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蛋糕二次分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干得多、挣得少,缩小贫富差距,分配格局失衡,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幸福的生活,劳动尊严等等词汇、评论真的是怎一个“热”字了得。
然题为《各地水电气等资源性价格改革提速 可能都要上涨》的报道似在告知我们,涨价是刚性的,这与此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水、电、油、天然气等价格将有一定幅度上涨的报告似又形成了涨价是不可逆转之势。可题为《劳动报酬占GDP比例22年连降20% 已影响社会稳定》的报道说:“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占89.8%。收入方面,2005年广东省总工会调查显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工资12年来只提高了68元,超过一半的进城务工人员只能靠加班加点获取更多一点的工资收入。”问题的关键或还在于,难道这些问题只存在于所谓的“农民工”中吗?换个角度说,这涨价的刚性又将使得多少家庭不得不更加的紧衣缩食呢?
说句不中听的,每当有调整普通职工薪酬,或最低收入标准的信息公布,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总是先于其上涨,这似乎已成为一条铁律一般。而由涨幅看,好像薪酬的涨幅总是大于价格的涨幅,但应对着各类生活必需品的涨幅,以及低薪筹这个不能回避的现实基数,真的是不堪其吞噬。这就是为什么普通工薪阶级、下岗失业、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对价格极其敏感的重要原因。
而如今,什么“长期以来,中国对资源性产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实行带有‘福利性’的低价格政策”,或“资源性产品、大宗商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其价格由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确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又或者是“中国水污染日益加重,治理成本大大提高,而水价长期偏低、污水处理费不能弥补治理成本,进一步加剧了用水紧张和水污染状况”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理论很是主流,因而涨价是必然,价格听证会成为“涨价会”也属正常。但问题的关键是不是,广大的、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普通人的薪酬、福利、医疗等是否国际接轨了呢?哪怕是稍微接了点轨呢?同时,“国际”有下岗失业还没有什么补偿吗?有退休、医保等双轨制吗?恐怕还没有水、电、管道燃气等名目繁多的如“入网费”这类的费用吧。何况,是谁在加重水资源的污染?让全民为污染企业埋单,难道不是在纵容其污染吗?看看不久前发生在墨西哥湾石油污染事故的买单者,又在向我们述说着怎样的国际接轨呢?
题为《新华社:中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一文中的“必须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犹言在耳,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的“提高劳动报酬 让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也犹如在倒春寒中点燃的篝火----“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然而,现实或就是现实,普通人还没有享受到什么财富蛋糕,这物价上涨到先期而至了。如此,广大的普通人又怎样地过上有幸福,有尊严的生活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