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电视剧根本问题是不是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而是从几个口号出发,抓住吃饭问题,极力把农村渲染得一团漆黑,显然违背农村实际。
一、《老农民》中的生产力问题。电视剧中生产力基本是劳动力,整个过程,是人拉犁,人拉滚子。而实际在东北,这些事都是用马牛来做。所以一个大队有几十匹马。马车已经由铁皮轱辘,变成胶皮轱辘,一辆马车有四匹马拉,非常气派,运载力很大。到改革开放前,一个生产大队已经有十几台拖拉机,培育了不少拖拉机手。如果继续前进,农村的机诫化早已完成了。
二、衣服问题。
电视剧牛大胆的衣服老是同一身衣服,黑黑的脏脏的,脸也是脏脏的。妇女的脸也是脏脏的。这不是故意曲解,就是太不了解农村了。东北农村很能赶时髦,解放初期,有人还穿上前苏联的带包的马裤。所以农村流传一句话:“马裤带包,不是离婚,就是把刀(东北把离婚叫打把刀)。”大队干部都是穿中山装,冬天有军大衣式的棉大衣,有很厚的棉胶鞋或靴子,头上带着狗皮、兔皮帽子,有的还带着狐狸皮帽子。知识分子,已穿皮棉鞋,带着俄式皮帽,学生都有棉大衣,很漂亮的帽子。农村妇女,穿的花花绿绿,冬天用热水洗脸,脸都白里透红,健康,大方,敢于上台面。
三、副业问题。
每家都养几头猪,十几只鸡,十几只鸭,几只大鹅。猪宰了可以卖肉,每到夏天,园子里各种蔬菜都长起来,摘一桌子鲜嫩嫩的无毒青菜,蘸着鸡蛋酱,吃得即营养又有滋味。用鸡蛋可以换来豆腐,小鱼,变变花样。电视剧夸大到农村不能养鸡,连一个鸡蛋都不能吃,实在不可理解。我承认当时有割尾巴口号,但农村讲究实际的,没有人去做。何况文革中贫下中农被捧上天,连学校都要去管,哪个敢动他们一根毫毛。电视剧割尾巴竟要割掉枣树,这完全是一种臆造,我在农村时曾当过大队林业委员,每年都植树造林,没人敢动一棵树。
三、水泡子和草甸子。
湖泊和草原,从没有私有化。谁都可以到那里放牧,砍柴,捞鱼,打猎。这项收入不少,我家年货多半是卖柴后举办的。
我们小孩整天在这里,打鸟捞鱼,采野韭菜和黄花菜。从没人过问。那时可真真是自由啊!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