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行政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及其负面影响

iamLG · 2011-02-27 · 来源:
教育改革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行政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及其负面影响  

   

管理学上的“竞争机制”,其发端于企业管理,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企业通过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来增强自身在外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其内涵包括产品、原料、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引入竞争机制”一直作为各行各业管理改革的法宝,不仅在企业管理上得到贯彻,在行政、事业领域管理上,也越来越作为一个管理改革和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而普遍推行,其内涵也单一化为人的竞争。据笔者观察,“竞争”以致“过度竞争”已经充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泛滥趋势,并至事物向恶性发展而导致种种现实的冲突与危机,极有害于确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因而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竞争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做出分析,以求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一、竞争的属性分析  

    笔者认为,竞争可以分为“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  

组织内部为提高效率、为择优,而引入竞争机制,是“内部竞争”。其特点是:竞争各方属于同一个组织,竞争具有可调和性、可控性、可计划性。引入竞争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达成组织的目标,因而其本意是具有建设性的。  

完全独立的组织之间的竞争是“外部竞争”,或者叫对外竞争。因竞争双方各有自己的目标、或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常常是不可调和的。“外部竞争”是以削弱以致消灭对方为目的的,因而常常具有不可控性、破坏性等。  

一般来说,一国家内部的竞争,都可以称之为“内部竞争”,因为国家内部所有组织之上,有国家政府,可以有效的履行调和、控制内部竞争的功能。  

而国家之间的竞争,通常是“外部竞争”,因为目前尚不存在一个所有国家之上的机构,能够有效的调和、控制国家之间的竞争。当国家之间根本利益发生尖锐冲突时,贸易制裁、断绝往来、甚至战争等破坏性手段,往往成为必然之选。  

当然,如果在一国之内,发生政府局部或全部行政失效时,或完全放任的自由竞争起主导作用,则不同利益组织之间也会发生类似“外部竞争”的破坏性竞争,比如以毒奶粉事件为代表的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等。  

   

笔者认为,竞争是人(其实也是所有动物)的本能之一,这是由人的生存欲望和情感欲望所决定的,由此可以认为在人或组织之间,竞争具有自发性。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是这种本能的朴素表白,其所谓“高处”,无非是生存的安全性、情感的满足程度更高而已。  

组织的领导者负有调控组织内各竞争主体,使组织稳定运行的责任。管理学上“引入竞争机制”的本意,是建立内部竞争规则,使内部竞争从无序到有序,从而增强组织对外部的竞争能力。因而,内部“竞争机制”也可以理解为是内部“协调机制”。  

   

二、一个被忽视的普遍原理  

笔者认为,在竞争泛滥的大背景之下,有一些相关的常识性原理可能被我们忽视了。如下述工程学原理,应该引起领导者的重视:  

从工程学上说,一个绝对竞争性系统是一定要崩溃的,而一个稳定工作的系统,必有赖于各部分的协调。  

比如负反馈电路,就是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协调。  

网络通信协议,其实是两个通信终端之间的协调。  

没有这类协调,系统将无法稳定工作。  

在工程学上是这样,在社会学上其实也如此。任何组织若要稳定运行,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是必要条件。  

   

“协调”——指事物间关系的理想状态;或指实现这种理想状态的过程[1]。在管理学中,指为实现管理目标,使各种管理要素处于理想的匹配状态,或实现这一状态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组织内部,竞争与协调是同一个事物的两面,强化竞争,必然导致削弱协调。但显而易见,对于一个组织,协调是保证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而竞争是枝叶。  

当组织领导者放弃协调责任、甚至放纵鼓励竞争的情况下,竞争极易愈演愈烈致超越某一边际,成为“过度竞争”,此时,竞争的正面(提高效率、择优)意义基本丧失,不正当竞争大量发生,协调机制遭到破坏,甚至组织机能也可能彻底毁坏。  

   

笔者认为:竞争,其实是协调失败的产物,而协调才是效率之本。  

民谚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管理学上的含义是,三个相互充分协调(而不是相互充分竞争)的臭皮匠其总体智慧将可与智慧之神诸葛亮匹敌。  

协调可收“1+1≥2”之功,而竞争只能得“1+1≤2”之效。  

“两弹一星”,作为当代中国标志性科研成就,其虽然是和列强竞争的产物,但更是中国内部人力物力充分协调的产物。如果那时在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比如每个相关机构成立一个“两弹一星”攻关小组,其结果一定是效率低下的,在中国当时的条件下,注定是要失败的。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人否认。  

最近,国家重新强调要探索完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2],其实也是对一个时期以来分散竞争体制的否定。  

因而可以说,一个组织对外部的竞争力,一定主要来自组织内部的充分协调,而不是内部的充分竞争。  

   

三、过度竞争及其界定  

过度竞争,一定(不是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而不正当竞争一定会导致事物向恶性演变。  

竞争机制的鼓吹者将竞争导致的不良后果,一般归之为“竞争不够充分”、或者“竞争环境不公平”。  

笔者认为,当竞争的结果关乎个体的生存的时候,当社会绝大部分成员都已经被裹挟在一个竞争格局的时候,就已经不是“竞争不够充分”的问题了。绝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不存在的,即便看似公平的体育竞赛,不公平也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公平,总是相对的。当过度竞争达到白热化状态,不正当竞争(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一定会呈爆发趋势,并致使事物向恶性转化。  

观察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不难发现,各类竞争(比如:市场、官场、学术科研、教育、甚至婚配等)因为失去了有效的约束、甚至被制度所鼓励纵容,不正当竞争已经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冲突比比皆是,甚至由此导致的伤害生命事件也不鲜见。因而,所有迹象都表明,当今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过度竞争的社会”。  

那么,如何界定过度竞争?  

一般来说,当组织内部竞争危及内部协调机制时,过度竞争就已经发生了。对竞争失败者不给“出路”就是“过度”,这里所说“出路”并无固定内涵,而是一种主观感受。比如对教授,“出路”可能是“尊严”;对城市白领,“出路”可能就是“体面”;对中国绝大部分人来说,“出路”其实就是“生存”。  

当人感觉没有出路时,常常会采取不正当手段以改善自身处境,这是不正当竞争大量产生的根源。  

比如国企改革中的“砸饭碗”、下岗运动,其实就是过度竞争的产物。因为生存是基本人权,即便罪大恶极的囚犯,也是不能冻饿致其死亡的。在社会保障尚未健全的情况下,砸饭碗,就意谓彻底破坏人的生存条件,是对基本人权的践踏。  

再比如,国内高校普遍施行的竞争性岗位考核,文章经费不到位,收入将被大比例扣除,并外加羞辱性的降级聘用。普通教职工的正常收入,不过温饱而已,因而,这种竞争性考核其实也是砸饭碗政策。  

观察国内各行业的所谓“引入竞争机制”改革,砸饭碗政策、不给出路政策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就心理效应上来说,对竞争失败者的惩罚,甚至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对违法犯罪的大部分惩罚。  

正是因为竞争失败意味着生存条件的丧失,所以“竞争过度”必然导致“不正当竞争”,导致弄虚作假盛行,并致事物向恶性演化,彻底丧失了“择优”的本来目的,甚至得到“择劣”的结果。  

比如在高校,在以文章和经费为指标的竞争性考核制度下,真实的技术进步、理论创新其实无足轻重,大家重视的是文章和经费,达标就好。而如此以来,大量拼凑造假论文出笼,科研经费虚假到位普遍,竞争性考核已经完全背离了促进科研的目的,成了不折不扣的瞎折腾,甚至成了单纯奴役广大普通教职员的工具。  

这种竞争性考核制度,也是违背一般性科研工作规律的。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科技进步,无不来自于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对未知世界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人是有探求未知世界本能欲望的,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动力。但中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和指导思想,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否定这种本能存在,而认为只有制度,才是导致优秀成果的原因。历史的事实是,自牛顿以降所有科学巨匠,并非是某种竞争性考核制度的产物。很难想像,那些精神上被奴役的、完全丧失自主的人们,能够仅仅依靠外部制度的压力而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绩。  

   

再如政府官员们所谓GDP政绩竞争,因其决定仕途前景,因此不惜毁坏资源、污染环境、野蛮拆迁、数据造假,其作为,早已与发展的目的背道而驰。  

所以说,当“竞争机制”达到“过度竞争”的时候,“竞争机制”将开始走向反面,并致事物向恶性发展。  

   

四、是什么导致中国竞争泛滥  

    一个时期以来,“引入竞争机制”,成为国内管理改革的最主要举措而普遍实施,似乎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竞争机制”,其实,管理学中的管理,内容却丰富得多。  

在百度百科“管理学”词条[3]下,管理的概念有如下定义: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泰勒);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德鲁克);管理就是决策(西蒙);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周三多)。  

对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人事、调集资源、沟通、决策、创新。   

上述管理及其职能定义远非一个“引入竞争机制”所能涵盖,组织协调仍然是根本。  

在中国当前各领域的管理改革中,“引入竞争机制”作为最主要举措,被普遍的推行,并快速的泛滥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导致社会关系的普遍恶化。为什么会这样?  

笔者分析认为,是因为“竞争”对组织的领导者有极大的好处,可以极大的强化领导者的权利、权威。  

比如一个处长,一般就是他制下人员竞争的评判者,而且他不会参加他制下的竞争。这将导致,竞争者为免除淘汰之虞,对处长俯首帖耳、甚至争相贿赂处长都成为一种现实需求。无形中处长的权威、权利得以轻松建立和保障。而对处长合法行政的监督彻底丧失了。(当然,处长也要和别的处长竞争,这是另一个层面。)  

近年来在高校,官本位是被大家诟病的现象,但却少有人分析官本位的由来,其实,稍加梳理不难发现,高校的官本位,正是与高校的竞争性考核制度相伴而生的。  

一般来说,在当下高校,无论专业职称多高,只要没担任行政领导,将只能面对奴役性的考评制度,并丧失学术、科研自主,甚至丧失作为人的尊严。  

而只有占据了某种级别的行政领导职位,才能部分或基本免除被奴役性考核。同时,较之普通员工,他们也占有了多得多的学术资源,极易在专业领域博取名望。  

   

所以,在行政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增加活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保障了官员利益最大化,它使官做得既容易又实惠,因而各级官员成为“引入竞争机制”的积极推行者,使之成为近年来最高效推行的政策。并且各级官员为自身利益计,也有极大的动力强化这种竞争,致使各种矛盾激化。  

   

五、竞争的标准  

竞争要判定优胜,总要有标准。体育竞赛,标准是简单的,比如赛跑,先达终点者胜出。而现实社会管理中的种种竞争机制,要确定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官员们现实需要一个简单的、易于操作的竞争标准,以使竞争易于展开。  

比如“发展”,其实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复杂概念,一片稻田,变成一座别墅,卖了一个好价钱。从GDP看是增加了,但农民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国家失去了这块地的稻谷,其综合的长远效果究竟如何?但官员们不会想这么复杂,GDP增加就是发展。  

评估一所大学的学术发展也是复杂的,但把它简化为论文和科研经费,这样就简单明确多了,并且还被堂皇的称之为“硬指标”。似乎文章和经费增加了,学校的学术科研就发展了。但是,文章可以拼凑,经费可以作假,它们和学术发展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其实,中国高校普遍现行的不适当竞争性考核制度,其主要功效,就是导致教学科研上普遍的浮躁和虚假繁荣,并在校园掀起滚滚的物欲洪流。  

首先确立了荒唐的简化指标,再围绕这些荒唐指标制定政策,其结果一定是荒诞不经的,中国现实社会中的种种致命危机,无不在说明这一点。  

   

六、竞争基本方略  

本文是反对内部过度竞争的,但外部竞争常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时常会强加在你的头上。其实,所有并行的独立组织之间,竞争都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产品和市场重叠的企业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大学之间、国家之间等等,抗日战争,就是日本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竞争,所以,反对竞争并不意味排斥竞争。  

如何在竞争中制胜,不是本文的主题,但因为相关,也在此略做探讨。  

古今中外人类的竞争历史说明,竞争中的弱势方若要战胜强势方,一定不能遵从强势方规定的规则,这是竞争的根本法则。  

若此法则成立,则目前中国全面的国际(其实是与欧美诸强)接轨,是不是很可能导致中国的全面失败呢?笔者认为这是极其值得研究的课题。  

毛泽东可以说是宗师级的竞争大师,他领导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其实是一个管理学、竞争学的宝库。  

毛泽东最强调“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4],团结,就是内部充分协调,避免内部过度竞争,让每个人,不论能力大小,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共同的目标做出贡献。因为他深知,内部竞争将极大削弱整体能力。在对外竞争上,其通俗经典的概括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共产党军队若与国民党军、美军比所谓正规化现代化,就不会有新中国了。  

   

七、结束  

综上所述,虽然“引入竞争机制”能够带来某些表面的活力与效率,但“过度竞争”将走向反面,带来的将是虚浮、甚至毁灭。  

本文反对将“竞争机制”贯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行政事业领域。过度竞争给大部分人们带来的是被奴役感、丧失自主感、被剥夺感等诸多不良感受。  

活力或许造就繁荣,但过度的活力,其实就是动荡,对少数所谓“能人”来说,其中或蕴含无数的机会,如鱼得水。但对于普通的广大百姓,需要更多的是稳定,是吃住行的安全稳定,是哺育子女赡养老人,这是真实的生活。  

政府及官员的职责,是维护广大百姓的生活安全稳定,而不是颠覆百姓的生活;是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冲突,而不是强化这种冲突。不能仅仅把百姓看成实现自身政绩的工具。曾经流行的所谓“不找市长找市场”之说,其实是官员推卸责任之辞。  

学术竞争导致创新停滞、弄虚作假、虚假繁荣;GDP竞争导致资源毁坏、环境污染、野蛮拆迁;市场竞争导致毒奶粉、毒食品、地沟油,导致血汗工厂、企业破产;民族、区域竞争导致分裂势力壮大......  

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其实是此前全面的过度竞争,竞争泛滥,导致社会危机重重的现实。笔者认为,全面的过度竞争是确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目前,“维稳”的成本越来越高,建设和谐社会举步维艰,正是目前诸多深化改革的举措,仍在片面强化竞争、强调活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熊德平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P81-86

[2]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发〔2010〕15号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31/c_12160677.htm)  

[3] (http://baike.baidu.com/view/20674.htm)  

[4]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27日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204页。   

   

摘要:  

本文结合中国改革现实,着重分析了“引入竞争机制”的负面影响,并试图对“过度竞争”及其边际给出界定,特别阐述了行政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以及过度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尖锐的指出,全面的过度竞争是确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本文对领导者及政策制定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字:  

竞争;协调;竞争机制; 竞争过度;和谐社会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2. 这是一股妖风
  3.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4.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5.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6.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7.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8. 你要反“极左”,就必须得弄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
  9. 熬鹰
  10. 经济工作会议全解读(一)当前的困难有哪些?国家的判断释放了什么信号?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这是一股妖风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