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速公路建设自2004年以来通车里程每年增加1000公里,到2006年突破3000公里,通车里程名列全国第一。据说2007年将突破4300公里,永居全国首位。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呀,我们河南,不但人口位居全国首位,修的高速公路总长度也位居全国首位了。
要想富先修路,我们河南真切地实践这句话了。可是路修也,富却没有富起来。这真是令人困惑呀!据说河南GDP总量已经突破10000亿元大关了,人均年收入10000元以上,折合美元也达到了人均1300美元以上,好象我们快实现小康了。这可是真的吗?
据说,2006年河南GDP12464亿元,位居全国第六位。公报显示,2006年,河南能源消费总量为16235.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01%,相当于1吨标准煤产生GDP0.77万元。广东GDP位居全国第一,总量才25969亿元。我们河南应该骄傲了,虽然我们普通人生活过得很“坚苦”,可是我们省却是了不起的,这是多么大的精神财富呀。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我们搞建设应该是很快的。千万别给我们加工资,每月千吧几百元我们咬咬牙就能忍住了。你想,一千元每月吃猪肉也能吃个一百斤呀。至于说存款,我们想都不去想,吃喝花销每月一千元刚刚够了。这样不存款,不投资,我们才能做一个真真正正的无产阶级嘛。至于家有老小,他们能吃饱就行了,何必想太多。一个五口之家,两位老人,一个学生,两个劳动力,两个劳动力每月收入近两千元,平均每人每月就有500元。吃喝是没问题的了,搞得好还有很多节余呢。我们普通拿工资的人家是如此,外出打工的人家也是如此。
可是还是有问题的,(1)孩子上学要学费、生活费等,中小学每年需要2000—3000元,大学生每年需要5000—10000元。(2)人有生老病,每年一家怎么也要花个千八百的,毕竟现在看病太贵了,一个头痛脑热怎么说也要一、二百元。(3)家人吃饭问题,再怎么扎紧裤腰带每年也需4、5千元。(4)人情世故,这不能不要,每年串亲访友也需要1千元以上。(5)如果家人每年添加二身衣服,需要1千元以上。以只有中小学生的普通家庭为例,每年的收入接近1.5万元—2万元,支出1.1万元左右。节余可能达到4千—8千元,如果要添置家用电器,日常家具等常备物品,这样就没有节余了。那么大学生之家会怎样呢?借债吧,还有什么办法,要不你就别去上学了,初中毕业去南方打工去吧。因为本地的工厂企业门难进,工厂数目也太少了。普通的服务性行业月工资才500—800元,根本就不顶事。我们河南每年向外输出劳动力人数可达1000万人以上,也许这些就是原因。
河南向全国输出劳动力,根本的原因是河南是一个欠发达地区,不但经济欠发达,文化艺术欠发达,而且教育也欠发达。有人说先修高速公路这样路通了,才有可能富起来,这是不错的。但是,为什么只修高速公路而不修普通省级公路呢?现在全省大多数地方仍然还只是双向两车道,并且路面时有破损。所谓的村村通,也只是双向单车道。而高速公路每年的投入,每公里以0.5亿元计算,每年的投入有500多亿元。河南的高速公路总里程上去了,可是民用公路的状况却糟糕了。
河南各市区现在正在大搞新城市建设,老城区搬迁有难度,所以就建新城,这是洛阳市的有效经验。新城的地几十平方公里地圈,可是却没有那么多企业入驻。搬老厂吧!于是乎,建设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一派繁忙的景像,新城很漂亮,国家级领导人也被邀请来了。可是,轮到年终结算时,很多企业财务赤字也达到几十亿元了。整个地方经济面临着崩溃,这可怎么行,市领导不但要抓形象工程,还要搞经济政绩,GDP总量上不去,上边是要怪罪的,搞不好花钱买来的官还要被冻结的,因此强烈要求各企业虚报产值和利润。黑猫白猫抓住GDP就是好猫。GDP总量上去了,企业也快面临改制了,工人也发不下来工资了。工人上访?没门,还没到省里就被市里拦下来,还没到北京就被省里拦下来。
经济学有个理论,盈余和支出平衡这是最合理的,我们省的政策管理者们真的是好学生呀。无论哪方面的盈余都全部投入在高速公路上,市区硬件(道路)建设上,他们在实践“要想富先修路”呀。每换一次届,每一个新市长都要烧三把火,第1把是形象工程方面的,即修建迎宾大道,大力拓宽入市道路宽度,搞好路边建设,上级来视察只安排走这条路。第2把火是新城市建设,筑新城,修新路,搬迁旧企业改名为新集团公司;或者是搞引进外资。香港、新加坡、日本,既使是美国也去联系过了,偶尔也有香港人来投资的,可是每年宣布引进几百亿美元的外资至今总不见投入。第3把火是修路,修新路也改造旧街道路面。三把火烧完,政绩着著就该调动进省了。至于切实为百姓办事,也只是找几个村干部,找几个所谓的积极分子配合一下,请记者同志们吃一下写一下宣传一下。电视广播上咱只谈大形势、引入外资情况、各企业如火的发展情况,偶尔穿插一些为某某人捐款和慰问情况,至于普通人的生活状况,管他呢。
在教育方面,不投资或者是少投资,人民教育是人民办的嘛.所以1加大收费力度;2加大民间办学力度,外国民办学校还达到70%以上呢;3、不投资建设新学校,中小学校学生个子小,挤一挤,一个班容纳80—100人还是可以的;4、不鼓励上大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办公助),这种教育有国家补贴。5、原则上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上完初中就算了。高中学校数量少,可容纳人数有限,咱怎么来控制呢?提高正规生录取分数,拔高选校生入校钱数。你考不了高分,交不起学费,就别再上大学了嘛。至于素质教育,那不是领导管的事,老师们自行决定吧。老师们也不管的,收学生,要学费,长分数都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至于教师,能走就走吧,干了十来年了,工资还是千吧,吃喝花销之后所剩无几,既不敢买衣、买家电,又不敢去集房子,所谓的长工资,能长几个钱,还没有物价上涨幅度大。而且,教师晋级有指标限制,一个县区几千教师,指标也就那么些,除掉市属学校校长要走的,没有几个了,没有人晋级,该领导高兴了,投资少,教师干活却多。不但一个人干两个人以上的活,还只拿不足一个人该拿的工资。
很多忍受不住的人跑了,去南方学校,上省会学校,到私立学校,一时间教师流动频频。可是地方教育水平却下滑了。各学校急了,就教改,改来改去外地的经验没学到,反而把本地原来优秀的东西抛弃掉了。学校内教师人心慌慌,学生人心慌慌,学生也乱起来了,不该辍学的退学了,不该犯法的犯罪了……
办一所新学校需要投资几百万,可是这是无形的,况且还要给老师们发工资,还要圈百十亩地,有这百亩地够建设一个新工厂或者一处房地产了,有哪个领导愿意去办教育呢?这可是赔钱的买卖!河南省人多,各地市人也多,上不起学的人更多,上不了高等学校的人也多。如果长此下去,河南人永远也别想兴旺发达,因为我们的子弟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永远也不能接触到高等教育的新知识新技术。
“要想富先修路”,可是只修路是永远也不会富起来的。要想使人民富起来,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人才有了,点子多了,实力强了,企业才有活力,才会有更多的人更有效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才能使人民更有效地富起来。领导们在决策时,请首先考虑一下民生,让人民富起来不是仅靠修路,不是仅靠办大型企业。
管理者们请不要总是拿纳税人的钱随便糟蹋了。联系:[email protected] 黄释儒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