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力主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主张,一个认识前提是,只有规模农业才能产生规模效益。若从劳动生产率来讲,规模农业因为更适宜于机械化大生产,而可能有更高的劳动主产率,但在中国仍然有近7亿农村留守人口,其中近3亿农村劳动力的情况下,衡量规模效益的关键指标不应是劳动生产率而应是土地产出率。我们调查的几乎所有地区,规模经营的粮食单产都远低于小农,原因是,小农生产是精耕细作,小农可以灵活地进行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而规模农业却很难做到灵活精细的农业生产管理。
反过来说就是,规模农业不仅土地产出率低,而且排斥劳动,在当前中国还有极大量的难以快速转移进城的农业劳动力(以缺少城市就业竞争力的中老年人为主)的情况下,规模农业排斥劳动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必导致严重的社会效益的灾难。
当然,这并非是说当前中国小农经营就没有问题。当前小农生产最大的问题是生产环节的合作难以解决,尤其是灌溉、植保、机耕机收方面难以形成合作。对于缺少集体经营协作的单家独户农民尤其是中老年农民,小块分散农田的生产难度大,体力消耗大,新技术难采用。如果改善农户生产作业条件,小农将会有更大的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湖北省孝感市经管局曾报告一个典型案例如下:
农田设施的改善反而使土地流转出现了倒退。陡岗镇袁湖村3名村干部经过多年的努力,流转面积最多的2010年达到800多亩,300多户。近几年,市区两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驻后,协助各方争取国家项目资金400多万元,大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村耕地实现了排灌自如、机耕机收、旱涝保收。条件改善了,很多老人都把田要回去了。近2年要回去的200多户,500多亩,占他们2010年流转面积的62.5%。老人们要田的理由有3条,一是条件改善了,种田不像过去那样是重体力活,年纪大也搞得了;二是种田有成就感;三是可以锻炼身体。尽管合同都没有到期,3名村干部无可奈何,只有服从群众的利益,原来购置的机械大多闲置起来了。
这个案例中,地方政府着重看到了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的困境,却没有看到,农村中老年农民有着极强的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能力。只要为他们解决了进行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他们就是中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而影响当前中国农业效率和基本生产条件的最关键原因恰是在给农民更大土地权利话语下形成的产权整合难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