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否定外资操控食用油涨价为那般?
邱林
部分媒体日前推测,外资企业控制了中国粮油市场,并主导了当前的食用油价格上涨。为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在官方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食用油市场并不存在被外资操纵的问题。没有企业能够操控食用油市场价格,国内食用油加工能力是相对过剩的,食用油品牌较多,消费者有足够的选择空间。(12月21日《经济观察报》)
在发改委首次作出表态后,一些官方人士也迅速跟进。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表示,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怎么可能被某一家或几家企业操纵?包括福临门、鲁花在内的民族品牌、国有企业也是最早的涨价品牌之一,跟是不是外资没有关系。由少数企业推动涨价的“阴谋论”让业内人士感到难以理解,把责任归咎于外资的论调更是难以服人。
然而,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指出,现在国内食用油的定价权已经丧失,部分品种的集中度已跃过垄断水平。在外资形成原料买方垄断的同时,也垄断了产品定价权。按《反垄断法》规定,如果一个行业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30%甚至50%,就可以达到左右市场价格水平,由此形成垄断。而目前外资系已逐步形成垄断布局,对国内食用油安全造成威胁。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周冠华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高依赖,导致国内在大豆的定价方面早已经失去了话语权。像金龙鱼等食用油占市场份额是比较大的,小包装市场大约占60%左右,所占份额确实非产高,谁掌握着油料资源,谁就掌握定价权。
实际上,不管官方如何加以否定,但国内食用油价格近两年屡次大涨,根源在于定价权在外资手里。在国内90多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已有64家被四大外资参股控股。国内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年产量150万吨以上的有3家企业,即益海、嘉里、中粮,前两家企业都有外资背景且同属一个集团。嘉里拥有金龙鱼、胡姬花、花旗等食用油品牌,益海参股生产鲁花等知名品牌。金龙鱼已成功控股38家企业。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ADM。
我们从部分专家列出的2009年食用油价格表看到,一年中,国内食用油价格经历数次涨价。5月份,在金龙鱼的带动之下,多个品牌陆续提价;10月中下旬,花生油率先领航提价;到12月,各品类的食用油如调和油、大豆油价格不断上扬。外资对国内食用油市场的垄断,加剧了这些品牌的价格波动幅度,扰乱了正常的市场走势预期。
可以说,外资是食品油价格上涨的真正推手。随着跨国资本对国内市场的掌控,国储部门在食用油领域的调控能力日显苍白,例如,2007年在外资企业的操控下,国内食用油价格猛涨,中储粮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市场上却波澜不起,随后的调查显示,70%的食用油都进入了一家跨国粮商的仓库。
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食用油,外资已经实实在在地掐住了中国人的喉咙,这只无形的手,并不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市场”,而是披着市场外衣的“垄断与合谋”。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面对外资对国内食用油市场的操控,官方却加以否定,这无疑为外资垄断中国食用油市场增添了后劲,其结果是伤害了广大公众的利益。
食用油价格受市场影响,价格出现波动本来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如果出现垄断性操纵,则是市场所不允许的。目前,由益海、嘉里生产的“金龙鱼”食用油及其所有相关品牌的市场份额合计占到了50%,已超出了《反垄断法》规定的范围。如果政府管理部门以“尊重市场”为由无所作为,那就是漠视民生,也是对“市场经济”的误读。
食用油涨价是外资“别有用心”,政府管理部门现在要做的,并不是急着要否定外资操控食用油涨价,不是告诉公众要不要囤油,也不是让公众等待遥远且不确定的“明年油价必降”,而是马上动手,把“人为操纵油价上涨”这一说法坐实,把中国人的咽喉从外资垄断之手中解救出来。既然是外资操控市场、操控价格,政府之手就该马上出手,在此情况下,涨价审批甚至限价,都是丝毫都不过分的手段。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