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农产品涨价中得益少是大问题
余丰慧
日前,农业部组织调研组,赴北京、山东、河北、黑龙江、吉林、河南、湖南、广东、海南等省市,选择粮食、畜产品、蔬菜三大类9个品种的农产品,对生产—收购—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全程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次农产品涨价主要来自成本推动和产后各环节加价;在农产品产销链条中,农民投入多、耗时长、风险大,但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少(4月15日《人民日报》)。
农民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利益都让成本上涨、收购、运输、批发、零售环节吞噬了。农业部的调查显示,每斤粮食各环节成本从上年的0.57元上升到0.69元,上涨20%;每头猪从1005.76元上升到1532.98元,上涨52.42%;1斤油菜,地头收购价0.4元,北京超市价2.2元,农民每斤只赚5分钱;1斤尖椒,农民出售价1.25元,超市零售价6.5元,上涨4.2倍。调查表明,粮食产销各环节每斤总成本中,生产环节占73.9%;一头猪(100公斤)饲养屠宰销售等环节总成本1532.98元中,生产环节占86.9%。
农产品总成本的增加主要增加在了农民的生产环节,使农民的利润大大减少。而收购—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环节要么利润空间比较平稳,要么还有所上升。农民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农产品成本增加的博弈中总是输家。笔者在清明节前后到农村村民中采取召开小型座谈会、实地考察算账等办法也对农民在这轮农产品价格大涨中是否真正得益做了调查,结果与农业部调研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农民确实在这轮农产品上涨中没有得益或者得益很少。
当前,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许多国家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大;香港前段时期米价出现了暴涨,发生了抢购;东盟一些大米出口国开始限制出口;非洲在去年粮食价格大涨70%的基础上,今年又涨价30%,一些非洲国家出现了排队甚至抢粮的现象,饥饿正在向非洲走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出高度重视粮荒的警告,并且说,这次粮荒是比美国次贷危机更加危险的事件。世界政要都对粮食问题都表现出了担心和忧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4日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紧急措施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防止粮食危机在政治和安全领域造成更大的不利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官员说,粮价给世界包括中国农业敲响警钟;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提供2亿美元的紧急国际粮食援助,以缓解非洲等地区出现的粮食供应短缺问题。
中国具有13亿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供应粮食,任何时候都要自给,别的国家也供给不起。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除了坚决保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外,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靠什么来提高呢?让农民在种植农产品中得到利益、增加收入是关键。
一些专家口口声声说,农产品涨价并不可怕,农产品价格长期过低,涨价了,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像当前的“涨”法,农民在农产品涨价中几乎没有得到利益,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又如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呢?大家都在说,发展农业生产是抑制物价上涨,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的根本,但是,农民根本没有在农产品涨价中得到利益,哪来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动力呢?一边农产品价格直线上涨,一边农民又没有得到利益,结果是,农民越来越不想种植,农产品供给越来越越少,价格越来越高,城市居民生活负担越来越重。
农民在农产品涨价中得益少是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显得相当迫切和重要。从短期看,国家要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种粮农民大幅增加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减轻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采取国家给农产品生产入保险等措施,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加强流通领域各环节的价格监控,利用政策调节收购、运输、加工、销售等产后环节利润空间过大的问题。从长远看,采取农民土地入股、流转等方式,加快土地规模化、公司化经营试点步伐,提高土地单位产出效益。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一亩二分地中解脱出来。
总之,必须下大力气扭转当前从田头到餐桌,农产品的生产环节投入最大,而农民却获利较少的局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