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历史进程,看食品添加剂滥用的危害
赵 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营养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卫生部十大"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常务理事;[email protected]
赵霖: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从人类历史上发展进程,认识食品添加剂滥用的危害”。
“民以食为天,食品为安为先“。2006年美国作家兰德尔的《百年谎言、食品和药品是怎么损害你的健康》一书出版了,读完此书:不仅想起一句中国古话: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用犀利的文笔,对百年来损害人类健康的谎言进行了揭露。从1906年,美国国会批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以来,公众就被错误的安全感所欺骗,这个体系制造的谎言是“化学给人类带来了更美好的生活”即“化学工厂中制造出来的化学合成物质与天然食物和药物相比,不仅同样无毒无害,反而会更加有效。” 在上述哲学思想的指引下,出现了西方现代农业,采用的方法是化肥的直接补充、化学合成农药的直接对抗;而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外源性营养素的直接补充,抗生素等化学合成药物的直接对抗,则成为现代医学依据的理念和方法。
经济中的供求原则,市场利润和资本的力量推动着食品工业的发展。由于饮食和健康都被经济利益操纵,从胚胎到坟墓,人类牺牲了许多健康的因素。当人们食用“洋快餐”的时候,消费者用健康换来了便利,不断的伤害健康,最后将支付大笔的医疗费。
《纯净食品和药品法》制造的食品和药品的安全幻象,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法律标准。
一次大战中,美国化学公司通过生产毒气和军需品获利。面对“死亡商人”的头衔,杜邦公司通过聘用公关顾问和心理学家,重建该公司化学产业的美好形象,当时的广告用语是:“让化学……用好产品缔造好生活。” 几十年后,在越南战争中供应化学毒剂的孟山都公司将“合成物质等于天然物质”的宣传推到极致,吹嘘“转基因食品”是“大自然母亲制造的食品和那些人造品,的确并没有多大不同。仅有的差别就是人造成分。” 从婴儿到坟墓,人类的饮食和健康都被食品公司、制药公司、化学工业公司所左右。下面这份纪实年表,记录了一百年间,伴随食品化学添加剂的滥用,人类滑向深渊的过程。
第一阶段,1900—1939年,制造对化学合成物质的信仰。
20世纪初,人类的食品变成了检验“让化学改善生活”的试验场,创造了人造甜味剂、味精、植物黄油、“部分氢化植物油”,形形色色的化学合成物质堂而皇之的登上了现代食品工业的舞台。1900年,美国癌症死亡率仅3%、列死因第十位,20世纪末,美国癌症死亡率达到死因的20%。1900年,美国糖尿病发病率不到千分之一,哮喘和相关免疫疾病闻所未闻;乳腺癌非常罕见;1969年,每20个妇女中就有1个乳腺癌患者。20世纪末,20%的美国公民患糖尿病,全球有1.5亿哮喘和相关免疫疾病患者; 当时美国人消费白糖从人均 10磅 /年、现在增加到 147磅 /年。由于糖在精炼过程中损失了90%的天然甘蔗营养成分,成为“纯热能食物”。糖摄入过量是导致糖尿病、心脏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感染和龋齿的重要原因。
• 1901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发明了糖精,
• 1908年,日本化学家在海藻中提取谷氨酸钠、即味精成功
• 1909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了化肥
• 1909年,宝洁公司获得“室温下液体植物油固化技术”专利所有权。
• 1910年,将植物油加氢的化学产物“人造黄油”诞生。到1950年,美国人均年消费 8磅 人造黄油,加工食品日益增加,反式脂肪酸”进入美国居民的日常饮食。
• 1921年,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创造名叫贝蒂·克罗克(Betty Crocker)的人物,让她劝告美国人食用加工食品。
• 1930年 全美1.23亿人口中,约3000人死于心脏病;到1997年,美国2.48亿人口中,每年至少有72.7万人死于心脏病。
• 1997年,《美国医学杂志》刊登的论文确认:发现对胰岛素抵抗的新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全美流行。
• 1935年前的55年,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中仅发现一例癌症;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爱斯基摩人接受了加工食品,癌症发病率已与美国和加拿大不相上下。
• 1938年,瑞士科学家发明了DDT,获得诺贝尔奖;同年英国科学家合成了雌性激素二乙基固醇(DES)。
• 从1938年到1990年,人类男性的精子数目减少约50%,睾丸癌的发病率增加了两倍。
• “文明人”痛快地吞进了“文明病”,用自己的牙齿在制造坟墓!朝鲜战争时期,曾有人对年龄在20岁左右的美、朝死亡士兵进行尸检,结果惊讶地发现,两者的动脉硬化程度竟有很大差别。约有77%的美军士兵存在动脉硬化。究其原因,在于膳食结构的差异给美国兵体内埋下了“定时炸弹”,使他们日后患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的隐患大大增加。中老年时患“文明病”,并非完全是由于发病前一段时间饮食不合理所致,而是年轻时就已扎下了祸根。
第二阶段,1940到1961年,化学添加剂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194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二乙基固醇(DES)用于更年期妇女的治疗,后来进一步扩展用于孕期妇女。
• 1947年 雌性激素在美国被用于家畜饲料的添加剂,用以增加动物的脂肪和体重,当时曾被称为“人类食品生产史上最重要的发展”。假如在1947年到1977年间经常吃牛肉,就会接触到高水平的雌性激素——“二乙基固醇”,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美国应用的历史长达30年。
• 1977年二乙基固醇被证实确有致癌性,被美国FDA禁用。
• 1948年以后,每十年美国食品工业味精(MSG)的使用量就会翻番。在加工食品、婴儿食品中都能发现味精的踪迹。
第三阶段是1962—1973年,化学合成毒素污染人类食物链。
1963年开始,发现美国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测试分数每年都在急剧下跌。到20世纪末,人们开始怀疑这可能与摄入食品化学添加剂等合成化学物质有关。
1968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有关味精安全性的动物实验发现,大鼠进食大量味精后,普遍出现脑组织损伤。……
刚才傅红教授的报告中讲了北京市政府“北京市2009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北京是洋快餐是重灾区,北京快餐业有70%都是洋快餐,而北京现在40%的儿童肥胖。刚才傅红报告北京市政府统计的数据:北京市18-79岁户籍人口中,30.3%患有高血压,8.6%患有糖尿病,34.7%血脂异常,1.3%患有脑卒中;从1998年到2007年,恶性肿瘤发病率10年连续上升,平均增长率为2.58%,2007年以来恶性肿瘤已连续成为首位死因。,北京各种疾病发病率都相当高,这和“洋快餐”的泛滥肯定有联系。
• 1970年美国人每年在麦当劳和快餐连锁店中花掉60亿美元;到2001年美国人每年花在快餐上的费用是1100亿美元,比花在音乐、录像带、报纸、杂志、电影和书籍上的总和还要多。
• 1971年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服用二乙基固醇(DES)的母亲与她们的女儿患罕见的阴道癌有关。很明显,孕期服用二乙基固醇会影响胎儿发育。
• 1971年,日本合成“高果糖玉米糖浆”廉价增甜剂,被饮料工业广泛应用。近年发现这种果糖食用后,可以完好无损地抵达肝脏而不分解,虽不升高血糖水平,却直接在肝脏合成脂肪。摄入高果糖会引起高血脂症和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也是高尿酸症和痛风的重要原因。由于不产生饱腹感,迷惑食欲中枢,所以诱发肥胖。孩子经常摄入高果糖食物,会损害学习记忆功能。
• 1972年 美国环保署取缔了农药DDT,因为其可使人类致癌。
• 1996年,儿科专家在美国医学会会议上报告:他的儿童病人中一半的多动症病例,都与食品化学添加剂有关。当这些儿童不再食用含化学合成色素、化学合成调味料或化学合成防腐剂的食品后,症状就显著改善。
• 美国FDA因禁止使用有致癌性的人造色素“紫罗兰1号”,这种染料过去20年一直用来给检验过的猪肉盖章。
我曾经多次到德国做高级访问学者,我第一次到德国是20世纪80年代,我的助手是一位德国的营养学博士,他当时带我去超市,他指着超市货架上包装得非常漂亮的各种加工食物对我讲了一句话,他说:“赵教授,所有这些加工产品只能满足你两个器官的需要,只能够满足你视觉和味觉的需要,它们永远不能满足你健康的需要。”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20世纪70年代,美国工厂化农场生产的鱼和乳制品都含生长激素,抗生素和各种杀虫剂。急剧增加的加工食品中都含各种化学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增味剂等。eberle
*1974年美国FDA批准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一年后FDA特别工作组发现,西尔公司提交的数据中,隐瞒了动物食用阿斯巴甜后出现抽搐和脑瘤,但FDA却没有取缔该产品。
*1975年世界畜牧业大会报告:工厂化农场里饲养的动物,比30年前喂养的动物,体内饱和脂肪含量高出了30倍。
*1976年美国癌症研究所所长阿瑟·阿普顿对国会做的报告指出:美国所有的癌症中,有一半是因为饮食因素导致的。
*197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首次发布警告(前后共有三次警告),指出美国出现肥胖病的流行。
从1977年到1994年,全美国因有学习障碍,而进入特殊教育计划学习的儿童人数增加了191%。
• 1981年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当时患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只有4/万;但到1996年,有34/万的儿童患自闭症。
• 1982年 美国男孩牛奶饮用量是苏打水的两倍,而到2002年,苏打水饮用量变成了牛奶的两倍。从1982年到1992年,美国年轻人群体哮喘的死亡率增加了40%。
• 198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告,阿斯巴甜能导致体重增加,因为其能够激发人体摄入更多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
• 1985年 英国发现“果汁饮料综合征”,著名杂志《柳叶刀》载文指出:79%的多动症儿童从饮食中除去人工色素和调味剂后,病情就能够得到改善。
1986年 《国际生物社会学研究杂志》公布了长达四年的调查结果:发现纽约市803所公立学校的餐厅如果减少人工色素、调味剂和防腐剂摄入量,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就会提高15.7%
• 日本石化公司利用基因工程制造出色氨酸补充剂,结果造成1500人致病,其中40人死亡。
• 1990年 美国没有一个州的肥胖人口超过总人口15%; 而美国CDC宣布,现在大约有64%的美国居民肥胖。
• 从1990年到1998年,美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33%。
• 1993年 美国FDA批准使用遗传工程制造的牛生长激素 (bovine growth hormone,BGH)来增加牛奶产量。奶牛使用激素后,乳房感染更加频繁,因此要服用更高剂量的抗生素。而残留在牛奶和牛肉中抗生素,污染人类食物链。
1994年美国卫生和人员服务部报告显示,在1200种食品中含的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能导致人类出现 88种中毒症状。
• 1995年《癌症原因与控制》报道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每月食用热狗超过12个以上的儿童,患白血病的几率更高。原因似乎是在热狗中用亚硝酸盐为肉进行防腐处理。
• 名叫“莎弗”(Flavr Savr)的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一年就被迫撤市,因为其营养价值过低,而且肠道病原菌能从这种西红柿中获得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 1997年美国《儿科学》指出:受调查的1.7万名女孩中,1/7的白人孩子和1/2的非洲裔女孩8岁就进入青春期,乳房发育、阴毛生长。令人惊讶的是有1%的白人女孩和3%的非洲裔女孩3岁时就出现这些性征。性早熟的原因可能就与饮食有关。
人造甜味剂使孕妇早产。
人造甜味剂会对胎儿造成危害、使得孕妇早产风险增大,由欧盟资助的研究对6万女性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每天喝含人造甜味剂的饮料,与孕妇早产有关。
研究表明,含人造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的饮料,可危害未出生的胎儿。英国专家建议:孕妇应该远离含人造甜味剂的食物和饮料。过去在英国,孕妇正常怀孕37周前分娩的事例非常罕见。但是如果孕妇平均每天喝1罐含人造甜味剂的饮料,早产的几率会增加38%。如果每天喝4罐以上饮料,早产的几率可增加78%。该项研究刊登在《美国临床营养学会》杂志上。
• 2005年,印度医学家发现,凡是碳酸饮料消费量大的人群食管癌发生率都增加,医生推测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压力使胃酸逆流进入食管,从而刺激食道,促进食道癌发生。
• 每天喝 2罐可乐,糖分和磷使体液变酸,为维持酸碱平衡,人体不得不动用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导致骨钙流失。
• 2005年美国追踪研究报告表明,平均每天喝一罐碳酸饮料的孩子,有60%都体重超重。
• 2006年,为了抑制儿童肥胖的增长,美国政府公布禁售令:禁止在中小学出售碳酸饮料。
• 过去30年中,美国2~5岁的儿童和12~19岁的青少年肥胖症发病率都翻了一番以上,而6岁~11岁孩子的肥胖症发病率增加了3倍!
第五阶段是1998年到20055年,化学合成物质对健康的危害日益加重
这个阶段与化学添加剂有关的卫生问题已经积累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因食品发生的疾病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2001年美国CDC宣布,美国居民因食品导致的疾病比7年前增加了一倍。著名学者Sapala指出“快餐食品业是否会成为人类又一个烟草工业? ”这一质疑引起了美国媒体和人民的深刻思考。
2005年1月,《华盛顿邮报》含等了彼得吉德曼的文章—“快餐咬了中国文化一口”。文章指出:文章指出:对28个国家的1.44万名成年人调查发现,在中国有41%的受访者每周至少要吃一次“洋快餐”,而在美国该数字仅为35%。文章说“中国目前约有两亿人口体重超重,6000万人肥胖。公共健康专家认为‘洋快餐’消费日益增多,是造成中国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越来越多的首要原因。”
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把中国当作一块肥肉宰割、哄抢,枪炮加鸦片无所不用,让我们的先辈沦为“东亚病夫”。经过百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现在没有人敢轻易欺负我们了,但却由于无视西方“饮食文化的侵略”,在一次次吃喝“洋快餐”的过程中,伤害着中华民族的健康!
2004年 美国科学杂志《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 报道所披露的事实:1974年到1997年间,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十个西方国家进行的调查发现,有九个国家中大脑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和运动神经元紊乱等)的死亡率增长了两倍。研究人员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丧失天然属性的各种加工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即化学合成物质以及食物中的农药污染造成的。加工食品似乎是毒性的主要元凶,因为在被研究的十个国家中,只有日本的大脑疾病死亡率没有增加。原因是日本人大量食用天然食物,他们的饮食结构比西方人更健康。而当日本公民移居到西方国家、开始大量食用丧失天然属性的加工食品、特别是美式快餐后,发病率就会超过日本国内的整体发病率。
德国人提出来要吃祖母的面包,德国人发现每天从市场买面包吃,一天要吃进肚子里三公斤食品添加剂。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化学合成添加剂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不是百分之百,使用不合理就会危害健康。传统中餐主食的制作基本不用添加剂,馒头就是一例。而面包中不仅有2.5%~3%的食盐,还要加入面团改良剂、膨松剂、保湿剂等许多添加剂,据统计,每年每个德国人仅消费市售面包,就要摄入约 3千克 不同的化学添加剂。所以现在德国人纷纷提出,要吃没有化学添加剂的“祖母的面包”。
一般认为带“奶”字的食品与饮料都是用鲜奶制成,有“果”字就有鲜水果。所以快餐店的草莓奶昔颇受追捧。但英国《卫报》文章指出:所谓的“草莓奶昔”是用59种化学原料调配出来,既不含草莓也没有鲜奶。中国农大食品学院范志红指出,中国洋快餐店卖的草莓奶昔也是如此。化学配料有如下四类:一是香精,要用40多种化合物精妙调配出草莓味,如茴香脑、麦芽醇等;二是色素,为了获得草莓色,加入化学合成红色素;三是稳定剂和增稠剂,为了口感爽滑细腻,加入瓜尔豆胶、卡拉胶和磷酸盐等;四是甜味剂,为了配出凉爽的甜味加入果葡糖浆等
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具体类别如下:
增味剂 、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被膜剂、防腐剂、稳定剂、甜味剂、螯合剂、消毒剂、固化剂、填容剂、代盐剂、还原剂、助滤剂、抗氧化剂、食品香料、酸度调节剂、营养强化剂、微生物制剂、抗结和干燥剂,漂白、氧化剂,胶姆糖基础剂、增稠和胶凝剂、溶剂和助溶剂、保水和保湿剂、粘结和增塑剂、盐类品质改进剂、面团质量改进剂,防粘、脱模和润滑剂,其它。
目前我国共有食品添加剂2500种,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如富强粉中加入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生产面包使用溴酸钾、碘酸钾等面团改良剂;生产饼干加入膨松剂亚硫酸或焦亚硫酸钠;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肉制品生产中的发色剂亚硝酸盐;食用油中添加的抗氧化剂等。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触及了道德底线!
卫生部印发首批非法食品添加剂名单
2008年12月15日
解读非法化学添加剂。
三聚氰胺事件后,卫生部公布了第二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包括皮革水解物、溴酸钾、β-内酰胺酶、富马酸二甲酯。
皮革水解物:可能添加在乳制品与含乳饮料中,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其是将皮革用化学方法水解的皮革水解蛋白,三聚氰胺尽管俗称“蛋白精”,但并非蛋白质,是为了钻蛋白质检测方法的漏洞,皮革水解物是真正的蛋白质,添加到食品中检测难度更大。因原料来自制革厂的边角废料,含有鞣制皮革的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会污染乳品,人体吸收可致中毒,使关节疏松肿大。
溴酸钾 :1914年,Ward焙烤公司与匹兹堡大学研究课题生成专利发行,溴酸钾用于美国焙烤业。其在面团发酵、醒发和烘焙过程中能影响面团结构和流变性能,增强面筋强度和弹性,改善面包的烘焙效果。使用历史有90余年。1983年,日本研究发现:约十亿分之五十的溴酸盐残留在面包中;动物实验证实对老鼠有致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2年的报告中确认溴酸钾是致癌物质。
英国首先于1990年4月1日立法,禁用溴酸钾;随后欧盟、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新加坡、泰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纷纷禁用。我国当时刚引进溴酸钾不久,2005年就被迫禁用。
溴酸钾价格便宜,不仅可令面粉增白、而且使品质不良的面粉能制成蓬松、不易塌陷、外形好的面包,所以依然被某些不法生产者使用。
β-内酰胺酶:添加在乳制品中制备“无抗奶”。20世纪50年代,β-内酰胺酶就已用作牛奶中抗生素分解剂。1984年,美国乳品科学协会79届年会上,威斯康星大学报道了用β-内酰胺酶分解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研究,认为这是高效、简便的方法。2001年,专利提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审批。2007年,杭州北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专利“一种β-内酰胺酶、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CN 101089178A ),详细描述了β-内酰胺酶的制备及在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分解的应用。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牛乳腺炎和细菌感染性疾病。而国家规定使用抗生素药物后一段时间内的乳汁,不得供人食用。《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也规定生鲜乳中不得检出抗生素。然而就目前奶牛饲养环境而言,难以达到这一要求,于是市场上出现了“抗生素分解剂”,成分就是β-内酰胺酶。
• 应用β-内酰胺酶分解牛奶中抗生素存在以下风险:
• 第一、β- 内酰胺酶的安全性以及是否可以在食品中添加尚未有定论;
• 第二、在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后,可能引进其他有害物质;
• 第三、这种做法纵容了奶牛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滥用。
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二甲酯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防霉保鲜剂,俗称克霉王、霉克星,能抑制30多种霉菌、酵母菌、真菌及细菌,特别对肉毒梭菌和黄曲霉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作为防腐剂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饲料、中药材、化妆品、鱼、肉、蔬菜、水果等产品的防霉、防腐、防虫、保鲜,如糕点、月饼及麻辣小食品等焙烤食品中,利用其熏蒸抑菌的特点,升华的富马酸二甲酯会形成一个气体的抑菌小空间,其风险在于许多人对这种挥发性气体有过敏反应,我国已明令禁止使用。
禁止滥用面粉化学增白剂的长期斗争。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因追求商业利益,滥用相当严重,某些企业非法使用化学添加剂,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明证。面粉增白剂的使用,危害消费者,坑害生产企业,困扰监管部门,损害政府形象,是名符其实的社会公害。全国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已经连续八年在两会提案,要求禁用面粉化学增白剂,却至今未果。网络调查发现,几乎100%的国民同意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面粉增白剂早已在许多国家遭到禁用。面粉增白剂的使用,是对亿万民众主食的人为化学污染,有百害而无一益!仅有利于以增白剂牟取暴利的生产销售单位及其同伙。
今天政协委员冯平先生因为有事不能出席会议,他请我转告大家,卫生部陈竺部长非常关心滥用面粉化学增白剂的问题,亲自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体现了国家卫生部领导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这与那些将禁止增白剂称为“小事一桩”的所谓食品安全专家,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反差!
《望东方周刊》2008年10月28号:“食品添加剂的中国版本”
20世纪70年代,我国食品行业只使用碱面、小苏打、味精等约65种食品添加剂;1990年全国食品添加剂仅20类,共178种;现在全国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超过了2500种。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提供的数据:2007年,现有添加剂种类已达2300多种,全国化学添加剂总产量高达524万吨,从中获得销售收入529亿元。
在北京新发地几千平方米的“北方霞光食品添加剂超市”里,简单的货架上摆放着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瓶装的、袋装的、液体的、粉末的,让人眼花缭乱。“我们的生活,哪里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公司研发部经理张利胜说。“每个人每天都得吃进去上百种食品添加剂,这绝对不是夸张的说法。比如一块新鲜出炉的面包,我们生产的面包改良剂是一般面包厂家都要用的添加剂,光这一袋里就有20多种添加剂。到了面包房配方更复杂,光香精就得有几十种。如果是奶油面包,奶油曲的供货方已经加了抗氧化剂、色素等等,你再分析一下面包粉,增白剂肯定是少不了的。所以一个面包的制作,从头到尾,估计得用50到100种添加剂。”张利胜如数家珍。
2010年8月,第21届世界抗癌大会报告:过去30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每年因癌症去世的有180万人,现在每年因心脏病猝死的病人约为80到120万。我国卫生费用由1980年的143.2亿元猛增到2006年的9843.3亿元,增长了68倍。我国贫困人口中约30%~60%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因此加强预防保健,是促进“脱贫”,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希望大家能提高对加工食物中化学添加剂的警惕,而“怀疑”是同滥用化学添加剂斗争的第一步。所以严格立法、严格监管,杜绝食品化学添加剂的滥用,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
今年卫生部有一个特别好的举措,要求所有食品添加剂要标注。市场上化学添加剂的滥用不容忽视,市场上食品添加剂没有人监管,,价格为一瓶15元、 500g 的“一滴香”标签下有“火锅飘香剂”几个字。宣称“一滴香”能调出你喜欢的任何口味,使用范围包括米线、麻辣烫、火锅等。农贸市场上“一滴香”很受欢迎。许多小饭馆与知名饭店都在用。在淘宝网中输入“一滴香”,可查到189件,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诸如“一滴香”魔油、麻辣“一滴香”等。添加剂超量会导致食品安全隐患,长期食用“一滴香”调制的汤料,会损伤肝脏。只需加一滴,清水就变高汤,香味堪比文火慢炖的浓汤。这种颇为神奇的食品添加剂名为“一滴香”。其附着性、渗透性特别强。手背上涂一点,5小时后还不会散去,反复用洗手液和肥皂洗也无济于事。长时间闻此味道让人感到不适。 《中国质量报》称,食品专家断定“一滴香”就是化学合成添加剂。我觉得监管这些食品添加剂滥用,必须防患于未然,必须要走前面,不要总是出了事才去管。
我曾经在福建漳州参观过一个搞香精的工厂,这个工厂雇佣了很多回国的博士,我去参观时,他们把我眼睛蒙住,让我闻气味,他说你现在闻什么味,我闻到了烤肉味等十几种气味,后来把蒙眼睛的布摘开,发现在他的实验台上挂了一堆纸条,全部是人造化学香精的气味。
食品化学添加剂的使用要做减法:著名食品专家李里特教授指出:“现在很多作法都是盲目的,类似“邯郸学步”。现在几乎所有世界大的添加剂企业都在中国发展,千方百计地推销他的添加剂,在这种情况下不独立思考、不研究,盲目的使用这些东西。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因为在添加剂方面外国比中国先进,掌握大量的信息,有些在国外遭到质疑、卖不掉的添加剂,都跑到中国来推销;现在的添加剂行业是食品行业里最赚钱,利润最好的行业。食品添加剂,都是外国允许用,人家添加多少,我们就拿来用,自己没有评价。”
许多加工食品中,天然营养素与抗氧化剂都损失殆尽,化学添加剂取代健康的天然物质,其被吸收后与从水、空气和消费品中吸收的化学物质协同,削弱免疫系统,诱发疾病。“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消费者从来不会反对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为了健康,化学添加剂的使用一定要做减法。既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能够少用的,就一定要少用。这才符合人民的利益。
我这里有一段欧洲学者的话,“如果我们吃的东西是错误的话,那么没有医生能够帮助我们,如果我们吃的东西是正确的话,那么要医生又有什么用呢?”
我呼吁我们要引导全民族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消费,要坚持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用生态文明改造工业文明!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指出:“我中国近代文明事实解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这是孙先生在《建国方略》一文中说的话。
这是中国健康的传统发酵食品,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内涵及其重要,种类之多,在世界上是罕见。韩国泡菜全球化的歧启示,我觉得对自己本民族饮食文化的珍视非常重要,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健康就是GDP,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发展,这么多贡献,资本的贡献是28%,技术进步的贡献是3%,其他69%都是来自中国健康劳动力的贡献,所以“健康就是GDP!”是千真万确的。
我原来爱吃榨菜,现在买的小包装榨菜中肯定有添加剂,如柠檬黄、甜味剂等。去年我好不容易买了两块带包装的、没有加工的天然榨菜,我现在就闹不懂,为什么现在工厂就毫无限制的乱用化学添加剂?为什么没有监管?
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去吃这种食品。然而,面对食品化学添加剂的滥用,个人自我保护意识并不一定有效。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市场上的加工食品中到处都是化学添加剂的身影,除非你完全与工业化、城市化的生活方式隔绝,然而这对绝大多数人说是不可能的。作为消费者个体,唯一能够帮助我们摆脱这种威胁的,只有依靠社会公众的力量,拒绝添加过量化学添加剂的食品!像刚才 吴 教授说的,我们也要依靠法律的力量,去禁止化学添加剂的滥用!也许,逐步减少食品化学添加剂,可能意味着较高的生产成本,但这与中国人的健康相比,算得了什么呢?相信我们整体上得到的,一定会比失去的更多。因为健康就是GDP!所以只有保证全民族的健康,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中华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最后我要感谢国家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也要感谢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
最后,我想用1988年全球诺贝尔奖获奖人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所发表的宣言来结尾,这个宣言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吸收中国孔子的智慧。”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