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探讨研究教育问题的理论文章不断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本文之所以提出“忽视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最大失误命题,是基于我们教育体制的欠缺而导致的人文价值观偏移倾向而言的。身心健康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早在1983年10月,小平同志在为景山学校题词时就深刻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小平同志也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为什么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还是教育?无需置疑,现在的确存在着教育误国的危险现象,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容乐观,这是我们中小学教育所面对的最大失误。还有什么失误比“忽视学生身心健康”更为可怕?
一、“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
(一)睡眠现状令人忧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中小学教育的减负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所谓的重点初中和重点高中,还在继续上演着对孩子们层层加码、拔苗助长,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苦情剧。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指出,十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在学习日近八成睡眠不足,在周末也有超过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最近,笔者对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的追踪调查发现,该校高一年级的新生平均睡眠已降至不足7小时。试问,一个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时期的孩子,一个正处于人生拐点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正处于生理周期的女生,晚上错过最佳睡眠时间段,在长达三年的高中阶段,有多少孩子吃得消?又有多少孩子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长期的睡眠不足必然导致生理和心理疾病的产生,这已被现代医学所证明。
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只会机械背诵某些概念定义而身心残缺的阿斗。笔者曾问过一些家长:如果让你对孩子的未来做个选择,是身心健康重要还是高学历重要?“身心健康最重要”的选择回答正无声地对我们现有教育观念提出质疑,目前,许多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孩子们读书太苦,睡眠时间太少。我们的一些教育行政官员正在干着违背家长和社会公众意愿的事。他们正在剥夺践踏孩子们最基本的人权——睡眠权。这不是“以人为本”的选择,更不是科学施教科教兴国的正确选择!
(二)餐食现状令人怒
学校餐厅里的伙食也正在蚕食孩子们的健康。其突出表现:学校没有按照健康饮食的标准为孩子们提供营养可口的膳食,没有按照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摄入量,科学合理的进行膳食配置。由于承包图利的原因使然,学校餐厅里的饭菜存在着质低价高的现象,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家长不惜打的或开私家车给孩子送饭菜,甚至是不惜高价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太多的家长成了孩子的保姆,太多的孩子自小就成为四体不勤不会家务事的宠儿。陪读家长的出现,从一定视角来分析,这是不满现有教育乱象的一种无声抗议,也是对教育承诺的一种失信所致为。由于学校饭菜质量问题,而使部分学生不得不在学校周边的各种小餐馆用餐,然而这些小餐馆的卫生条件和食品质量正在不断地危害着共和国下一代人的身体健康。学校餐厅和小卖部的承包本应该由爱心人士来经营,但是,到底是哪些人拥有了这种承包经营权,对此,社会公众是心知肚明的。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再苦不能苦孩子,唯利是图不能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个社会公德心的大问题。
(三)关爱扭曲令人恼
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唯权唯商的现象,部分教育官员和部分教师的关爱投放点集中在部分有权官员和有钱商人子女身上,他们对这些利益相关人子女的关爱点超乎了对普通百姓子女爱心的投入,他们可以为这些利益相关人子女的前途无怨无悔的付出,可以为他们子女的升学入学造假违规,而对无任何利益关系的普通百姓子女没有耐心,没有爱心,没有关心和没有责任心,把教育者应尽的职责推给家长,指责家长的不作为,为其自身的不作为开脱辩解,这种教育不对等的国民待遇,这种关爱扭曲的社会现象,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人心灵家园的创建,影响着孩子们人生价值观的正确回归,产生人分三六九等的对抗抵触情绪,导致心灵扭曲抱怨社会抱怨家长的悲剧时有发生,让孩子们从心灵深处质疑教科书所倡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板和官员的子女天生就是当班长的料?老板和官员的子女天生就是素质高尚的人?什么入党评优和保送升学,部分权势者和部分教育者的暗箱交易,教育的潜规则,正在干着倾覆教育良知的大厦,正在潜意思地影响着我们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正在排斥着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回归。一个批条和一条指示既能决定着教育者的前途和命运,也能决定着被教育者的未来人生走向,一张大额捐款单可以让人买到充分享受关爱的通行证。
二、“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根源
(一)追求升学率是祸根
追求片面升学率,是导致目前学生睡眠不断减少的祸根。小学6年的课5年上完;初中三年的课2年上完;高中三年的课两年上完,这完全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中小学生在毕业备考学习时段,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学生们完全变成了一部不知疲倦的复读机,在单调无趣和无奈中消磨他们宝贵的时光,复习复习再复习、作业作业再作业,在各种题海和各种考试中备受煎熬。教师们也在阅卷的海洋中和分析升学的各类题型中消磨其灵性,面临来自教育行政官员给他们的升学指标,教师们也只能在无奈中发发牢骚摇摇头,他们哪有时间专研业务?哪有时间去研究教书育人的真谛?又哪有时间去研究现代教学的方式方法?在这种为升学而升学的模式下,迫使着我们的教师,从早到晚数十个小时工作着,也迫使着孩子们数十个小时在校园里把三年的课两年上完。因睡眠不足,孩子们上课的注意力怎么能够集中?教师所讲的知识又怎么能消化?这就好比一个人的饭量,本来他一顿饭只能吃四两,你非逼着他吃一斤,能消化那多吃的六两简直是骗人的鬼话。人的注意力和接受力乃至记忆力都是有时限的,而不是可以无限放大精力永存的。
(二)判定标准是罪魁
以成绩论英雄,以升学率来排名,这是不公道和不公正的判定标准。重点校可以享受优惠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流。而地处非重点地位的学校,要想获得这些优惠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流,必然会把提高升学率作为改变身份地位的砝码,由此出现教学上的以时间换空间的不正常现象,这一现象必然会以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代价。而重点校为永享优惠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流,亦会重演着以时间换空间来比拼学生身体的剧目。这是导致学生睡眠时间不断减少的罪魁祸首,这一判定标准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教育者可以违背科学的教育规律,不按规律出牌,让学生们在挑战生理极限上走钢丝。
目前、一些学校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排名的现象是违背“以人为本”精神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其生理心理的承受力必然不同于成年人,这种现象必然导致一些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缺失,有些孩子之所以成为问题少年,多半都是因为成绩不好,以烂为烂,逃课、旷课甚至是犯罪,我们的教育机构不能人为地把这些孩子推向社会。忽视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自私任性贪婪不懂得感恩的下一代将是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灾难,这是未来的国家谁来建设、谁来领导,谁来保卫的大问题。
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让受教育者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为受教育者搭建未来就业的平台,而不是培养一些高分低能没有创新精神的书呆子?更不是培养一些不能自食其力的啃老族?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有两句名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教育是立国之本。”“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三)问责缺失是根本
孩子们在中考高考结束后,撕书抛撒的行为也是厌学的最终发泄,更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和呐喊!这是“要我学”的典型表现,而不是“我要学”的必然结果,这种教育的悲哀,是由于我们的教育问责机制缺失所致。为孩子们身心健康而请命的人都是人微言轻的百姓,在一些教育官僚眼里,专家学者的呼声被认为杞人忧天。如果我们的教育问责离开了社会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参与,失去了老百姓问责教育的话语权,那么这种问责必然是缺失的无生命力的制度游戏,也必然导致教育问题年年说,难从问责方面解决“忽视学生身心健康”这一教育顽疾。
教育改革喊了数十年了,为什么还是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素质教育也喊了多年了,其效果只有天知道。素质教育应该是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许多有识之士曾大声疾呼?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必须要对教育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如果中国的百姓对教育官僚拥有问责权和罢免权,何愁顽疾不治!何论问责不爽!
三、解决“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对策
(一)规范作业数量是前提
一名高一的学生一学期要学九门课程,由于每科教师都不愿自己教的课在考试中落后,所以都要布置作业。如果每科老师都多布置一道题,那么就可能多出4至9题,以每题作业5分钟计算,就是几十分钟课业的累加。
笔者建议我们的教育部应从制度法规层面规范中小学生的作业数量质量,同时,也要进一步规范统一的教辅资料和读本,而不是由任课教师来担当各种版本教辅资料和读本的推销员。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日、周末以及寒暑假的每天作业量做出明确的制度规定,只有做到对主科和副科作业的难易程度以及作业数量的有章可循和有法可依,才能根本杜绝教师布置作业的主观随意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因作业多而导致睡眠减少的现状,才能使学生“要我学”转到“我要学”有时间和精力的保障,也才能让孩子们在快乐读书中找回自我!在快乐学习中激发热情和创造力,在快乐学习中吸取知识的营养!
(二)建立考聘机制是重点
素质教育的考聘标准,不应以升学率为看点,而更应该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行为规范,即如何做人做事。高分低能或高学历而做人素质低,这不是中国教育所要的结果。笔者认为判定一所学校和教师的好坏应以德为要,既要看学生的爱心、孝心、感恩心、诚心和公德心比重(如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又要看学生的创新能力比重(如发明、世界级和国家级奖项、各种兴趣小组等),还要看问题学生转变比重(即开除少转变多),更要看学生课外书的阅读比重和红色影视剧的观看比重。当然,笔者希望这种判断标准不应成为文学数字的一种游戏。
(三)问责和监督是保障
为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有令不行,有令不禁的教育尴尬,必须强化长效问责机制的建设,这是保障科学办教育的前提基础,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则是根治教育乱象的有效保障。因此,笔者建议,必须建立一支由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阶层爱心人士组成的社会监督员队伍(如家长委员会),他们的问责权和监督权应得到法律认可和保障。按照自愿的原则,他们受命于社会公众,监督一切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的人和事,问责各种巧立名目乱收学生费用的人和事,他们的意见将是各级组织任免聘任各级教育行政官员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自然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四)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是关键
我们的教育之所以存在老生常谈的问题,之所以处于尴尬的境地,之所以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除了教育投入不足和教师待遇偏低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不完备,为此,笔者建议: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学生权益保护法》,将学生的人格、睡眠、食品、营养摄取、身心健康、教学场馆以及教育外部环境安全等内容,纳入司法保护的范畴。
2、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条款,增加充实教师义务内容,对无视法律规定的人和事予以坚决惩处。
3、建立爱心承诺制度,学校、教师、家长以及教育行政官员要对社会公众举行爱心承诺宣誓。笔者呼吁,学校餐厅和小卖部应由爱心人士来经营,交由学生家长投票决定,而不应由某些利益关系人决定,更不应该由唯利是图者把持,学校餐厅和小卖部不能办成学校创收的印钞厂和小金库,学校餐厅的合理利润应控制在10%左右。
4、建立营养师和食品配送制度,建议有条件的中小学校,配备专门的营养师,学生的食品安全无小事(包括米面、食用油、蔬菜、肉类蛋禽以及各种菜肴辅料)必须由有符合卫生和安全资质的配送公司经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和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让全民放心,让未来放心。
:重庆市渝北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M]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10P36
[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
[3]叶圣陶论教育
[4]陶行知文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