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风险极大,中国金融机构不应大规模介入
http://www.nbd.com.cn 2009-09-23 03:28:52
每经评论员 叶檀
美国的传统银行正在上演大到不能倒的一幕,而私募股权基金等将被祭刀。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表示,美国银行业的问题比危机前更严重,雷曼兄弟的倒闭迫使美国财政部投入巨额资金来支撑该国的金融体系,美国银行的资产保持增长。虽然奥巴马总统希望确定一些 “具有系统性重要意义的”银行,使其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但该计划并不能迫使这些银行缩减规模或简化结构。
数据证明银行业资产开始大规模增长。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一周年之后,美国经济规模萎缩了4000亿美元,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同期增加了1.1万亿美元;在英国,GDP减少了160亿英镑,而英国央行对金融系统的注资是这一数额的10倍;中国经济规模增长近5000亿美元,但银行的贷款几乎增长了3倍。美联储的数据显示,自雷曼兄弟破产以来,美国银行的资产增加了10%,达到惊人的14.2万亿美元。这是典型的资产注水。
得到支撑的美国金融机构股价大涨。截至8月末的三周,房利美、房地美和美国国际集团的股价,成为纽约证交所8月初以来涨幅最大的股票。这三大金融集团在去年金融危机高峰期间,均由美国政府接管。房地美还登上了 《财富》美国500强企业12个月股价表现排行榜的榜首。自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一年来,房地美股价累计上涨367%,奇迹般地由2008年9月15日的0.39美元升至1.82美元。在最差榜上排名第四的花旗集团,股价12个月内降幅达73%,不过自今年3月市场反弹以来,该股票已累计上涨4倍,目前交易价格在每股4.50美元左右。
美国存活的金融机构市值重新膨胀,作为美国大银行的代表,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高盛在最新公布的全球大银行市值排名中名次明显提高。摩根大通由去年的第六位升至第四位,美国银行由第八位升至第五位,而富国银行和高盛银行则挤进了前十。事实证明,传统的商业银行与政府托底的兼有公益性质的金融机构不会倒闭,他们最大的风险在于监管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不过,这些风险算不上大风险。
至于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这些金融机构将被抬上金融危机的祭台。继今年6月美国政府发表美国金融服务监管改革白皮书之后,奥巴马政府近期向众议院递交了一份名为 《2009私募基金投资顾问注册法案》的草案,如果这一法案通过,将成为在非注册环境下运行已数十年的美国私募基金业进入注册监管时代的拐点,并可能首次将许多外国(包括中国等新兴市场)私募基金管理人置于其监管之下。按照法规,美国之外成立的基金的投资顾问,如欲取得联邦注册豁免,除了其美国“客户”不得超过14个之外,还必须是在美国境内没有任何业务的,并且所管理的美国客户资产少于2500万美元。很明显,大部分基金将处于美国法律严厉的监管之下,对冲基金、杠杆收购基金、基金之基金等无一幸免。
中国金融机构逆势而上。有消息称,中国银行计划在明年通过中银瑞士推出“基金中的基金”。中银瑞士是中国银行于去年11月成立的私人银行部门,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中国企业在国际投资上首次采取“基金中的基金”这一投资方式。中投公司之前也表现出对 “基金中的基金”的兴趣。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不久前表示,该公司正在将数十亿美元投资从现金转向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而且,中投还在投资于“基金中的基金”。
瑞士就是隐私圣地吗?今年2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瑞士最大银行瑞士银行已经承认协助美国纳税人向美国国税局隐瞒银行账户,并就此行为已经达成了一项暂缓起诉协议。根据协议,瑞银同意立即向美国政府提供部分美国客户的身份和账户信息。
对于一个高风险、背负沉重阴影的行业,大规模介入是冒失的。中投投资黑石不说浮盈大小(9月21日收盘每股14.8美元,离中投的29.605美元的价格还远),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没落的行业。我们在私募股权投资下挫时帮了黑石一把,现在不应再帮对冲基金一把,徒然承担美国监管新规的成本,以及全球的道德指责。
世行行长:中投有意投资国际金融公司有毒资产
2009年10月06日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周一表示 ,中国有意参与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一项新的有毒资产重组计划,该计划旨在收购和重组发展中国家的不良债务。
佐利克在该项计划的启动仪式上称,他近期已经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讨论了该项计划。
他称,中投有意投资不良债务;该公司对世界银行表示,他们可以在美国进行此类投资,但对投资发展中国家不良债务则持慎重态度。
不过佐利克没有详细说明中投可能的投资数额以及时间。国际金融公司的债务与资产恢复计划(DARP)旨在动员私人投 资购买不良债务以及直接投资于需要重组债务的企业。
国际金融公司已经承诺将在三年内向DARP投入15.5亿美元,并且希望能够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和私人部门再动员最多50亿美元资金。目前国际金融公司正在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和重组基金管理公司CRG Partners进行合作。(兴亚)
中投9月吹响集结号:每天两亿全球扫货
2009年09月30日
来源:时代周报 :李冰心
9月26日,约10亿美元。
9月23日,19亿美元。
9月22日,8.5亿美元。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公司”)闪电般连番出手,分别向新加坡来宝集团、印尼煤商、美国对冲基金橡树资本合计投入37.5亿美元,涉及农业、能源和金融领域。
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号称“不抄底不救市”的中投,一反初衷,在全球展开了一轮扫货大行动,在过去一个月里出手约6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48亿美元的总和。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似乎正在以行动表明对2009年后未来世界经济形势的乐观态度。
在密集的收购计划背后,中投公司的全球投资组合亦发生转型,更多地投向资源行业大宗商品和地产项目。
既是基于全球经济向好的“抄底”动作,又明显体现着国家经济战略方向,中投此番闪电行动引起了海内外市场的高度关注。手握2000亿美元资本金的中投,能否拨云见日,玩转后危机时代的财富游戏?
低调入股“华尔街秃鹫”
总部位于洛杉矶的橡树资本(Oaktree Capital)是一家相当低调的投资公司,但它很快就会像百仕通(Blackstone Group,又译“黑石”)一样为众多中国投资者所熟知。9月26日,来自美国投资界的消息称,中投公司已经与对冲基金橡树资本达成一致,将向后者投入约10亿美元。
通过在全球10个国家14座城市的办事处,橡树资本管理着约360亿美元的资金,投资领域涵盖私募股本、房地产和高违约风险债务等。资料显示,从2004年起,橡树资本已在中国开始股权投资,2007年3月,橡树资本正式成立北京办事处,至今,其在中国投资过的项目包括中国银行、中粮集团海外运输船队、澳门房产项目等。
尽管此前在中国市场已有多项投资,但橡树资本一直保持低调行事风格,绝少在媒体面前曝光。
这桩交易很容易令人联想起中投对百仕通的投资。2007年5月,正在筹备中的中投公司下了第一单,斥资30亿美元以每股29.605美元收购百仕通集团1.01亿股无投票权的股份。不过这显然不是一次成功的“投石问路”—受次贷危机影响,百仕通上市后股价一路低走。截至2009年9月11日收盘,其股价仅剩13.63美元。
与百仕通不同的是,一贯低调的橡树资本正在成为2009年金融界盛行的一种神秘游戏的主要玩家。作为美国不良银行贷款的最大买主之一,橡树资本与阿波罗管理公司(Apollo Management)、艾威资本(Avenue Capital)和中桥投(Centerbridge Partners)等所从事的业务相类似。这些被称作“华尔街秃鹫”的投资基金试图通过购买不良债务的手段,以过去私募基金出价的高折价率(甚至可能是20—30%)收购陷入困境的公司,然后再转手卖出获取高额利润。不过,这种投资具有相当高的风险性,有时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是否成功,要取决于法官对隐晦的法律论据如何解读。
一个月出手60亿美元
这一次中投并没有把目标锁定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对冲基金,橡树资本只是中投近期的投资标的之一。当其他主权财富基金还在谈判时,中投已经用惊人的速度把资金投向了资源类、农业、大宗产品和房地产公司。
印尼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布米资源公司(PT Bumi Resources )9月23日宣布,中投以债务型工具向其提供了19亿美元的投资;
来宝集团于22日发布消息称,中投将以每股2.1137新元价格,将5.73亿股售予中投;
9月18日,外电报道中投公司与大宗商品交易商瑞士嘉能可集团(Glencore InternationalAG)签署初步合作协议,另外,中投公司还计划入股房地产商保利(香港)投资有限公司;
更早前,英国知名房地产商歌鸟房地产则表示,已经与包括中投达成筹资协议。
此外,近期海外媒体披露中投可能介入的还包括世行下属资产管理公司非洲和拉美地区的股权投资业务、法国能源巨擘GDFSuez和Suez Environnement SA、香港龙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弗吉尼亚的美国电厂开发商爱依斯公司、法国核能巨头阿海珐(ArevaSA)等等众多公司。加上最新传出的入股橡树资本,近一个多月时间里,中投公司已敲定的投资规模已近60亿美元。
楼继伟:完善投资组合
在G20会议决定继续救市的时候,中投一个月出手60亿美元的闪电行动,留给市场一连串的惊叹和疑问—选择此时密集投资的原因是什么?目前是抄底海外资产的时机吗?是否代表着全球经济回暖?中投的投资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年以来,中投公司把握市场回稳的有利时机,在通过分散投资时点和资产类型、控制整体组合风险的基础上,加快了投资进度,并适当加大了资源、能源等行业的直接投资力度。”中投董事长楼继伟的一番话,或可对中投近期频繁出手的动因和方向作出解释。
楼继伟在中美经济学家颐和园对话会期间表示,中投预期今年会有相当可观的投资回报。如果中投能够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率,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又继续攀升,那么公司有可能申请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
楼继伟认为,整个2009年的投资情况不会太差。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稳定经济,而中投也将抓住这个机会,预计今年不会出现亏损。
中投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高西庆也在不同场合对2009年投资形势表示乐观:“虽然全球经济基本面还没有明显改观,但是与去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相比,国际市场没有了恐慌,这个因素相当重要。”高西庆表示,世界经济已经出现触底的兆头,2009年中投总体对外投资估计会显著增加。
据接近中投的内部人士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趋势的日益明显,中投公司正在逐步优化和完善其投资组合。中投管理层希望通过新投资组合的建立,以确保在新危机出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水平。
此外,高西庆还透露,中投公司十分看重日本市场,目前日本市场已出现积极信号,可能要回暖。中投会将一部分资产配置在日本市场,不管是高科技还是房地产,中投都在积极地接触。
密集投资的主动选择
实际上,中投即将集中行动的信息早在其今年8月发布的首份年报中即有所体现。
中投年报称,2009年充足的现金头寸将有利于公司抓住未来可能出现的投资机会,未来投资将采取组合结构,投资方向包括全球公开市场股票、全球公开市场固定收益产品、集中持股投资及另类资产。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所谓另类资产包括了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大宗商品和房地产投资。
根据年报,中投公司2008年净利润为231.3亿美元,资本回报率为6.8%,现金比例保持在87.4%以上。其中,境外投资部分的全球组合回报率为-2.1%,总体表现好于其他主权财富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和养老基金。
不过,成立两年来,中投公司距实现国家外汇资金多元化投资的目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年报显示,中投多元化投资的主要部分股权投资,不到136亿美元,只占整个注册资本的6.8%。中投大部分资产仍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也就是说,中投没有进行所谓的多元化投资,而是把大量靠发行国债、国家财政背负沉重利息换来的钱,简单地放在银行里。
中投公司的第一笔融资,来源于财政部2007年底以4.3%的年利率发行的价值1.55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以向央行购买外汇储备,其每年需支付的利息就高达666.5亿元人民币。尽管中投现已与国家财政部达成共识,将以上缴红利的形式取代利息支付,但对于如何挽回金融危机前两笔高调的海外投资的巨额账面损失,实现上缴红利,中投管理层面临巨大压力。
适时“抄底”配合国家战略
“中投在用行动说明,现在全球经济基本处于复苏的中早期,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经济,正是‘抄底’的恰当时机。”太平洋证券策略分析师刘继伟对时代周报说,“如果太早抄底时间成本太高风险也偏大,如果等到经济进入繁荣期就没法以现在这么偏宜的价格购买了,而且那个时候人家也不愿卖了。”
“目前国际商品的价格已较数月前的低点有明显上升,但考虑到今后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趋势,以及长期的自然资源的紧张状况,现阶段仍然是收购海外战略性资产的较好时机。”一直跟踪研究中投公司的安邦咨询研究员李明旭则认为,一方面出于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判断,另一方面基于提高收益率的压力,近期中投在海外大举投资的行为是势所必然,也将为其近几年经营业绩的提升提供较为坚实的基础。
李明旭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中投投资领域的转变,还是其投资策略的变化,对中投自身经营成绩的提升以及国家经济战略的执行,都具有积极意义。“中投之所以近期能够成功运作这么多投资项目,与其明确定位于财务投资者的策略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定位有利于其减少海外投资的阻力,而在投资领域上转向以自然资源为主,也与国家的经济战略相合。”
与去年海外投资仅达到48亿美元相比,中投的管理层此前已透露,今年的投资规模将较去年增长9倍左右,会达到数百亿美元的规模。“这么大的投资规模,需要有一以贯之的投资策略和基本原则来指导,方能取得较好的投资业绩。”李明旭说。
中投向世界探路
2009年09月26日
世纪经济报道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震荡、全球并购市场不断萎缩、海外投资账面巨额亏损、管理经验明显欠缺……
这些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却无法阻止中国企业大踏步实施“走出去”战略。而中国企业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承担全球制造基地的责任,就必须参与全球的资源整合。
在这场涉及到生存之本的资源大战中,“话语权”和“定价权”则决定了成败与否。随着国际市场的联动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壮大,国内市场在资产的定价权和话语权上也将逐渐从被动向主动转移。
本报记者 胡敬艳北京报道
近期,北京东四十条新保利大厦的中投公司似乎波澜不惊。中投公司在海外市场频频出手的消息也传来。
来宝集团于9月22日发布了新闻稿,表示中投将以每股2.1137新元价格,将5.73亿股售予中投。来宝集团是总部在香港、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集团,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大宗工业原料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之一。
保利(香港)投资有限公司近期称,公司计划将其2.3%的股权作价4.09亿港元出售给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而9月4日,路透披露法国《回声报》(Les Echos)称中投公司可能收购法国核能巨头阿海珐(Areva)CEPFi.PA.股权。
再比如,9月2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透露中投公司对世行辖下资产管理公司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拉美地区进行股权投资等业务有兴趣。另外,更重要的是中投公司可能入股世行。还有8月28日,英国房地产公司——Songbird Estates宣布,与包括中投公司在内的几家机构投资者达成一项投资协议,这也是中投公司首次入股英国房地产企业。
中投公司频频出手欲意何为?
“今年以来,中投公司把握市场回稳的有利时机,在通过分散投资时点和资产类型、控制整体组合风险的基础上,加快了投资进度,并适当加大了资源、能源等行业的直接投资力度。”中投董事长楼继伟给出答案。
中投:
在“汇金、建投、中金”之间
今年8月7日中投公司公布的首份年报,明确了中投公司与汇金的关系——中投公司与汇金分设董事会。
其中涉及的人事安排包括:楼继伟,中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汇金公司董事长;谢平,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汇金公司总经理;李剑阁,汇金副董事长,中金公司董事长;汪建熙,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汇金公司副董事长兼中国建投董事长和中金公司董事长。
中投公司从何未来?要回答这个问题,绕不开中央汇金公司。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央行保持金融稳定的压力很大。一方面是央行自身管理能力需要提高;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的商业银行必须改制,适应不断开放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但多年来中国的商业银行行政干预的色彩较浓,组织构架也难适应新形势,历史的呆、坏账带来的经营压力也很大。
据一位对金融领域研究颇有研究的专家表示,2003年底,由易纲和谢平等人筹划,顺应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需要,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投资控股公司——中央汇金,主要职能是代表国家对重点金融企业出资,支持其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汇金公司成立伊始便被中央银行赋予了金融稳定政策执行平台的角色。当时指导汇金工作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改办便设在央行的金融稳定局。据知情人士透露,那时央行召开金融稳定工作会议,每每都会有汇金公司及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投)的代表参加。
央行召开金融稳定工作会议,中国建投为何会有代表参加?中国建投又是何方神圣?
2004年9月17日,为了让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中国建设银行分立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中国建设银行持有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43.35%的股份等“非商业银行”业务,转由中国建投持有。由此,中国建投成为中金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是由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和公司基于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
那中投公司到底从何而来?为何而来?
如果说汇金公司是中国商业银行改制“下的蛋”,那中投公司就是中国贸易双顺差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下的蛋”;如果说汇金公司的任务就是保证国家对国内重点金融企业的注资安全并获得合理的回报,那么中投公司的任务是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中投公司自从筹备以来,争议不断。
一是公司的地位问题由于中投公司是以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的方式进行出资,对其定位一直颇有争议:是完全市场化,以盈利为目的?还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环境下,在适当的治理结构框架下,在保证投资收益的前提下,保证中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这似乎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二是外部监管问题。中投公司直属于国务院,与各部委平级。但董事会的成员只能是相关部委领导,在投资决策制定上,可能牵涉部门太多,缺乏效率;其他部门只能与中投公司协商而不能监管。
三是薪酬问题——这也是个相当敏感的问题。中投公司国有全资,公司领导层的薪酬如何定?中层领导如何激励?普通员工的工资水平如何?中投公司现行薪酬水平如何,据知情人士透露,从上到下比照国有商业银行标准,大大低于市场同业的平均水平。
对此,楼继伟也坦承:“中投公司不可能给员工股权激励,因为中投公司百分之百是由国家持有的。对于薪酬问题,我们也在研究国际上有什么更为有效的激励约束办法。”
在风浪中学习游泳
早在2007年5月22日,正在筹备中的中投公司做出首单——通过中国建投入股美国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在黑石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时斥资30亿美元,以每股29.605 美元的价格(相当于IPO价格的95.5%)购买1.01亿股的无投票权的股权,不超过黑石集团总股份的10%,并承诺持有期限不少于4年,4年期限结束后,中投公司可以每年出售1/3的股份。
黑石自从上市之后,股价就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发行后单周之内就跌回IPO价格。由于次贷危机导致的糟糕的外部经济环境,股价更是一路低走。2009年9月5日,黑石集团股价跌至12.28美元。这投“石”问路的第一笔单备受争议。
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洗礼——据道富环球投资管理公司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主权财富基金普遍遭受账面亏损:韩国投资公司账面损失达400亿美元,损失率高达66.7%;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账面损失378亿美元,损失率31.4%;挪威政府养老基金损失757亿美元,损失率约23.3%;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损失约1830亿美元,损失率约40%。
相对于中投公司2008年年报公布的海外投资回报率为-2.1%的战绩,其实,对于刚刚成立1年多的中投公司算是交上一份很不错的答卷。
或许,也正是这份还不错的成绩单,让中投公司信心倍增。
近来一段时间,中投公司海外出手消息频传。
6月,中投公司追加购买摩根士丹利12亿美元普通股;投10亿元人民币为澳大利亚房地产信托公司嘉民集团(GoodmanGroup)提供贷款。
7月,中投公司耗资2.11亿英镑(约合25亿元人民币),收购世界最大酒商英国帝亚吉欧约1.1%的股权,为该公司的第九大投资者;中投耗资15亿美元购买加拿大泰克矿业17%股;以私募方式投资15亿美元,购买加拿大泰克资源公司(Teck Resources Limited)1.01亿股股票。
8月,传中投公司借道百仕通和摩根士丹利,试水对冲基金投资。
还有,文章最初所提到的中投公司最近几项操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事实上,境外金融市场状况正在稳步改善,实体经济下滑的速度也有所放缓。全球经济继续大幅下滑的空间相对较小,市场上行空间已大于下行风险。这时出海,风浪会小很多吧。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正在成长的中投公司。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