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摘选
在1932年夏季。美国经济大萧条已经整整3年,赤贫遍野,有200万人在到处流浪。全国的经济已经基本崩溃,失业人数有1500万,中产阶级迅速破落到令人痛心的地步。大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沦落到连寄稿件的邮费都付不起。姑娘们也加入流浪队伍,为了一角钱向同路人出卖肉体。人民一贫如洗,浪迹天涯,悲观绝望的情绪笼罩着美国。
但是,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悲观情绪。亨利.福特(美国汽车大王)就说:“嘿,到处流浪,这才是教育青年的最好办法呢!他们只要流浪几个月,得到的经验就比在学校里读几年书还要多。”(这话听着如此耳熟,不由想起当年的上山下乡运动。)胡佛总统也还是一如既往的每天傍晚,打好黑领结走进饭厅,向他的七道菜奋勇进攻。
此种状况之下,美国退伍军人的生活、经济情况同大多数人民一样,也异常凄惨。因此,美国退伍军人“补偿金远征军”2万5千人远征华盛顿,向国会和总统和平游行请愿,请求提前发给他们“退伍军人补偿金”。“他们携家带口,身无分文,纷纷在市内的公园,垃圾堆积处,没主的货栈,歇业的铺子,拣个地方住下。这些退伍军人手无寸铁,队伍里没有过激分子,力量薄弱,不构成威胁。他们的样子,活象沙漠里的流浪者。用一个闹市店铺老板的话来形容:“来了这么多穷小子,生意都受影响了。”他们对国家的威胁,仅此而已。
华盛顿特区当时的战略态势是这样的。“远征军”的大部分人员和总部在华盛顿东南区,阿纳卡斯蒂亚河对岸。一部分退伍军人(先头部队)在宾夕法尼亚大道附近将要拆除的破房子里扎营,天天上午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上和平游行示威,这里离国会只隔3条街。他们成了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驱之而后快。“这反映出全国脑满肠肥的人对食不果腹的人是越来越狠心了。”
政府—行政分支如临大敌。胡佛总统给陆军部长和参谋长下令,出动军队,驱散退伍军人。
全国唯一的四星将军,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带领他的副官艾森豪威尔少校亲临督战,“要打断远征军的脊梁骨”。“乔治.巴顿少校率领第3骑兵团向宾夕法尼亚大道附近的退伍军人冲锋。跟在后面的是机枪分队,第12步兵团,第13工兵团,第34步兵团,他们手里的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部队的后面,还有6辆坦克隆隆推进,履带把路上给太阳晒软了的沥青一块块翻了起来。”
大难临头,人们却不知道。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上和平示威的退伍军人以为是给他们举行阅兵式,不禁喝起彩来。不过他们马上就发现搞错了。“巴顿的骑兵队猝然转身,排成战斗队型,向人群冲过去,步兵紧随着骑兵冲上,从腰间解下一枚枚催泪弹向前扔去。抵抗停止了。军刀砍来,刺刀捅来,越来越猛的南风又吹来呛人的毒气,吃尽苦头的退伍军人朝着阿纳卡斯蒂亚河退却了,狼狈异常。老婆抱着婴孩,丈夫提着破箱子,一路走一路还不断受到瓦斯弹的袭击。”
情形如此凄惨,麦克阿瑟将军还是指挥军队继续前进。他要彻底击溃“远征军”,冲过河,把他们的总部夷为平地。“他率领一个步兵纵队冲过桥去,艾森豪威尔也跟在身边。到了对岸,他们两路分兵,对方则一片混乱。”“步兵用火把点着了营地的所有棚舍,总统在白宫的窗口看到东边天空一片火光。一辆辆的救护车开来,因为又有一百多人伤亡。两个婴孩被瓦斯毒死,“远征军”报纸的编辑满怀悲愤,为其中一个拟出了下面这条墓志铭:“伯纳德.迈尔斯长眠于此,他只活了3个月,是胡佛总统下令毒死的。”与此同时,华盛顿的一些有钱人却驾着游艇在近岸处看热闹。当晚11点15分,他们又目睹骑兵们由小乔治.S巴顿少校率领,进行最后一次的毁灭性攻击。那些被骑兵用马刀赶走的衣衫褴褛的人们当中,有一个叫做约瑟夫.T.安吉利诺。这人曾于1918年在法国阿尔贡树林战役中救护战友有功,获有殊勋十字奖章。那被他救出的正是青年军官小乔治.S.巴顿。”
多年以后,当巴顿将军率领美军第1师在欧洲大陆向德军冲锋,向巴黎进军,向柏林进军,在诺曼底,在西西里岛,在阿登森林。不知道他会不会回忆起1932年的这一幕情景。他是不是会把当年的退伍军人和现在面对的德军都不加区分地当成了同样的敌人?
“补偿金远征军”付出了伤亡数百人的代价,被驱赶出华盛顿,由军警押送往全国各地,大部分中途流散,汇入流浪全国的200万流民,继续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
远征军大屠杀事件过后,各方面的看法截然不同,从中可看出将要走上政治舞台的一些政治军事人物的观念分野。
麦克阿瑟对报界发表谈话,自己不承担责任,却满口称赞胡佛勇于负责。他说“要不是总统不到24小时就动手的话,局面势必非常严重,可能真的要发生一场战争。要是拖延一个星期,我看我国政治制度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了。”胡佛总统宣布远征军“并非退伍军人”,而是“共党分子和作案累累的刑事犯”。《纽约时报》把退伍军人描绘成“侵犯别人产权的一般罪犯”,又说他们“不听命令”,“闹动乱,几乎酿成暴动“。……可是据退伍军人管理局统计“这些人94%曾在陆海军中服役,67%曾远征国外,而且20%还是残废军人。”
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说:当时“情形十分凄惨。……看到他们的住所一下子烧光,人们就更可怜他们了。”纽约州奥尔巴尼市的州长公署里,罗斯福州长的夫人埃莉诺说“当时心里十分不好受。”罗斯福本人似乎更感到难过,觉得这件事丢了美国的脸。他后来谈起往事说:“胡佛为什么不请退伍军人喝咖啡,吃夹肉面包,倒要放出麦克阿瑟和赫尔利那帮家伙去对付他们呢?”
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在1932年远征军事件中的表现,使我们看到了历史人物的另一面,对他们的认识更加深刻。从前,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只是局限于2战,局限于诺曼底登陆、硫磺岛血战。现在,通过本书,我们看到了他们--2战英雄的前生,看到了他们的另一面——令他们永远耻辱的一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