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团结是最大的爱国主义
韩强
最近CNN等西方媒体歪曲宣传中国西藏的314事件,接着在巴黎发生的干扰奥运火炬传递的事件,中国的青年发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让我们看到了80后的一代是大有希望的.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1957年11月17日,莫斯科大学,聚集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从,期盼毛主席的接见。下午6时许,当毛主席和邓小平、彭德怀、乌兰夫、杨尚昆、胡乔木等领导人出现在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时,全场沸腾,欢声雷动。毛主席高兴地走到讲台的前沿和两端,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毛主席一开头就对留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他还教导同学们说:“青年人应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在讲话中,毛主席纵论天下,旁征博引,提出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名言。毛主席的讲话亲切和蔼,风趣幽默。台上台下,有问有答,其乐融融,大厅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今天,我们看到的正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我希望中国广大的青年朋友们要牢记: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团结就是最大的爱国主义。安定团结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利于我们开好奥运会。所以,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藏独、疆独、台独是头等大事。从历史上看,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商周时期的“天下”是指的统一的“国家”,虽然,当时有分封的诸侯,但是“普照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如何统一天下,秦以后中国形成了郡县制的政治统一。汉族本身就是经过多民族的融合,同时也存在着各民族共存的局面。尽管有过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甚至出现过安史之乱的局面,但是统一的局面是占主导地位。所以各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这是基本的常识。统一有利于社会发展,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从这个意义看,我要说: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团结就是最大的爱国主义。至于最近发生的“抵制家乐福”的网上倡议,我认为,事出有因,是因为某些外商被质疑资助藏独。一些外商也开始做出解释,表示自己与藏独没有关系,或者是有分公司,或者是有股东与藏独有瓜葛。这就是事情的起因,本来应该是敦促那些分公司,或者股东与藏独划清界线。但是,一些媒体却炒作“抵制家乐福”,进行误导,结果演变成是否“抵制家乐福”成了是否爱国的标志,以至于有个别媒体利用我们的英雄金晶,采取CNN的手法,就像CNN裁剪相片一样,断章取义地说,“不应该抵制家乐福”,“家乐福的员工都是中国人,要支持自己的同胞”。结果让人痛心的看到网上竟然有人指责金晶是“汉奸”。这实际是采取了挑动群众斗群众的手法,转移视线,把批判CNN等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转变成青年朋友之间的内讧。
我诚恳地希望青年朋友们想一想,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团,开好奥运会事情大呢?还是争论是否“抵制家乐福”事情大呢?我认为,无论是“抵制家乐福”,还是不抵制都是青年的个人自由,双方都不要扣帽子,既不要给不抵制的扣“汉奸”的帽子,也不要给抵制的扣“狭义民族主义”的帽子。双方冷静下来,把维护国家统一安定团结当做头等大事。
这里,我还要提醒青年朋友要提高警惕,警惕某些居心不良的人煽动闹事。2008年4月17日《南方周末》发表《抵制家乐福应该放行》的文章,那个对批判CNN和批判藏独不冷不热的“长平”竟然说:
不少人仔细分析抗议的效果,认为抵制法货、抵制家乐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例子是爱国民众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发动抵制日货的活动,但是日本产品仍然在中国大行其道。这些朋友忽略了,对于抗议活动来说,表达本身就是一种目的,让人听见你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效果,而不一定非要把法货日货赶尽杀绝才算成功。正如反全球化人士总是不失时机地表达他们的抗议一样,虽然并不能阻止世界日益扁平化的过程,却可以让人们重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外国人可以喊出抵制奥运会的声音,中国人当然可以发动抵制家乐福的行为。通过游行、示威和集会来表达抗议,作为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应该得以保障。……最好是到法国使馆去抗议,但是也理解抗议者选择一个更加方便、更加引人瞩目的法国标志物作为目标,以求得抗议效果的最大化。
这是明显的煽动闹事,把青年批判藏独引向抗议法国的流行、集会到大使馆抗议,这是转移大方向!青年朋友们要警惕!
长平,在《金融时报》的身份是“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另外也注明是“资深媒体人,曾任《南方周末》新闻部主任,《外滩画报》副总编辑,现为《南都周刊》副总编辑”。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