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11日上午消息,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正在推动新一轮国有企业私有化,但是相比近二十年前的私有化,如今地方政府在出售债务累累的国企时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近二十年以前,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上万家业绩不佳的国企被私有化或清算,实力雄厚的公司进行了重组或者上市。2003年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央不愿抛弃弱小的国有企业。2008年,中国推出经济刺激计划,放宽货币政策,并且要求国有企业进行新的投资来提振经济,导致资产负债表臃肿不堪,而投资的回报也并不理想。
如今,债务正在推动中国地方政府启动新一轮私有化进程。出售地方国企的股份可以帮助政府偿还逾2.9万亿美元的债务,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8%。
世界银行前中国局局长杜大伟表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重要推动力,一些地方政府过度借贷,在偿还债务时会遇到麻烦,特别是金融自由化导致利率上升之后。”
除了债务因素,政策制定者希望减少国企在非战略性行业的参与度,以提高经济效率。据研究机构龙洲经讯的统计,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和民企的生产效率差距扩大,国企的资产平均收益为4.6%,而民企则达到9.1%。
截至2008年,中国国企在企业总数中占3%,但却控制了非农业部门30%的资产。在地方层面,债务问题是私有化的主要驱动力。而在国家层面,大型国企的焦点则是提升竞争力。
事实上,央企在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享受到的准垄断地位已经导致浪费和腐败问题,目前中央推行的反腐行动就印证了这一点。上个月,中央政府宣布了一项试点计划,将在两大央企中引入民间投资。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掌握着三分之二的国企,上海、广东、北京、重庆等地已经宣布计划来试点国企私有化。上海市政府计划让逾六成的国企对私人投资开放。
但是,债台高筑、较差的盈利能力、较低的效率以及产能过剩既是推动地方政府寻求新投资的动因,也有可能成为阻碍买家的因素。目前还不清楚地方政府是否愿意放弃控制权,抑或会像上一轮国企改革中,只出售少数股权。
杜大伟指出,“常规情况下,地方政府希望通过销售股份的方式来部分私有化。”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世界银行国别主任黄育空表示,“我并不认为出售国企的少数股权会对公司治理产生大的影响,最终的决定因素是谁控制公司以及管理人的选拔方式。”(汉新)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