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t.sohu.com/20101110/n277519294.shtml
如果要举办一场国企高管暴富比赛,广州无线电集团(以下简称广电集团,含其属下广电地产公司)的高管们,极有可能摘金夺银。因为他们中的5名高管,仅用了短短几年工夫,就摇身蜕变为坐拥数亿元的大富豪。他们是:广电集团副总裁兼广电地产公司总经理张柏龙(3.5亿元)、广电地产公司副总经理陈煜彬和李维荣(分别为2.87亿元、2.03亿元)、广电地产公司工程成本管理中心总监郭静(1.99亿元)、副总工程师钟启恩(1.79亿元)。另外3名高管汤诚忱、张招兴和胡南华身家都在5500万元以上。
虽说眼下的暴富还是账面数字,但如果此次定向增发最终获批实施,广电地产将真正完成借吉林制药(000545)的壳上市,这些高管们的财富就会完成最后的“惊险一跳”,变成一堆堆真金白银。
不过,他们的暴富路径并不“惊险”,而是在合法的外衣下静悄悄地进行。只要拨开那些不太高明的障眼法,就不难发现暗藏的猫腻。
其一,巧取豪夺。在此次借壳上市前半年的2009年6月下旬,两大工会(广电集团和广电地产)代员工持股计4813.97万股,竟然全部转给了集团和公司高管。转让价仅每股3.2元。
广电地产副总经理何志坚不经意透露了高管们的“高瞻远瞩”,他不久前对媒体说漏了嘴:“公司确实一直都有上市的计划,但没有确定是借壳还是IPO。”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员工们在知悉其股权转让半年后即借壳上市,恐怕谁也不会傻到在这时低价出手,显然他们被“蒙在鼓里”的可能性极大;而高管们心知肚明有上市安排,却以3.2元低价“收买”全部员工股权,不知可否算作标准的“巧取豪夺”?
其二,化公肥私。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自然人持股已达76%广电地产,其买吉林制药所付的3亿多元现金,竟然不用自个儿掏腰包,统统由百分百的国资“阿爷”广电地产代付,成了民资“儿子”“买壳”上市,国资“老子”出血买单。
按照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借壳上市是公司行为。可以援引的案例是,当初广发证券上市前就成立了吉富公司,从广发证券工会手中受让员工持股。广电集团和广电地产完全可以注册一个公司,将所有员工持股转入,但现在是由高管们以低价一口吞下员工持股,然后在最后的关键时刻,由广电集团拿出相当于1年的净利润(3亿多元现金)高价买壳,让自然人——高管们一夜暴富。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实在是太精了,叫小老百姓如何接受?
其三,蚕食围剿。这档子“拍案惊奇”最令人叫绝的,是高管们对国有资产的由觊觎,到蚕食,再到围剿。2000年8月,广电集团第一次增资,就未同比例增资,直接造成原30%的国有股权稀释到24%,但是别小看这6%的股权流失。至2006年,广电地产一次性将盈余公积8500万元转增注册资本的情况下,这6%就意味着国有资产少分了510万元,而被分到了个人特别是高管们手中。如计算此次借壳上市,损失就是多少个亿了。
如果说,初次增资放弃只是失误,那么后来5次的不断增资扩股中,国有股东屡屡放弃,那就是蓄谋。因为代表国有股东的高管们不肯让肥水流给“国有田”,5次增资中高管们让国有股东放弃,以便自己大捞“肥水”。8名高管的股份膨胀至占总股本的76%之多。例如张柏龙的股份,就从10%增至18.87%。他们很清楚,广电地产是一头肥得流油的“现金牛”。
公开的数据表明,广电地产发展是健康和迅速的:2000年8月的增资中,每元注册资本可分配利润0.1739元,即回报率高达17.39%;2002年的增资中,当时注册资本2000万元,而用来转增资本的分配红利就达到1374.144万元;2006年9月注册资本从3500万元增至1.2亿元中,所增加的8500万元均由盈余公积转增。这就怪不得高管们如此锲而不舍!在广发证券2月份为此次“买壳”做的预案中明确说明是现金交易,受让的6位高管最少的都要出资680万元,基本都在千万元以上,最多的达3000万元,合计1.54亿元。人们惊诧国企的高管们如此多的现金从何而来?
很显然,广电集团和广电地产高管们的暴富,是以广电集团和广电地产国有资产的缩水与损失为代价的,人们有理由要追问,作为广电集团的出资人上级国资委,难道会几年如一日地一直不知情?国资委的职责是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国家财产的守门人,现在广电地产高管们暴富谜团仍未澄清,但愿这些“守门人”不会是睁眼闭眼,甚至暗中伸手也分一杯羹吧!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