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啊,中国官场上有共产主义信仰的改革者太少了!那些没有信仰的官员,一切为了头上那顶乌纱帽,常常把改革当成演戏,拼命在上级领导面前上窜下跳,弄虚作假,大搞形象工程,大玩文字游戏。有些更是物欲横流,常常假改革之名,谋物欲之实。让这样的人搞改革,不可能越改越好,只会越改越乱,越改越糟。
例如机构改革,应该是越改越精简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机构改革从未间断过,差不多每届政府都要大张旗鼓地搞一次。可结果呢?据统计,我国官民比例在1949年是1:300,1978年是1:50,1997年是1:40。1998年的机构改革可谓声势浩大,仅国务院部委就从40个削减为29个。地方上随之跟进,都轰轰烈烈地搞起了“机构改革”,部委办局数量一下子削减近半。可是,仅仅过了一年,1999年的官民比例即迅速从“精简”前的1:40上升到1:30。2005年更有官民比例1:16之说。毫无疑问,绝大多数地方所谓的机构改革是在弄虚作假,如换汤不换药地大局套小局,增设临时机构,增加领导职数,等等。据网传,辽宁铁岭市有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新乡市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郑州市政执法局竟有29个领导,开会主席台挤不下;山东沾化县(省级贫困县)配有6名副县长、15名县长助理;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的贫困县湖南平江县配有10个副县长4个县长助理……可见,我国的机构臃肿、人员冗杂已经到人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又如人事制度改革,大多是纸上谈兵,走过场,装样子,搞形式主义。中央说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各地都不甘落后,马上召开大会小会贯彻落实,相继推出了“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公推直选”等改革方案。可是,等到公开招聘的简章公布时,人们发现,公招的职位差不多清一色是副职。殊不知,真正能让一个单位或部门改变面貌的是正职,正职强则单位强,副职只是正职的助手而已。谁见过有哪个国家不是拿出总统职位竞选而偏搞副总统竞选?同样地,公推直选也假得很,首先公推那一关就设了不少的框框,目标人选早已圈定在这个框框里。纵然东拉西扯凑了数位候选人,可到最后依然是等额选举老一套。至于竞争上岗,完全是单位一把手自导自演的双簧戏,有些单位连“规定动作”都懒得做,过场也不走了,只叫秘书们凭空创作一套竞争上岗材料上报了事。
再如国有企业改革,本来是要企业改进技术,提高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可很多改革却适得其反。2007年1月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西北轴承厂改革的惨痛教训。西轴厂原有职工1100多人,是西北地区效益最好的国有企业之一。2002年,西轴厂跟德国FAG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富安捷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合资后,德方只留用500人,之后又陆续辞退了一些工人。因合资公司聘用的人员工资比合资前低,且拒不跟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出现多次罢工。而600多未被聘用的职工因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职工情绪很不稳定,至今上访不断。2001年合资前,西轴上交利润高达2000多万元,纳税3711万元,合资的2002、2003两年纳税总共才67万元,而且这67万元税收差不多都是2002年1~5月合资前的西轴厂贡献的。更可气的是,中德双方在合资协议上曾明确规定,德方的股份中有100万欧元的无形资产技术投资,可直到合资变成了独资,德方所谓的100万欧元技术投入连半个子都未能见到。时至今日,富安捷生产的产品图纸和工艺竟然全是中方原有的东西。这岂不是越改越糟!
类似这样的改革,中央有统一部署,目的非常明确,到头来都被搞得乱七八糟,至于官员们自选式的所谓“改革”那就更乱了。
没有信仰的官员根本不懂改革什么,如何改革,可他们又特别想装扮成改革者。怎么办?他们只好哗众取宠:什么“三个大”、“四个好”、“五个新”、“六个奇”的改革方案一个比一个精妙;什么“改革区”、“开放区”、“加工区”、“合作区”、“物流区”,一个比一个规划得美妙;什么“孙悟空出生地”、“牛郎织女故乡”、“西门庆故里”,一个比一个荒唐。有些地方把大片农田、民房毁了,说搞什么大型园区,惊天动地的开工仪式举行过三番五次,可就是不见正式动工。有些地方的路边、山头树起争当什么“排头兵”、“先行区”、“试验区”的巨幅标语,可几年过去了,标语牌都快烂了,非但没有先行先试的行动,就连学习推广外地成功改革的行动都没有。
这不是瞎折腾吗!倘若任凭这样的“改革”泛滥下去,改革还有什么意义?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中国当前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好官员的信仰问题。
关于改革问题,还将陆续撰文,详细策划一系列改革方案,并及时发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