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治理本轮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始终难以掩盖对特殊利益层的照顾,从目前股市与楼市走势的情况来看,这种偏袒的心理十分明显。
08年7月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已经在其《现在是整治高房价最佳时机》一文中指出这次通胀的主要矛盾是国内的房地产,本人也十分认同这样的观点。由于我国住房政策奉行市场化,在住房供给量不足、配套治理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导致投机盛行,房价飙升从而拉动了钢铁、煤炭等一系列物资的上涨,进而造成本轮通胀。
作为治理本轮通胀的核心,我认为要从治理楼市开始,但在房价飙升演绎通胀之初我们看到政府针对楼市只出台了些无关痛痒的措施,并未涉及到实质性的调整,并且房价屡“调”屡涨到严重背离民众的购买力;在房价演绎到极致时我国的通货膨胀也被推向了新的高点。
在通货膨胀开始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时,政府开始采用了比较有力的手段治理,其中包括不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债券、临时价格干预和房贷限制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反通胀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着力点并未深触到通胀的元凶——房地产。
正如大家所知,这次通胀源于房地产但并不完全归结房地产,飙升的房价在拉高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后也推高了其他虚拟资产的价格,如造成中国股市过度膨胀,几方面原因的结合共同促使了这次通胀的大爆发;本轮通胀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在于人民币对内贬值,而对外在升值,价格无论对内对外都在上升,这就增加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但宏调难度的增加并非我们放弃从房地产切入,进行反通胀、深度调控楼市的理由。
反通胀的战役进行到今天,还没有哪个政府部门正式公开承认过房地产是造成本轮通胀的主因,针对楼市出台的措施也仅仅是“维稳”房价而已,反通胀的做法有点舍本逐末。在国内物价轮番上涨的过程中,房价一直在起拉动作用,并且涨幅最大直至民怨沸腾;通货膨胀被解释为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反通胀就得抑制这个过程的发展,国家此前采取的平抑物价和收紧银根的思路一直都正确,但着力点忽视楼市;不知是否是由于我们国家基于对通货膨胀的另一种理解——通胀即发行的纸币多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还是其他的原因所致,中央反通胀的策略主要侧重在货币回收而对房价讳莫如深。
中央对房价讳莫如深体现在不愿承认房地产泡沫,不承认楼市是促成本次通胀的主因,对待当前房价的方式仍然是维稳,这种态度必然造成政府避开楼市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失去对事物本质的把握,结果是让普通民众为这次通胀买单,反映到现实层面即为政府放任股市下跌,而房价仍然高高在上。放任股市下跌的结果是股民大批套牢亏损,资金回收到银行,央行通过回收多余纸币进行反通胀的目的暂时达到——但采取这种方式遏制通胀的局面是注定不会长久的,只要元凶房价没有回归理性,一旦从紧的货币政策松动,通胀又会复燃。
政府没有从大家迫切期望的楼市开始调控,一方面受我们长期推行的房地产政策所致,临时变动很困难;但最主要的是地方政府利益深深参与其中,既得利益集团不愿失去这块肥肉,反通胀从房地产行业开始整顿的想法不能被它们接受。我个人认为,政府完全可以从打压房价开始本轮的宏调进而达到根治通胀的目标。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存在暴利空间,房价严重超出民众的购买力,倘若政府此时顺应民意下调房价,让楼市失去价格的标杆作用,自然也会造成其他消费品价格的回落。然而,政府没有这么做,它们不愿失去巨额的土地收益,它们更喜欢通过回收纸币来化解通胀的矛盾。就这样,中小企业融资更难了,死了;股市跌了,要崩了。
当中国的统治型政府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它们做了为特权阶级利益服务同时兼顾自己利益的转变,“布衣”被忽视了。我至今难以弄明白,为什么在民众对房价充满抱怨和愤怒时,任志强之流关于房价还要上涨的鼓吹还能大行其道;在部分大城市的房价处在下跌中时,所谓官方的房产数据还要传导房价在涨的信号?如果政府不能树立自己的公信、明确自身的责任,它们能抓住本轮通胀的矛盾把这个危机化解么?
前期政府对高房价的纵容导致了房贷持续猛增,从而扩大了货币的供给量促使物价上升本币对内贬值引发这次通胀。通胀百姓抱怨,但并非会造成人人利益受损的局面,这里面会有很大的受益者,比如政府和地产商。政府通过滥发纸币变相掠夺民众的财富,以放任股市下跌反通胀的手段又进一步蚕食民众;地产商在通胀中通过哄抬房价获取超额利润。忽视高房价的危害,避免谈及楼市为引发本轮通胀的主因,结果只能促成中央的反通胀行为做些隔靴搔痒的动作,对于解决这次通胀无能为力。
中国反通胀中的行为走向反映了其利益取向,对房价讳言的做法反映了其深陷房地产利益中而不可自拔。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