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文化偶像:我们时代的“代理人”?

石勇 · 2014-08-25 · 来源:南风窗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极少关注《中国好声音》的我,有天深夜在换电视频道时,恰好看到,于是看了一下。

  节目里的一个男青年,穿着打扮颇为时尚,正在唱一首歌,歌名我已经忘记了,但印象中,这位同学唱得声嘶力竭。

  当然,我知道,这正是《中国好声音》所喜欢的“好声音”。

  果然,汪峰、那英、齐秦等“导师”先后为他转身。这种声音现在所受到的追捧,用汪峰对另一个随后出现的女同学的声音的评价是:你们(我们)的时代来临了。稍后不知是他还是谁又补充了一句:审美观已经变了。

  确实如此。审美观变了。深层次的原因是,价值观变了,社会结构变了。某个时代来临了—事实上,它早已来临。

  这是“好声音”们、马云们、任志强们、潘石屹们、王石们、韩寒们、郭敬明们、伪公知们的时代。当然,它首先是权力阶层的时代,这一点无须提示。

  在这样的时代,如果不成功,你几乎无法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而只配被鄙视,被羞辱;而只要成功了,你几乎可以“证明一切”。于是,马云、王石、任志强们纷纷变成了思想家,韩寒们、伪公知们纷纷成了中国的“真相”和“良心”,他们因为极高的关注度,获取了这个社会很大一部分话语权。成功人士变成了“摩西”,在心理上,正在带领无数粉丝“出埃及”。

  相比之下,思想精英、为大众维权的人,还有很多知识分子,只能被推到一边。中国人似乎变成了另一个社会和心理物种,在成功学、文青趣味、心灵鸡汤的喂养下集体亢奋。

  但没多少人注意,一个操纵的链条早打造了出来,它套向的,正是那些在台下为成功人士欢呼的观众。

  话语权

  逛书店的时候,诸如《马云内部讲话》、《任志强内部讲话》、《王石内部讲话》的书被摆放在了很明显的角落,供成功学的粉丝翻阅、购买。

  当然,记述他们的“成功之道”的书,更是受到热捧。

  和“线下”遥相呼应,在微博、微信上,这些成功人士各类短小精悍的“哲理”名言、心灵鸡汤也非常流行。他们的成功背后,似乎有着关于人生、社会、商业、宇宙的深刻思想和智慧。用来表达这些“思想”、“智慧”的,无不采用了文青范的语言,温暖、模糊、煽情、看似深刻,但绝不会有任何和“逻辑”联系在一起的分析和论证。这正合大众,尤其是通过玩小资、文青范来刷存在感的人的胃口—或者说,对应了大众的智力模式和审美偏好。

  于是,一个人因为在商业上成功,便成了这个时代的思想家、人生导师,另外还兼伟大的“心灵牧师”的角色。

  于是,有了以下的逻辑:

  马云、王石们正是拥有了这些思想和智慧,才得以成功;如果一个现在的“失败人士”也学到了这些思想和智慧呢?当然他也会成功!

  是不是很有意思?

  我曾经请5个人想象一下,做一个“心理实验”:假如马云现在不是一个成功人士,而是一个混得比较惨的老屌丝,比如街头贩夫,形象猥琐,他说的,仍然是作为成功人士的马云所说的话,那么,有谁还会认为这些话很有思想,很有智慧,而不是在放屁呢?

  5个人的回答遵循了“名人放个屁都是香的”古老原理,且出奇一致:他们表示,如果马云是街头贩夫,他们对他的话只会感到不屑和厌恶。原因当然是,作为街头贩夫的“马云”社会价值排序很低,他们在他面前有足够的心理优势,心理背景是鄙视,而不是自卑、崇拜—大众的心智模式是:一句话是否重要,看的是谁在说,而不是内容是什么。

  所以,有钱就是爷,一个人只要混得惨,那就什么都别说了。大众崇拜的,明明就是别人的成功,却还要遮遮掩掩。成功本身就是最大的号召力,最大的话语权,却通过“思想”、“智慧”的名义来包装。这正是现在塑造成功学偶像、文化英雄的策略。

  经过观察,我发现各路成功人士的粉丝们,基本上以中产下层为主,年轻人居多,比如大学生,公司小白领。这群人有一个很明显的心理特征:在心理上像逃命一样要逃离自己所出身的阶层,在房子、收入等的压力下,渴望成功,挤入更高阶层。虽然这个伟大抱负现在还无法实现(似乎在固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下也很难实现),可是,必须玩一些花样自我催情(而不仅仅是催眠),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排序也不低。这些花样,包括心理上寄生在成功人士那儿,玩小资情调、文青趣味,诸如此类。

  当然,在压力、压抑中,大众还需要想象自己有正义感,有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关注。于是,同样要把自我、情绪、认知等交出去,交到伪公知(多是文青公知、商业公知、娱乐公知)那儿,前提是,把他们的自我“没收”的人必须是成功人士,在市场上受到追捧,至于水平如何,则不属于考虑之列—考虑水平,一个人就恢复对他来说很可怕的理性了。

  值得注意的是,比大学生、小白领更低一两个阶层的人,比如“外来务工人员”,其实也是马云、任志强、王石等成功人士,包括郭敬明等各路明星的粉丝。我知道对于大众来说,没有一个偶像的话,在心理上是很难活下去的,但是,这个发现还是让我吃惊:难道社会下层已经完全被主流的价值观念给俘获了吗?他们崇拜的,甚至可能是那些压榨自己及父母的人。成功学和娱乐化,真的是“人民的鸦片”,在心理上“抹平”了阶层鸿沟?

  回答是肯定的。从“打工文学”早就没什么吸引力就知道,“外来务工人员”被纳入由权力和金钱所编织的社会价值排序的链条已经很久了。他们当然渴望把自我交出去让人来代表,但更渴望成功,而“打工文学”只会让他们看到寒酸、低贱的自我,此外再无别的功能。扛着这样的一个自我,在这个时代,在心理上已经不让人活

  他们也需要把自我交给各路成功人士,从而在他们心理上寄生。

  一个能够代理别人的自我的人,毫无疑问,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代理人”

  成功人士们成了这个社会的思想家,成了拥有强大话语权的人,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让人有点痛苦。

  几年前曾经和一个我尊敬的作家聊天。他对某“天才”,还有某个女财经评论员表现出极大的欣赏,说他们如何如何有水平,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有良知。我感到很奇怪,说他们在市场上受欢迎我当然同意(这是事实),但一个像是娱乐明星一样显示其存在的人,一个游走在官商之间的人,当得起“有水平、有良知”的崇高赞誉吗?姑且不说,他们所说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常识而已,迎合的市场是大众要交出去让别人来代理的自我、认知、情绪,而不是理性。我没有和前辈争辩,只是感觉哭笑不得。

  很有意思的是,也是在那段时间,我有次参加一个所谓的论坛,恰巧和某位记者同行住在一个房间。这位自我感觉相当良好的记者,在和我聊到前述所说的“天才”时,一脸佩服、捍卫样。同样,我保持沉默。

  那个时候,这位“天才”还是以“公知”的形象出现,如日中天,受到无数知识精英、商业精英、媒体精英的偏爱,以及大众的热捧,身上的娱乐痕迹还没有那么明显,说他“像娱乐明星一样显示其存在”是我从他和粉丝的关系定位上判断出来的。几年过去,“天才”陷入了某个丑闻,而且,早已正儿八经地混在娱乐圈,此前对外界设置的“无知之幕”已然揭开。吹捧他的人还可以说些什么呢?

  知识精英们似乎不好意思再拿好词往他身上堆了,媒体也更多地只是炒作他的娱乐新闻,把他归类为娱乐明星,最多也只是说他是“时代宠儿”,而不是“有良知”。但尽管如此,“天才”仍然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和话语权。他并没有被祛魅,在这个时代,也不可能被祛魅。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秘密。

  一位知识精英揭开了这个秘密的一半。他在前段时间曾经哀叹,这个时代的英雄,已经不是知识分子了。是谁呢?他说是“庶民教主”们,但当然更是前面所说的各路成功人士。

  不过,同样是这位知识精英,曾经发文捍卫过“公知”,痛斥对“公知”污名化,他实际上也参与了对“天才”等“公知”的造神运动,并且,乐见各类商业公知、娱乐公知在舆论市场上呼风唤雨,而不会去注意真正的知识分子和某些“公知”的本质区别:知识分子是为了正义和真理,“公知”则是为了生意。换句话说,知识分子被推到一边,有一半的因素是他们拱手相让,咎由自取。没有知识分子、媒体人士等掌握着话语权的人对成功人士的造魅,让成功人士也作为自己表达的“代理人”,成功人士很难变成“思想家”、“真相”、“良心”代言人。

  另一半的秘密,是在社会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大众心理结构的变化。大概在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固化后,人们在心理上就变成另一个物种了,“80后”、“90后”当然是主体,但年纪更大一些的人也是如此。贫富悬殊,权力牢牢地控制社会秩序,金钱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准则,这是一个非理性的社会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成功变成一种社会焦虑,讲理没有意思,不娱乐就不好玩,不刷存在感心理上就活不下去,于是,能够代理人们的“成功”,代理他们刷存在感的人,就成为偶像和英雄。

  真正的思想家、严肃地批判的学者、不在媒体中露面的企业家能够代理大众刷存在感吗?不能。在心理上,他们和大众不在同一个世界,没有走进大众的内心。

  不能接受的真实

  劣币驱逐良币,娱乐驱逐严肃,情绪驱逐理性,姿态驱逐思想。看起来,在今天,大众可以和各路成功人士一起狂欢。那可是他们的偶像啊,在心理上,是“他们的”。其高潮部分,一是在“粉丝见面会”中,二是在别人骂了自己的偶像,自己拼死捍卫的时候。

  偶像在心理上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但当他们面对自己真实的学习、生活、工作呢?成功偶像们、励志偶像们、趣味偶像们、娱乐偶像们能不能帮一把?答案绝大部分是否定的。一旦好像忘记有偶像的存在,他们所分沾的偶像的价值属性就悉数掉去,被还原成了面对真实的自我和处境而挣扎的人。那个时候,他们似乎才明白,自己和偶像完全属于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阶层命运。

  很奇怪,偶像帮不了他们任何忙,可他们对偶像却死命捍卫,搞得比自己的爹妈还亲,无怨无悔—因为怨和悔的话,就显得自己是个容易被人忽悠的白痴了。

  曾经有一个人找到我,请我帮他解决他的心理问题。他告诉我,他看过一些“身心灵”的书,追捧过前面那位“天才”,比较崇拜某“公知女神”。他似乎是在向我显示自己品味不凡。我问他:这些人帮了你什么,给你带来了什么改变吗?他们所说的话,除了当时让你爽一下,还能留下什么?能够提升你的智力、心理、人格吗?能够让你成功吗?

  他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我能够理解。尽管这些有钱有名,在社会价值排序上位置较高的人,实际上在生活中、利益上和他并无什么关系,但他必须在心理上和这些人联系起来,加入由这些人、媒体、商业机构、粉丝联手烘托起来的氛围里,这样他才能找到存在感、价值感,似乎也才能消除焦虑。他在心理上已经无法适应这一点:不去跟风追捧一个偶像,自己在心理上也能够生活。

  对于那些追捧“成功人士”的人来说,接受自己是一个“失败人士”的事实,在心理上也无法生活。

  于是,必须有什么东西来掩盖那个真实的自我。成功学,文青趣味,娱乐化,把成功人士视为思想家,把制造心灵鸡汤的各路神仙(包括了各种“仁波切”)视为有“智慧”,起到的就是这个功能。它们既是大众“逃避自我”的引路人,又是“逃避自我”后的避难所。

  这本质上只是在心理上玩了一个花招。大众隐隐感觉自己很难改变阶层命运,于是,通过在心理上和成功人士联系起来,通过和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体化,掩盖阶层、身份命运上的巨大悬殊,似乎成功人士可以把大众在社会价值排序上提升一个或几个等级。

  但这样的心理结构,除了把自己变成别人成功的土壤或原材料,还能够是什么呢?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