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学者反诬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现象,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军表示,这是要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上搅浑水,她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是完全对立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主义为哲学基础,否定中国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的历史合法性,抹黑中国共产党,却标榜自己“价值中立”、“态度客观”。对此学界应当进一步揭露其实质。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历史观上,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区别是什么?如何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杨军: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也称为唯物史观。发现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毕生两大贡献之一。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如同“自然历史过程”遵循客观规律。规律形成、存在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表现为一种最终决定人类行为结局的力量。人类的历史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客观规律的决定性作用与人的能动作用有机结合的结果。
唯物史观的发现,克服了唯心史观的致命弱点,实现了人类历史观的深刻变革,正如列宁所说,它改变了此前历史研究“至多是积累了零星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述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的状态,指明了一条“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把历史研究引上真正的科学轨道。
历史虚无主义把唯物史观歪曲为“机械的历史决定论”,试图解构唯物史观指导下书写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它无视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客观存在的历史进行想象和臆断,否定中国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认为中国革命的发生是因为一些革命者的“鼓动”,抹杀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它否定社会历史客观规律的存在及其决定性作用,而凸显人性、人的思想和历史的偶然因素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它用“阴谋论”、“权力斗争论”来解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毛泽东的一生。显而易见,历史虚无主义秉持的是唯心史观。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思维方式上,马克思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有什么不同?
杨军:恩格斯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类历史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注意把握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历史研究不能仅限于观察、描述现象,更不能为现象尤其是假象所迷惑,要深入到现象背后去把握本质;对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考察必须“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应当在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和社会关系中来考察人的思想和活动,以获得对历史人物的正确理解。
历史虚无主义完全走向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反面,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例如,对于中国革命,历史虚无主义以革命中有流血、牺牲的现象,指责革命“造成社会的动荡”、“是对文明的破坏”,从而否定近代中国革命在本质上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对于中华民国,历史虚无主义为否定近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以民国时期一些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和思想言论自由,对民国时期进行浪漫描绘和温情缅怀,却无视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混乱的时期,无视同为大学教授的闻一多、李公朴被杀,马寅初被关押的遭遇,是典型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评价毛泽东,只看错误、不见成绩,甚至捏造“史实”,对毛泽东的政治活动、思想观念、家庭婚姻和文才武略进行全方位抹黑;评价新中国,对改革开放前30年也是全盘否定。这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背离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颠倒了主流与支流。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分析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上,马克思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区别在哪里?
杨军:阶级和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不是外界强加给历史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根据原始社会解体、社会分化出阶级、产生阶级矛盾的事实,坚持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分析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列宁指出:“法国复辟时代就有一些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梯也尔)在总结当时的事变时,不能不承认阶级斗争是了解全部法国历史的钥匙。”
阶级分析法通过分析隐藏在不同阶级政治思想背后最终起决定作用的物质利益,从经济上说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根源;通过分析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关系,把握历史事件、历史活动中各个阶级的立场态度及其力量对比,从而深入认识历史运动、历史事件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分析阶级或社会集团所代表的经济关系和利益,深入认识和评价其思想理论观点。这样历史研究就能深入到历史本质和规律层面,而不会停留在浅层次的现象观察、细节描述和史料堆砌中。
运用阶级分析法能够更好地辨析史料。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而后才有可能探寻出“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由于史料是人记录的,不同的人由于处于不同阶级、有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的差别,在思想观念上也有所不同。这或多或少会反映到史料中。采用阶级分析法,对史料的思想性进行鉴别分析,可以防止对史料内容的误读误用。
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反对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法,主张用人性论来解释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活动,这样历史人物都被改头换面,“好人不好”,“坏人不坏”;把历史材料当作证明自己某种愿望或设想的工具,对史料不作分析、比对和辨伪,只要符合其价值取向,就可使用,甚至违背孤证不立的原则,以一两个史料推翻整个历史结论。这样研究、书写出来的历史不过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