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劳模?还是奴模?
沈水根
(2010年4月30日)
年年“五一”,今又“五一”。
近日看到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其中说到:“要真诚帮助劳模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劳模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营造更好环境和条件。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要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再立新功。”
从这几句话中,看来劳模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真诚”的解决。另外,“再立新功”究竟是应该想办法发财当老板?还是继续做个更听话的资本奴隶?我总觉得,现在中国已经没有劳模,只有奴模!
这使我想起10年的“五一”节,我曾写过一篇《劳模的命运》,找来一看,竟然就象昨天才写的。此文从未在媒体和网上发表过,我干脆一字不改,全文照抄如下:
劳 模 的 命 运
(2000年5月4日)
5月2日晚上,看完电视新闻又看了两集电视连续剧,时间刚过11点,还想再看会儿电视,便用遥控器“搜索”一遍,在中央电视一台上停住了,正在现场直播“五一系列节目”的《当代工人》:一群老中青劳动模范围坐成半园,时不时由主持人倪萍“点将”出来说上几句话,间中还插了一段很短的“小品”。看着看着,心头渐渐涌上一股莫名的情绪,直到节目完毕,仍然挥之不去。
这个节目是半途中看的,不知前面播了多久,我看的后一截只播了半个来小时。其中有二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倪萍问大家:老劳模(我没记住名字)的扁担,如果有人愿出高价收买(它的荣誉具有收藏价值),要是你的话,会不会卖?一位姓贺的年轻劳模说“会卖”;老劳模本人说“不会卖”。倪萍大姐又提问:刘少奇送给时传祥的一支钢笔,如果有人愿出50万元卖不卖?时传祥的儿子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会卖。而时传祥的遗孀则说,出多大的价也不卖!倪萍对此感慨地说,看来这是两代人的差别。
第二个“情节”是在小品演完之后,那位年轻的贺劳模说了一席话,直把倪萍大姐的眼泪都说得流了出来。贺劳模说自己在北京参加劳模学习班,想把妻儿接来,但生活费用一个月要400元,自己只有200元工资收入,即使转正也只有300元,结果没敢把妻儿接来。对此,众人纷纷表示,劳模的贡献大,应该给予高报酬;有的劳模说自己仅得了奖状,别人还以为必定发给了奖金,这种误解常常使人委曲,希望社会给劳模多点理解!倪萍还说她筹备这个节目时,有位女孩竟说,劳模的节目谁看呀?
“五一”前夕从中央到地方,各地都召开了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以庆贺劳动节,《当代工人》这套节目显然是庆祝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为了赞颂劳模、宏扬“劳模精神”,而且似乎还隐含了一层劳模的苦衷,希望社会能够理解劳模的意思。劳模得到的不只是鲜花、掌声,有时可能是讽刺、委曲,甚至是无法向人诉说的隐痛。近些年来,传媒也时有报道这类劳模的困惑。
在“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光荣”的年代,劳动模范的荣誉,其价值与英雄一样,为全社会所崇尚、所敬仰。改革开放以后,劳模的价值、劳模的命运似乎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虽然社会也还需要劳模,但劳模的含金量越来越在缩水,权贵、老板、大款、明星的价值不断看涨,已经成为社会趋赶的主流。尽管年年依旧召开劳模表彰大会,但人们都能感觉得到,这越来越成为一种陪衬,一种形式。于是,出现了一个需要社会理解劳模的新问题,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问题。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劳模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
存在决定意识。人们对劳模在观念上的变化,以及劳模本身感觉上的变化等等,其实都是客观社会存在发生种种变化的一个反映。过去,劳模与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一样,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创造的价值,除了必要劳动的价值以工资形式得到了补偿,其剩余劳动的价值,以税收和利润的形式由国家集中起来,再通过免费读书、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免费养老等高福利的形式返还给劳动者自己享用了。因此,劳模不必为生存的问题发愁,没有生老病死的后顾之忧,劳模的价值与英雄一样,主要表现在精神上,其荣誉是无价的。劳模不需要把荣誉与金钱联系起来,更不必把荣誉换成金钱,否则,不仅增添不了劳模的光荣,反而会亵渎劳模的荣誉。这不是理想主义的道德问题,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映。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基础变了,劳模的价值也必然变了。如今的劳模与千千万万劳动者一样,丧失了生产资料的“主人翁”地位,沦落为雇佣劳动者,他们创造的全部价值,除了工资报酬以外,其剩余价值都被形形色色的权贵、大款、资产者(包括无形资产者)、官僚经营者等侵吞了。读书、住房、医疗、养老等原本应由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所承担的,变成了要靠必要劳动的价值(工资)来负担,而且孩子上学、房租房价、医疗治病、养老保健的费用年年上涨,即使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物价普遍下降,可与劳动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费用却不降反升,生存的威胁迫使劳模不得不要考虑荣誉的物质价值。因此,当老一代劳模依然沉醉于劳模的精神价值时,年轻一代的劳模则在权衡劳模的物质价值了。这不光是两代人的观念差别,更是两代人生存条件的差别,是社会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深层变化的反映。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当人们以为劳模在得到鲜花、奖状的同时,必定还会有奖金。而劳模本人恰恰对此怀有一种隐痛,说又说不出口,不说又太委曲,于是呼唤社会多点理解劳模,呼吁社会应按贡献大小给予劳模应有的报酬。劳模的命运竟然会走到这一步,究竟是喜耶?还是悲耶?
据《河北经济日报》3月21日报道,近年来豢养宠物的人日益增多,仅北京市民拥有的各类宠物至少有40万只左右,如以每只宠物的月消费额(口粮、时装、窝床、玩具、护毛液、浴液、消毒液等)50元计算,一个月要消费2000万元,全年就要化费2.4亿元。然而,我们电视上看到的贺劳模月工资才200元,即使转正也只有300元。2.4亿元的宠物消费一年可以养活6.6万个转正的劳模,或10万个未转正的劳模。只是北京市恐怕未必有这么多劳模,人们宁肯化这么多钱去豢养40万只猫狗,却不愿培养10万个或6.6个劳模,劳模的价值竟然还不如猫狗!可怕呀!
更令人担忧的是,劳模未来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当今社会有种强大的压力,似乎逼迫劳模在二个方向上作出自己的选择:一是通过自强自立,自己去当老板,使自己从雇佣劳动者变为雇佣别人的剥削者,挤入“成功人士”的行列。二是安份于做个雇佣劳动者,而且是做个深受老板赏识的被剥削者,当好老板的奴才、走狗、帮凶,继而沦丧为工头、工贼、买办!除此之外,不知道还有没有劳模的第三条出路?
正当我在为劳模的命运困惑时,第二天5月3日恰巧在《深圳商报》看到几幅报道世界各国庆祝“五一” 国际劳动节的照片,其中一幅是几千名英国伦敦市民集会活动,举着写有“全球化资本主义并不美好”字样的横幅。这张照片令我十分感慨,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尚且在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而中国却在拚命朝全球化资本主义里挤,生怕中国对全球化的资本主义跟得不紧而被抛弃。因此在国内崇尚剥削光荣,越剥削越英雄的腐朽理念,竭力推崇当老板、当大款、当资产者的人生价值。即使每年“五一”表彰劳动模范,依然掩盖不了劳动者卑贱的事实。而我们的劳动模范却连起码的反抗剥削意识都没有了,不仅忍受所有剥削自己的“改革”措施,而且踌躇满志地梦想自己有朝一旦挤进剥削者的队伍,暂时挤不进去时,只好向剥削者乞讨一点“公平”的报酬,向社会乞求对自己的苦衷的“理解”。如此可怜的劳模,实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月22日《深圳商报》曾报道联合国的一项统计:全球有900万人被卖作奴隶,他们为了寻求金钱被迫作性奴或做苦工,而人口贩卖组织则从这种罪恶的交易中谋利。这个报道使人想起被遗忘了的伟人教导:剥削是一切罪恶之源!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把剥削捧为“剥削有功”、“剥削光荣”。这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在九泉之下必定对此感到心寒!中国的劳动模范何日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挺起腰板,举起反对剥削的大旗,为解放全人类而夺回“主人翁”的天堂?
(写于深圳鹿丹书斋)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