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郭美美的事情没完,又出来一个卢美美,郭美美是妖,卢美美是刁,天朝真是万象更新,无奇不有。
看到卢美美管理20亿基金为非洲建设希望小学,而同时北京好多打工子弟的孩子却没学上,我真想骂人,一群他妈的狗娘养的。也让人想起了慈禧太后当年说的著名的一句话: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借给美国花,一年7000亿的外贸补贴给发达国家补贴物价,还有央企每年向海外分红。而同时拆掉了北京几十所打工子弟小学,好多贫困山区的孩子还仍然在危房中,恶劣的环境中学习。我想问:现在政府的合法性何在?你还是中国人民的政府吗?你们是不是一群狗娘养的?
看到这些事情,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可能我是比较晚熟的那种,小时候也不在意那些东西。我小时候没有上过幼儿园,8岁时候还数不到100,上小学后,学校是一个危房,课堂的桌子是摇摇晃晃的,十分破旧的,每到要下大雨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放假,怕教室塌了。我那个时候不爱学习,也不知道城里的与我同龄的孩子们享受着远远优于我的教育,也不知道那些专家学者的黑手也同时在伸向我这样的孩子。我父亲那时打算让我跟我哥一个学木匠,一个学瓦匠,因为父亲自己就是个好瓦匠,所以特地为我找了一个好木匠做我未来的老丈人。
不过那时候哥哥学习很好,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后来是全镇第一,妈妈因为小时候没有上完小学就辍学了,经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那个时候也经常听说附近某某家里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后来去了深圳,月薪几千。在这些前辈们的激励下,我也奋发一阵子,偶尔考了几个全镇第一。不过成绩还是呼天哈地的,上下乱蹦。
虽然家乡教育落后一点,但是只要能够考上县城里的省重点高中,就可以接受比较好的教育,考上好学校的可能就大大增加。就是这所重点高中成就了很多农家子弟的名牌大学梦,我那个时候高考没有考好,如果当年考好的话,清华北大是困难一点点,不过北理工还是一点问题没有。然而就是这所重点高中,在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辉煌之后(山东省状元曾经多次出现在我的母校,大家都以此为荣),渐渐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就不行了,随着老一批教师退休,以及推行所谓的素质化教育(不知为什么选择这所高中搞素质教育),弄得学校大伤元气,之后就不行了,实验班的学生竟然还有没有考上本科的,以往实验班的学生最差也是重庆大学。
后来接触的事情多了,我渐渐的明白了,母校的命运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改革的大潮”中,特别是90年代后期开始全面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大批的资源在从县城向地级城市集中,从地级城市向大城市集中,母校一方面资源被抽出,另一方面缺少新的资源补充,这样,这所当年八路军建成的,为民族解放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省重点高中,在改革的大潮中也不能幸免,慢慢的衰退了,辉煌不再了,无法实现大批农家子弟的清华北大梦了。
最近有一个统计,就是清华北大里面农家子弟越来越少了,已经占学生比例降到一成了。以前在村里经常听说某某家的孩子考上了北大或者清华,或者考上了某某名牌大学,我村里和我同岁的就上了两个名牌大学,我没有考好,差了重点线一分,本来应该三个,实在惭愧。然而现在已经很少听说谁考上清华北大了,连名牌大学也少了,普通大学倒是不少,然而这些农家孩子毕业后,面对他们的又是精英们为他们设计好的命运。
我母校的命运只是中国教育渐渐向大城市集中的一个缩影。9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开始出现明显的新自由主义趋势后,此时母校经历了最后的辉煌,94年到98年出了四个省状元, 2000年之后莫名其妙的搞了素质教育,从此一蹶不振。伴随这个过程的就是中国教育资源的大批向大城市聚集,招生名额也向大城市聚集,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现象,清华北大里面农家子弟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不过从风水上讲,清华北大的文脉是否还是正的已经成问题了,也许农家子弟不去还是个好事,免得被污染了。现在知识已经无处不在了,已经形成一个初步的藏智于民的社会。一个人只要具备基础的知识以及学习能力,就可以从生活的各个角落里,从网上学习到知识,从而完成蜕变,不过这个过程因为没有系统的教育可能会比较漫长,会经历很多的挫折与无奈,然而慢工出细活,一旦成就,一个新的时代可能会因此而开启。
现在中国有个现象,我以前也有,最近几年才发现这个问题,就是中国人都比较喜欢从学历,出身学校,职位,家庭背景来判断一个人。这个思想行为习惯可以讲就是名副其实的封建思想的遗毒。春秋时期,曹刿仍然慷慨激昂的说“食肉者鄙,未能远谋”,然而此后,中国人慢慢的就开始变得不这么慷慨激昂了,开始看门第,论出身了。以至于到了清朝,官员们喜欢谈论的都是自己是什么时候的进士,以至于到了民国时期,警察可以随意的毒打老百姓,看到读书人模样的却客客气气的,对当官的更是低头哈腰。我小时候接受的也是这种教育,那个时候哥哥学习很好,我虽然呼天哈地,不过也算不错,还考上了省重点,所以总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再加上邻里也进士举人的奉承,我也飘飘然了,不知天高地厚了。那时就是在路上看见像是学习不错模样的人,那种感觉也跟看见一般老百姓的感觉不一样,觉得学习好了就是高人一等了。现在想想那时深藏在中国社会内部每一个角落的几乎已经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文化的遗毒也已经在毒害我了,只是后来高考的失误加上后来工作的不顺开始让我慢慢自我反省,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许现在大批大学生找工作难也并不一定就是坏事,这也是在现实中锻炼一批人,把他们身上的那些臭毛病磨掉,慢慢的经历了天降大任的磨练之后,思想开始升华,能力开始提升,最后迎接新的时代变局的到来。不过这个过程是充满苦难的,也是充满诱惑的,也许会有不少人因此而沉沦下去堕落下去。
古人有句话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拿新中国来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几个是大学毕业?几个是专家教授?几个是所谓的社会精英?用毛主席教育自己的儿子毛岸英的话就是:土的掉渣。毛主席的思想真的是太深邃了,他看见自己的儿子带着一身洋气从苏联回来的时候,他敏锐的发现毛岸英这样不行,需要到老百姓家里学习磨练,上农民大学。然而现在的领导人谁有这样的远见呢?
正是这些土的掉渣的扎根于中国社会底层的草根们,打败了蒋介石精英集团的800万大军,打败了美帝国主义的挑衅,建立了主权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搞起了两弹一星,建成了初步独立完整的军事工业经济体系。我们现在的这些败家子们仍然在吃当年这些草根们留下的老本。
然而当中国开始搞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之后,领导干部们的学历越来越高了,出国留洋的越来越多了,派头也越来越大了,可是中国被他们搞的却是越来越差了。前一段时间说清华出了多少个部长,我觉得这是清华的耻辱,因为出了一群误国误民的庸吏昏君。
上次开会谈论中国能否左右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左右,民主宪政,公民社会,法治社会,中左,中右,只有黎鸣老师提到儒家思想,说儒家思想活在中国人的心中,大家嘴上说的并不代表大家真实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说孔夫子的能耐大着呢。我觉得黎鸣老师的确是说到了点子上,中国现在的问题表面上是左右问题,根子里面还是儒家思想主导下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循环,只是加了点洋货。
我以前写过一篇从巴别塔说到文化革命,里面提到孔子的理想是天下大同,可以说孔子本身无错,面对当时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他给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他教授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直接影响了战国历史的发展。何新说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只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是搞礼仪的主张厚古薄今的那个流派,这些人不以经世致用为特长,却在大一统的环境下符合帝王的愚民统治之术而被重用。这个皇权化的儒家思想现在一直深深的潜伏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正是这个经过皇权扭曲的重秩序,重等级的思想后来形成了中国人重学历,重门第,重出身的思想根源,就形成了中国学子们特有的清华北大情结。
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主要是因为魏文侯的文治武功,然而魏文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后来直接导致了魏国的衰落以及灭亡,并开启了中国的历史悲剧。魏文侯拜孔子的学生子夏为师,在河西地区讲学,形成了当时了西河学派,使魏国成为华夏文化的中心。子夏教授的是经世致用的以后可以作为国家官僚使用的知识,子贡教授的是纵横术与经常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当时魏国可以说人才济济,只要向西灭掉秦国,并以此为巩固的后方,完全具备以后统一天下的实力。然而魏文侯处于维护皇权的私人利益考虑,一方面把培养经世致用人才方面的知识主要教授给贵族子弟,另一方面为了愚民的需要,他压制了吴起写的真正反映历史现实和军事政治斗争的左氏春秋转,抬高了迂腐的公羊高与谷梁赤写的不反应真实历史体现忠君思想的春秋传。这样魏国文化的活力因为忠君的需要慢慢就不行了,贵族天资不行,再培养也不行,后来陪着公子读书成长起来的卫鞅到了秦国实施商鞅变法,拉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的一页,也给魏国带来了灭顶之灾。这里看出皇权对中国文化的异化从魏文侯时期就开始了,因为这个直接导致了魏国的衰落。同样魏文侯的经验后来成了中华帝国的经典样本,这样同样造成了中华帝国的衰落和悲剧。
这不最近的发展结果,教育资源又开始集中到部分人身上了,又开始尊孔子了,历史是多么的相似。
然而皇权思想的根源又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皇权思想的根源是自由主义思想,是人本思想,是私有观念盛行的必然结果。并不是说自由主义就一定不好,每一个人都是善与恶的集合体,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才有惩恶扬善的说法,这个以后再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