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阴影加重 “朱式”调控重临
2008-1-13 星岛日报
国务院总理温 家 宝1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
此次会议表明了控制物价的决心,同时在手段上除了增加产量保障供应之外,另一个手段是对重要生活必需品进行价格监管。根据价格法的规定,近期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达到一定规模的生活必需品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制度。基于此,食品、油电煤等重要产品的提价将受到严格控制。
新年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就提通货膨胀,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大致猜测,有如下几个因素增加了通胀风险:一是2007年12月的通胀数据虽然有所回落,但是仍不乐观,预计会在6%左右高位徘徊;二是国内外物价涨声一片,政府担心境外的输入型通胀难以抵挡,因此预做布局,通过强压价格的办法暂时避过通胀加速期;另一个原因是民众的通胀预期加速形成,根据网络等的民调,大部分消费者认为今年物价仍会大涨,因此,投资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冲动不会减弱,如此一来就削弱了政府的调控有效性,将导致广义货币数量不减反升。
这些以行政手段调控物价,加上此前宣布的信贷紧缩政策,这轮通胀风险,我们又看到了上世纪朱镕基时代对付通胀的手段重新降临。不管是否市场化,不管是否会引起非议,政府下决心通过最有效的手段压制通胀。朱式调控手段被作为压箱底的武器,再次出山。
时移事易,朱氏调控方法治标不治本,从长期来看难以奏效。
银行放贷的冲动没有变。现在的银行都是股份化的商业银行,政府可以在短期内抑制银行贷款,但考虑到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存贷利差,这就相当于迫使银行尤其是资本充足率低的中小银行放弃主要的赢利手段,不良率仅在1%左右的房贷依然是银行的优质贷款。
虽然政府三令五申,但银行的贷款数量仍然急剧上升,个人房贷数量出现继去年年底紧缩信贷的一轮报复性反弹。央行的数据显示,2007年上海中资行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大幅增加,新增430.7亿元。其中个人房贷增加376.2亿元,占个人消费贷款增量的87.3%。银行停止房贷业务在去年11月到达顶峰,到12月底各家银行陆续解冻,新年第一周,所有银行的房贷都已经解冻,大部分客户去年的房贷申请都已经获批,年初房贷放大量幅可以肯定。
价格控制收效不大。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内地农产品价格还是会维持上涨势头。政府还宣布油价电价不得上调,以控制工业原材料的价格继续上涨。实际上,去年12月CPI虽然回落到6%左右,但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继续扩大至5%左右。这说明工业品在成本的推动下价格有上涨之势,今年煤、油、电、铁矿石等工业原材料价格都会继续上行,政府可以通过指导价暂时控制物价,但去年石油垄断企业再三上书发改委要求上调成品油价格,而电力企业也一起上书要求上调电价,政府可以控制得了一时,控制不了长久。
政府应对的办法不多,或者是在通胀压力稍有缓解后马上放开价格,这样通胀压力会二次生成,或者动用公共财政,像前两年给中石化补贴那样给石油企业与电力企业补贴,这相当于变相涨价或者说变相增税,与涨价无异。
上世纪90年代治理通胀收效有赖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从通胀陷入紧缩,除非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通缩,否则通胀大环境不会改变;治理紧缩收入靠汇率调整人民币贬值,发展出口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以及房地产、教育、医疗的市场化,导致内需被迫启动。
紧缩再紧缩,一切重大政策留待奥运之后再论。紧缩之后会面临行政调控失效困局,回到人民币升值、增加投资渠道、增加金融衍生品、调节税收等市场化的轨道上来。毕竟,上世纪90年代与2008年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药方无法治新疾。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