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让人忧虑
由于刺激经济的力度前所未有,刚刚公布的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受到了社会空前关注,并在网络上遭到网民激烈抨击,在他们看来,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央为应对危机投入市场的巨量贷款,并没有达到预期,反而成为市场主导者嘴里的盘中餐——危机成了富人以更小的代价继续牟取巨额财富的一场豪宴,而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则在进一步恶化。
2009年前三个月,中国金融机构投入市场的人民币新增贷款分别为1.62万亿、1.07万亿、1.89万亿,总额达4.58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51%,M1同比增长17%;海关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1578亿,关税 337亿,出口退税 1861亿,实际收入仅为54亿元;全国财政收入14642.05亿元,同比减少1329.29亿元,下降8.3%;人民币存款1月增速为22.98%,2月为23.01%,3月为25.73%;一季度新增人民币存款5.62万亿,同比多增2.98万亿,3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突破50万亿,达52.26万亿。
但是,巨额的流动性的注入,并没有在一二产业得到回应,1至2月全国累计发电量488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7%;3月同比下滑0.7%;更为严重的是,一季度CPI降1.1%-1.3%, PPI降5%-6%,而在CPI降、PPI出现历史性的双降的同时,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3月环比却出现小幅上扬,轿车销量突然增速。
这一组数据透露出了这样几层意思:为应对危机,中国政府对市场注入了巨量的流动性,但从发电量、进出口、全国财政收入、CPI、PPI这几方面的数据看,这些巨额资金并没有给制造业和普通消费市场带来转机。另一方面,虽然制造业和普通消费市场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但整个市场的利润却在CPI、PPI双降的情况下迅速增加(存款数额在迅速上升),一些昂贵消费品市场反而在危机中得以强力启动。
这其中,有几组数据值得特别关注:
在海关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为1578亿元,关税为337亿元的情况下,海关的出口退税额竟高达1861亿——大约两个月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有“廉价品”别称的中国制造未来出口的曲线变化,主要关乎的不是价格,而是各国政府对消费品进出口采取的贸易立场。用“出口退税来刺激产品出口”的说辞,不过是资本代言人借助危机对政府和国民的一种敲诈。但是,这组数据显示出,中国出口商成功地利用了这场危机,将中国变成了为他们提供免费午餐的加工场,将海关变成了他们廉价的打工仔。
在全国财政同比下降8.3%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支出却猛增34%,显示出政府行为不具有可持续性。
在M2暴增25.51%,M1暴增17%的货币环境下,CPI却连续数月下降,显示出流动性暴增的市场在继续对农民形成打压,而这必然会加剧中国社会本来已经十分悬殊的贫富分化,加大社会不公,并让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社会生态变得更加脆弱。
房地产首次出现反弹,意味着新注入市场的流动性,正在流向这个积蓄着“中国次贷危机”的产业。
在投资、出口、劳动力规模、生产用电和PPI连续数月下降的情况下,存款数额却在迅速增加,意味着新注入市场的流动性,已经遭到瓜分,已经变成了市场主导者们的囊中之物。
在正在全世界蔓延的危机中,中央往本来存在流动性过剩的市场注入巨额的流动性,除了应对外界形势(美、法、德、日、英等国都在大规模往市场注入资金),规避汇率风险外,也有“放水冲掉最近几年经济运行中产生的泡沫”的意图。但是,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却显示出, 市场主导者分享了政府端出的“解危大餐”,甚至分享的方式是继续以非法的交易等手段吹大房产泡沫——不但没解危,反而在增大经济运行风险和社会矛盾。
很大程度上,中国的救市方案,具有很浓的“欧美特色”——将“救市”理解为“救资本”,这里面有一个简单的逻辑错误:正是因为资本的贪婪(已为社会共识)才导致了这场危机,注入庞大的流动性去救“资本”,岂不是在加深危机?为什么我们在危机中还要摆出“抱住资本大腿不放”这个并不理智的POSE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