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看两段历史。
1942年,新四军成立了淮海区银行,顾准任行长,发行了纸币“淮海券”,没有黄金,就用实物(主要是粮食和棉纱)作支持,八路军一支部队要回山东,决定突击用掉积蓄的淮海券,一时间,淮海区市场物价上涨,顾准赶紧一方面调集物资,一方面用山东解放区的钞票兑换淮海券,解决了危机。
另一个是金圆券。本网有文,不赘述。
如果说交换时,一分钱,一分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国家发行纸币就必须以流通中的商品价值量为前提,也就是以实物为基础发行纸币。考虑到流通速度,中国计划经济年代的纸币发行,有八分货,就发行一分币。出现纸币后,因为纸币本身的价值是很小的,使用纸币显然不是等价交换,不完全等于货币,是不等价交换。只是名义代表着价值,你只要赶快过手换成另一个实物,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实物,纸币就作为中间过程的不等价性消失了。而大家之所以把它用作交换手段,能够接受纸币交换,是因为它是用国家信用来保障的,只要国家信用在,纸币就会一直为人们使用。例如,今天可以有条件地设想另一种更加极端的不等价交换,如电子货币。如果国家能够保证电子货币的信用,那么,一样可以用它来完成流通。既然国家承诺纸币价值的稳定,国家一旦丧失信用,那么纸币就不再为人们所接受,这也正是为什么在通货膨胀特别剧烈时,手头加了很多零的纸币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手头的一丁点大米价值相等、不再成为流通手段的原因。形象地说,纸币就是穿着国家制服的货币(/Article/Class20/200708/22654.html)。
二
国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暴力,例如,国家元首出访检阅的是三军仪仗队。因此,人民币就是穿着人民解放军制服的货币,美元就是穿着美国军队制服的货币,日元就是穿着日本自卫队的货币。本来,一旦交换越出国界,纸币就应该脱去自己的国家制服,还原成它的本来面目—货币--也就是“天生就是货币”的金银,用金银来交换,来结算国际贸易。可是现代社会因为某国的实物生产能力强大,其它贸易国家就以该国的纸币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不再以黄金为结算。可见,两种纸币之争在一定程度就是两个国家实力之争,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两个国家军队之争。人民币与美元之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解放军与美军之争;人民币与美元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解放军与美军的关系。
就象生命是合法的癌症、癌症是不合法的生命一样,朱学勤说:国家就是合法的黑社会、黑社会就是还没有合法的国家。假定某个村子里有一个黑社会,黑社会有两种方法来获取实物,一个办法就是抢劫,直接从生产者中抢夺实物,这就是所谓的“暴力也是经济力”,一种办法是借助于交换,但这个交换也是以暴力为基础的,也就是借助于威慑。王二是黑社会头子,买了张三的酱油,给张三打了张条子,签上了自己的大名,以示冤有头债有主。可张三不敢用王二发行的欠条去向王二索要,要求王二付实物,他只好把这张条给卖粮的李四,李四也不敢向王二要,最终这条子就在市面上流通。上面签着王二的大名。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成都,先是商人发行的,后来宋朝政府收回了发行权。
情况很清楚,纸币财富就是纸,具备纸的所有功能,只是由于国家信用,它才成为流通的手段。黄金财富就是黄金,是贵金属,只是因为几千年来的流通浪里淘沙,固定下来成为货币。当纸币完全丧失国家信用时,它的纸的功能就变得异常清楚:可以用来糊窗户,可以烧,可以折纸飞机。因此,易宪容先生说纸币也是财富并进而讨论溢出问题是不精确的,应该补充它代表着多少实物的流动和分配,就象非典来时,丙种球蛋白涨价不代表财富增多一样,治病最终不是靠钱,而是靠具体的实物。表面看是以纸币为代表的价值流动,在推动实物流动(接受了肤浅的货币乘数效应理论的人民银行领导与专家就是这样说的,也是他们发行纸币的根据),而实际上,纸币只是实物流动的现象。对于一个大国来说。中国用美元买了美国债券,投资回报如果还是美元,那不过是增加了更多的纸。银行支票形式的外汇储备更是连纸币也不如,只是帐面上的一堆数字符号。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即使黄金储备也没有什么用。例如,你用成吨的黄金买美国的航天飞机试试?绝对不是自由市场经济,不是你想买什么就买得到什么。
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就是美元对人民币丧失信用。问题很轻微时,意义不明显,把问题推向极端,就可以看清楚了。比如,假设贬到0,那么美元就是一堆重达N吨的花花绿绿的纸。因此,在它还没有贬为0以前,中国花美元买实物,例如,买一架波音飞机,不过是把自己过去生产的东西--已经被美国人民消费了的几亿条裤子--与飞机做了个等价交换。合情合理。而且,因为贬值5%以上,中国已经损失了几百亿美元了,也就是损失了几百架波音飞机了。而且,中国完全有权利不买大多数老姓其实并不急需的飞机,而是多买点澳大利亚的铁矿(就象日本买了煤不用先填海变成建筑基础),多生产点钢铁,这样钢材价格不涨,房子一部分成本也就没有涨,价格也就不会因为这个原因涨,从中国国内来讲,就相当于:生产裤子的职工买房子时没有涨价,直接与房子做了交换,享受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不同于买飞机,并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中国花外汇的部门有责任为中国的老百姓考虑,让绝大多数老百姓享受到自己创造的成果。中国花美元,不是中国人民失信于世界,而是辛勤劳动、相信劳动价值论的中国人民生产出了很多实物财富,再换回自己需要的。如果由此引发世界商品价格上涨,如粮食、石油、矿物价格上涨,那不是中国在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而是美国在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因为美国的银行发行了太多的美元,自己又不劳动,搞了一堆花活,什么杀妻付给律师巨额的所谓服务费也算GDP(美国一半的GDP是服务,服务如何产生价值那是更大的一个题目,此处略),所以我们才能在美国大片里经常看到那种悠闲的不事生产令人羡慕的生活。殊不知,那种生活正是以其它国家看电影的人做裤子生产香蕉为前提的。其实美国本土是有很多资源的,例如,煤炭探明储量36000亿吨,按照目前一年十几亿吨的开采速度,美国蛮可以生产二千多年,为什么不动员美国工人生产出来用于交换?还不是因为既然现在可以用美国大兵一手拿巡航导弹,一手拿美元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中日韩港台等(今天的美元区)去要东西,干嘛要把那些煤挖出来,留给子孙不更好吗?可见,抛售美元更准确地说花美元,减少顺差,不过是让美国政府美国人民把本该负的责任承担起来,把多发的美元收回去。也不会给美国制造危机,所谓危机不过是美国人民再也不能那样活。既然实物与美元的比例是相对的,美元多了,那么多生产点实物,美元相对就不多了。不过是让美国人民象中国人民一样勤劳起来,别太游手好闲。也别中国人民一周上六天班,美国人一周上四天半,大家都匀匀净净地上五天班。美国只要投入生产了,那么国际问题也好解决了。例如,如果让为了石油死在伊拉克的3000多美国大兵选择,他们多半会选择在美国转业当煤矿工人。按照美国的劳动生产率,3000多人,那应该是很大一个煤矿了。
以上分析当然省略了一些重要的方面,如,美国公司投资中国,中国其实只是一个加工厂,中国出口的东西其实是外资出口,贸易顺差其实没有那么大。这些美元与人民币的传导机制细节还可以由更多的方家批评,不过再多的细节也还是要从正确的原理出发来分析。此处所以有点仓促,是因为黑石已经向国资委伸出了黑手,要买中国的企业,而不是中国的产品,这本质上不过是把已经贬值的美元以投资的形式再回到中国,中国就快要成为美国的车间了。
三
通货膨胀就是物价长时间地持续地上涨,很显然,这一般是指使用纸币计价和交换,而不是指使用黄金来计价或者交换。国家实物生产很快,很强大,因此,如果继续用黄金作货币来交易,就是武警黄金部队玩命生产,用于流通的黄金也不够。只能是国家开动印钞机。由此也可以看出,纸币发行过多,黄金价涨也是必然的,如果用黄金来标价,就不见得会涨。黄金涨价的幅度应该可以与通胀的幅度进行比较。
按照外汇管理,中国出口企业不能直接拿到美元,那么1.3万亿的美元外汇,中国就要发行10多万亿的人民币,实际上这里已经暗暗假定这些美元是财富,所以才按比例1比8发行人民币。
假设把中美作为一个共同体来看,就是人民币加美元的总数总的来讲是多了,比实物流通所需要的多出来了。为了中国生产的出口到美国的货,中美两国多发行了一笔钱。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纸币过剩,因为显然不是黄金过剩,通货膨胀是免不了的,因此,总要有一个国家或者两个国家共同承担。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降幅度与中国通货膨胀率上升幅度是有关的。而在一国内,如前述,通胀伤害的是穷人。
人民币多了,很自然地是三个去处,一是股市,一是楼市,一是艺术市场。这同封建时代钱多了,就买地、买古玩字画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过去买地看得见,现在买地要以房的名义了。一亩地起拍价就是2000万元,摊到房子每个平方米上就成为房子主要的成本。过去是收粮食等实物租,现在是把地租放在房租里收的。过去是收实物,现在收纸币。可是纸币地租最终是由其它生产实物的转化来的。国家一手拿着没有实物产出的土地,另一手按照虚拟的价值指令银行发行纸币(给买房的人贷款,给开发商贷款),开发商充其量充当了帮银行跑腿,把巨额的地租送到国土部门(付给建筑施工企业、设计等是小头,也是对他们的补偿),自己再无本万利。房价焉有不涨之理?
高房价、股市牛、通胀、人民币升值是关联的,而这一切根子都在是否真正关心民生。政府不收地租或少收地租合理利用,抑制开发商暴利,抛售美元购物降低国内通胀,减少土地和外汇两项诱因多发行的纸币,反腐防止纸币囤积在贪官手中形成虚假积蓄,再诱导纸币发行。总之,只有采取有利民生的措施,中国才可能真正解决积弊,快速健康发展。没有内忧,何惧美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