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10余次提及“规矩”一词,并着重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总书记把“讲规矩”提高到“党性”和“对党忠诚度”高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诫每名掌握公共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办事一定要有规矩、有原则、有纪律,有法律底线。
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有一则严守“规矩”故事,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倍受感动。李淑一作为烈士柳直荀的遗孀,多才多艺,能诗善文。中学时代就与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结为好友,经杨开慧介绍与柳直荀相识并结婚,丈夫柳直荀既是新民学会会员,又参加过南昌起义,先后任红二十五师、鄂西北独立团、洪湖独立团、红八师政委,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让这位对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此时已“年长课繁,难乎为继”的老人晚年有所依靠,有人托毛泽东举荐李淑一为文史馆馆员。然而,毛泽东却想到“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而“未便再荐”。并且专门就这件事写信给秘书田家英:“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业,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她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给以帮助也说得过去。请函询杨开智先生转询李淑一先生,请她表示意见。”
信虽不长,却感人至深。作为一代伟人,当时的毛泽东,已用他所领导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历程和自身的伟大人格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爱戴和敬仰,确立了党内无可替代的领袖地位和崇高威望。以柳直荀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以李淑一能诗善文的才气及与毛泽东、杨开慧的深厚友谊,举荐为文史馆馆员实属正常,而且充满革命情感。
毛泽东之所以“未便再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心中时刻牢记并恪守着“规矩”二字。所谓规矩,既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又是“纪律”和“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文史馆资格颇严”,就是文史馆选人的“规矩”。一个人守不守规矩,首先要看是否按规章制度办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招一式是否老老实实,恪守本分,合乎规范。说到底,就是是否在规章制度的框架内行事。人与人及其相互之间的人际交往构成了整个社会,每个人的活动都有各自的动机、目的和行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这些不同的活动动机、目的和行为,人们就会各行其是,社会就会陷入无序的混乱状态。所以,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按照人民的意愿行事就合乎“规矩”,而滥用职权、为所欲为则是对“规矩”的严重破坏,甚至酿成权力腐败。所以,尽管凭借当时毛泽东的崇高威望和地位,向文史馆举荐一名对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且多才多艺的烈士遗孀并非难事,但一代伟人毛泽东恰恰考虑到了举荐人才应遵循的“规矩”,才最终“未便再荐”。
时下,最让人们不满的就是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而在用人上既不看能力,也不重操守,以权压人式的 “举荐”,更让人们切齿痛恨。本来,工作中一些同乡、故旧、同学、战友彼此合得来、谈得拢,走得近,因平时相互了解而进行的“举荐”实属正常。但个别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却曲解这种正常的“举荐”行为,一朝权在手,便自我膨胀、任人唯亲,想方设法举荐、选拔对自己有利的人。利用权力和职位影响在单位内部编织关系网,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刻意谋求组织之外的小团体利益。这种“举荐”名为“举荐”,实则“弄权”,被“举荐”之人既无才可“举”,也无绩可“荐”,只能给选人用人工作带来极坏的消极影响,严重污染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所以,毛泽东同志不因私谊而废“规矩”,不因感情而弃制度,面对友人请托,既没“打电话”,也没“写条子”,更没向有关部门“打招呼”,而是站位全局,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不越规矩,审慎用权。以“文史馆资格颇严”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让文史馆依照相关制度,按“规矩”解决选人问题,正是对“规矩”的严格恪守。不但赢得了群众的赞成和支持,还形象生动地告诉领导干部什么叫“规矩”,并用自身形象为领导干部做出了表率。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局部和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如果每名领导干部都能像毛泽东同志那样,处理事情只认规矩不认人,合乎规矩的事不管多难也要办好,不合规矩的事不管多易也坚决不办。“则得千人之力”,通过砥砺淬炼,从严要求,从严制约, 就能“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安局山海关分局)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