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闻周刊》:贫富悬殊 祸根在市场经济
美国《新闻周刊》 [2007-11-07]
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悬殊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以专题探讨这个同样影响香港的现象。报道首句开宗明义点明︰「富者越富是市场力量所致,也正好是人类抉择所致。」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一直被视为贫富不均的根源,报道则指各国政府在商贸政策上采取亲商界的右倾立场,工人权益不受保障,也是问题的帮凶。
贫富悬殊在资本主义最盛行的国家最为严重,当中尤以中国和美国为甚。中国的坚尼系数(反映贫富悬殊情况,由0至1,以1最为不均)由1993年的0.41攀升至目前的0.5以上,甚至高于美国的坚尼系数0.46。
中国坚尼系数续上升
不过贫者与富者的差距日渐扩大除了是全球化和不受控制的全球性资金流动等因素所致外,各国政府近年的经济政策明显向右倾,偏袒商界而忽视工人权益,亦加剧贫富差距。
政府传统会以累进税和社会福利保障,均衡财富分配,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萨克斯指目前一切已不复见,「我们不再用这些工具抗衡(贫富不均)力量,金钱利益在过去20年左右美国政治,加剧了这些趋势。故此税制变得不公平,公共开支就更为不公平。」
印工人日薪不足4元
美国布什政府在过去数年大幅削减边际税率,又调低买卖股票和房地产税率。印度的确采取累进税税制,不过只有少数人会报税,而且缺乏严厉的措施惩罚逃税者。而中国内地的税率虽然偏高,但逃税猖獗,而且多项货品和服务均征收附加费,其实等同累退税。
放眼全球,资本家势强,而劳工势孤力弱,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显著,这些国家没有强大工会,罕有劳工安全法,少有或没有最低工资保障。调查显示,印度超过8成工人没有组织工会,近8成人每天赚取少于50美仙(约3.8港元);在中国,薪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由98年的53%跌至前年的41%。
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近年纷纷将国企私有化,值钱的国家资产落入显贵手中,令他们一夜致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