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贵州日报》头版头条以《给乡亲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为题报道塘约道路。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牵住牛鼻子 犁出新天地》,同时还用四、五两个整版报道塘约巨变。一个省的党报用这么大的篇幅持续报道,是罕见的。
在这一天的报道里,十分引人注目的内容还有:“安徽省委组织部到塘约考察后,专门订购了两万册《塘约道路》分发给该省各级党政干部学习。”
土地承包制的创始地小岗村就在安徽。安徽省委组织部的来访,对贵州不少市县乡村的党组织有很大鼓舞。如今在深化改革中,如何把在零散地块中劳作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靠谁去组织?靠资本、靠老板、靠大户,还是靠党支部?
《塘约道路》中写道:“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两个支部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是党支部建在连上,二是党支部建在村里。”塘约的变化就是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做出来的。
塘约道路能不能推广?要有一个优秀的党支部书记,有一个团结战斗为村民服务的党支部,这是前提,是重中之重。塘约村党总支借鉴毛泽东主席的“三湾改编”,把党小组建在村民组(每个自然村),还把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组长组建成村民组组委会,实行“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加强党的领导和村民民主自治,使乡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在全国“两会”期间,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就对周建琨说:“你上毕节,塘约精神也要上毕节。”毕节市是拥有一千万人口的大市,毕节已购一万多本《塘约道路》分发农村党支部学习。目前,第一批毕节农村党支部书记奔赴塘约村挂职学习,与塘约干部村民共劳动迄今已达十天。
附:贵州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的”塘约新鲜事“。
安徽省委组织部农组处主任科员 朱永侠:我觉得它是通过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走上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应该讲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安徽省委组织部农组处处长 张明:过去我们都讲道路决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但是从塘约来说,它首先是有一个很强的支部,这个可能是我们塘约能取得今天成效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