的事实是,1971年8月8日,黄吴李邱四人在军委办事组驻地西山宾馆休息时,叶群曾和吴法宪密谋过什么,实际上也就是说,要他们四人承认,林立果南逃广州另立中央的阴谋他们四个人都是知道的。但邱会作一口咬定,他本人不知道,即使吴法宪承认了,那也是吴法宪知道,他和李作鹏当时在远处抽烟,没有听到。
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的回忆录中都承认,作为给他们这个"反革命集团"定案的证据,在庐山会议之前,他们四人带着夫人和叶群一起去爬过长城,在庐山上休会期间也一起游览过庐山的景点,并且两次都合影留念了。在庐山会议结束之后,林彪下山前,他们四个人去送,在机舱里合影留念。但他们都说,这几次都没有怎么谈,和叶群的两次只是闲谈,和林彪的一次也没有谈什么,只是坐了一会儿,并不存在搞阴谋的问题。他们不承认,即使叶群、林彪尚在人间,估计也不会承认。但他们这三次到底谈了什么,都语焉不详。所以他们都坚决说,他们没有搞阴谋。但作为当事人,他们到底有没有搞阴谋,这就很难说清楚了。要说有其他证据,显然也不可能。现在,当事人都已离开人世,到底有没有搞过阴谋,就成了历史悬案了。但以常理推测,他们在庐山会议上是攻守同盟,这一点毫无疑问,至于参加林立果的小舰队,估计他们都不知情。
但从邱会作和李作鹏的回忆录来看,他们很明显都看不起吴法宪,这一点应当可以肯定。
汪东兴的角色
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的回忆录中,都提到了汪东兴,而且十分明显地对汪东兴不满。他们都提到,在九届二中全会之前,陈伯达和汪东兴实际上都已倒向林彪集团。而且,汪东兴还告诉他们,毛主席和江青分居多年,关系不好,江青不能代表毛主席云云。汪东兴这样讲的意思无异是在告诉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和江青斗争,不用太担心毛主席干预,因为这个可能实际上不存在。
三人回忆录均提到,他们在被隔离审查初期,实际上待遇尚好。"四人帮"也被隔离审查后,他们自以为翻身的日子来了,但结果等来的是他们被转移到了秦城监狱。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很显然他们认为,是因为汪东兴。
李作鹏在回忆录中十分直接地提出,在庐山会议上,真正煽风点火的并不是他们四个人,而是汪东兴。吴李邱回忆录均称,在庐山会议之前,关于国家主席的问题,就是汪东兴提出来的;在庐山会议期间,坚决拥护林彪的"火力急袭"讲话的,也是汪东兴,并且最先提出要"揪人",也就是把矛头指向了张春桥。在各个小组会议的发言中,调子最高的也是汪东兴,吴的调子也高,但没有高过汪,李邱的调子都不高。所以,他们认为,如果说庐山会议真的有什么反党反革命阴谋的话,那么汪东兴是不是应该与他们同罪?言下之意要更激进,即汪东兴才是真正的主犯,他们只不过是从犯而已。吴法宪在回忆录中则郑重更正说,"不设国家主席,林彪往哪里摆"的说法并非来自叶群,而是来自汪东兴。但他们因此而被揪住不放,汪东兴却什么事都没有,就安然过关,他们显然是十分不满的。
汪东兴自己在回忆录中也证实,他在庐山会议上确实说了不应该说的话,为此被毛主席批评,并做了检讨。所以,他们这样说,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汪东兴跟他们做的是一样的事情,身份也一样,都是政治局委员,凭什么他们就要为此承担责任,而汪东兴却什么责任都没有?但他们没有搞清楚的是,他们和汪东兴虽然都一样,是政治局委员,但角色却不同。
汪东兴虽然在九大进入政治局,但他所掌握的实际权力显然与黄吴李邱无法相提并论。汪东兴顶多是透露一些中南海的关键机密,关于毛主席的私人信息,如此之类,而黄吴李邱是军委办事组的主要成员,掌握着军队。所以,毛主席在庐山上虽然也批评了汪东兴,但调子和批评黄吴李邱不同,没有定性,而黄吴李邱则被称为"军事俱乐部"。黄吴李邱是林彪集团的主要成员,而汪东兴并没有完全加入这个集团,只是相互利用,在对付江青时相互支持而已。
但汪东兴对林彪只是投机,并没有很深的私人感情。黄吴李邱则对林彪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关系,他们在回忆录中都承认,确实是崇拜林彪的,感情比较深。这从他们在回忆录中对林彪的高度评价即可看出。因为江青看不起陈伯达和汪东兴,所以他们倒向林彪,最直接的动机是利用林彪集团的力量反对江青,至于吹捧林彪,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黄吴李邱对林彪的吹捧则是发自肺腑的。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要考虑并作出判断的是,如果他和林彪发生冲突,黄吴李邱和汪东兴会如何站队?这是决定最后对他们采取什么措施的最关键因素。毫无疑问,汪东兴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站在毛主席那边,不会跟着林彪走。黄吴李邱呢?
黄吴李邱都说,他们是跟着毛主席干革命,虽然崇拜林彪,但是仍然是无条件服从毛主席的,如果林彪反对毛主席,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毛主席这边。换句话说,他们根本就不承认他们与林彪是一个什么集团。但从他们的回忆录都可以看得出来,他们都曾得到过林彪的鼎力支持。黄永胜担任总参谋长是林彪推荐的;吴法宪接替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也是林彪力挺,在杨余傅事件之前,吴法宪差点被打倒,也是林彪力保才过关;李作鹏到海军工作是林彪推荐的,在李王张向军委反映海军情况的事件发生后,林彪也支持了李作鹏,才保住他们;邱会作担任总后勤部部长,更是林彪推荐的。
文革期间,尤其是在黄永胜担任总参谋长之后,军委办事组实际上成了林彪的囊中之物,所以才有后来毛主席以李德生、温玉成等人掺沙子的举措。即使毛主席掺沙子之后,他们也还是把持着军委办事组,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因为他们背后有林彪的支持。他们在政治上的联盟,在当时当然主要反映为对文革派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同声一气。这当然是小政治集团的行径。所以,他们是一个集团,这一点应当没什么好说的。
如果林彪与毛主席发生冲突,他们会站在哪边呢?他们说是会站在毛主席这边,但庐山会议上,他们实际上已经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林彪讲话之后,他们在各个小组充当传声筒和情报员,相互通报情况,商量对策,在毛主席发现问题之后,他们又在一起商量如何应付。毛主席要吴法宪和叶群做检讨,吴法宪的检讨写不出来,还是邱会作代笔操刀写的,李作鹏又做了修改。而且,在林彪下山前,他们去送时,虽然现在他们都一口咬定没有商量什么,但即使如此,林彪和他们合影留念的举动也能表达林对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了,更不用说他们到底说过什么没有,现在已经死无对证了,他们的说法也只能存疑。毛主席南巡期间,李作鹏将从刘丰处听来的毛主席的讲话通报给黄永胜等人,商量对策。这还不能说明问题?
李作鹏在回忆录中说,他把党中央主席的话传达给其他政治局委员,难道能算犯罪?这就是贼喊捉贼了。毛主席既然在谈话中已经说过,不能对外泄露,显然是对他们不信任,也已经说明了保密要求,即使李作鹏自己知道,为什么不是自己主动找毛主席谈,而是向黄永胜通报情况,商量对策呢?这不就是反对毛主席么?
所以,无论是谁处在毛主席的位置和当时的情况,面对汪东兴和黄吴李邱,都不难做出判断,做法大概不会和毛主席有太大不同。汪东兴只是政治立场不坚定,教育后还可以继续用,而黄吴李邱则不同。让他们检讨,本来是给他们台阶,让他们和林彪划清界线,至少是不要结合得太过紧密,他们不但不领情,反而煞费苦心地商量着如何应付过关了事,等待机会卷土重来。所以,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恩来迅速将黄吴李邱集中到了人民大会堂,一起指挥应对,名义上是为了工作,实际上是政治上已经完全不再信任。从9月13日林彪事件发生,到9月24日将他们隔离审查,有11天的时间他们可以重新选择,结果他们仍然毫无动作,李作鹏甚至还修改了他和山海关机场的通话记录。所以,他们和汪东兴的问题性质不同,处理结果也就不同。
至于说四人帮被抓起来之后,汪东兴是不是对他们做过什么手脚,这个确实是有可能的。但具体如何,现在尚无比较确凿的资料能够证明,三人的回忆录也都只是猜测,并未明指,只能存疑。
两次庐山会议
党史上的两次庐山会议,都以严重的政治斗争闻名。1959年庐山会议打倒了彭黄张周,1971年庐山会议打倒了陈伯达,牵出了林彪。彭黄张周一案中,只有黄克诚在文革结束后复出,担任过中央纪委书记,其他人的政治生命则就此画上句号。林彪集团案中,林彪仓皇出逃,机毁人亡,黄吴李邱四人不久后即被隔离审查,政治生命都从此终结。
现在经常有人提到两案的相似之处,说两次庐山会议都是冤案,所谓反革命集团完全查无实据,应予平反。
两案有没有相似之处?当然有,而且确实很相似。但最大的相似之处并不是那些人说的那样,两个案子都是冤案,都是为了打击政治对手,像李作鹏在回忆录里说的那样,是党史上的耻辱,彭黄张周可以平反,他们也应当平反。最大的相似之处是什么呢?是两个集团都是"军事俱乐部"在党的会议上突然发难,企图打倒别人。
彭黄张周案中,彭的矛头所指是刘少奇;林彪在庐山上针对的是张春桥。彭德怀和林彪都是国防部长、副总理、中央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席,总参谋长是其"私人",在事发之前都曾排斥异己,增强自己的权力。彭德怀在1958年反军事教条主义时,斗倒了刘伯承、粟裕、萧克,而最重要的则是打倒了粟裕,换上了他信任的黄克诚担任总参谋长。林彪先是打倒了倒向刘少奇的罗瑞卿,文革中又打倒了倒向江青的代总参谋长杨成武,换上了他信任的黄永胜。
当然,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不喜欢刘少奇,彭德怀要批刘少奇,我不同情刘,也不会同情彭。同样,虽然我喜欢张春桥,但在林彪要打倒张春桥的斗争中,我仍然可以不偏袒任何一方,可以当成正常的党内斗争来看。从这个角度看,两次庐山会议的性质的相似之处即在于,他们试图以自己已经可以完全控制的军队为资本,打倒政治上的竞争对手,即以军权挑战党权。这就在挑战自1927年以来一直坚持的"党指挥枪"的原则。
吴李邱回忆录中都说,他们都是政治局委员,在党的会议上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何错之有?这是狡辩。他们是政治局委员,这没错,但他们在政治局仍然代表的是军队的势力。他们在党内的影响力,也主要依赖于军队干部的支持,而军队干部在九大中央委员中的比例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林彪在庐山会议上的讲话能得到那么多人响应,原因也在此。因为这些军队干部多数在文革初期受到过冲击,对张春桥所代表的文革派深为不满,所以才会有许世友、韩先楚和杨得志等人提出,要"揪人",即打倒张春桥。
彭德怀挑战刘少奇时,刘少奇是党内外甚至国内外都已知道的接班人,林彪要打倒张春桥时,张春桥是毛主席属意的接班人选。所以,今天的人们应当反思的是,如果彭德怀在1959年得逞,如愿以偿地打倒了刘少奇,接下来会是什么结果?如果林彪在1971年真的打倒了张春桥,结果会是什么?其他的不好说,但至少可以确定的则是,军队干部从此在政治上处于绝对优势,对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系统形成强大压力。而因为军队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的特点,军事干部主导下的党,就会变成一个十分僵化的系统。
可以设想,如果林彪顺利接班,黄吴李邱恐怕也会跟着鸡犬升天,成为政治局常委等。联想一下邱会作回忆录中所说,在庐山会议之前酝酿的四届人大会议上,新成立的政府中,林彪是国家副主席,黄永胜是副总理,吴法宪将会是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作鹏和邱会作也会在政府系统担任职务。这样的格局是什么样的格局,难道不是一个军人政府么?
所以,吴李邱的回忆录中始终没有提到的问题恰恰是,如果他们成功了结果会是什么。而这正是毛主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他们都说,毛主席对军队的控制是始终不忘的,是绝对的,但他们没有提到,如果他们政治上的对手不存在了,毛主席是什么,泥菩萨?让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正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的敏感,恰恰显示出毛主席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本能,知道什么原则是不可触动的,什么结果是必须防止的。
正是因为今天的人们忘记了这些最重要的原则,所以才会经常有人以为他们真的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无辜,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无辜。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他们都触犯了这个党、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原则,所以他们必须倒台。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