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所写的《21世纪资本论》英文版于今春在美国上市,引来如潮热评。值得提出的是,中国是世界上《资本论》普及流传最为广泛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受《资本论》的影响可谓深远,当下中国的许多大学还在上《资本论》这门课程,但遗憾的是,中国的学者至今尚未写出有影响的类似于“当代资本论”的著作。原因何在?
首先是缺乏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度关注,热衷于研究一些无关痛痒甚至“学术式游戏”般的所谓纯学术话题,使得当下中国经济理论界难以产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厚重成果。很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学术界似乎丧失了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兴趣,用大量精力去研究脱离社会现实的所谓纯学术问题,常常用复杂而无实际意义的数理模型去证明一个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基本常识。还有无数多的著作和文章,列出的问题既非来自实际,又非理论原创,实际上是为已知结果甚至心目中的结果堆砌出大量无用的数学公式和所谓的实证过程,其中不少变成一场纯粹的学术游戏。那些真正值得学者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如收入分配、发展模式、财税制度、民生福利等,反倒缺少深入的研究,也很难产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厚重著作。
其次是视野不够开阔,缺少大跨度的理论审视,对中国以外的情况知之不多,自然限制了中国的学者能够写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有力之作。国际上一些有水平的学者,不仅熟知本国情况,而且也能洞察外部世界,研究视角十分开阔,笔下有足够的广度和纵深感,写出来的著作容易产生影响力。《21世纪资本论》的是法国人,但的聚焦视野并非限于法国,而是扩展到美国、英国、日本和整个欧洲,甚至还借助于其他学者的帮助,把中国和印度也纳入了研究范围。中国的理论学者应当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具有驾驭世界性阅读兴趣的能力。否则,你热衷于研究的问题,外国人根本就不感兴趣;或者你仅仅了解中国情况,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有了研究成果,也很难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共鸣效果。
此外,缺少对重大问题研究的长期积累,难以做到毕其功于一役。一部好的理论之作,往往需要做出长期的探索。此外,时代在进步,社会也很难接受只说大道理而缺乏事实依据的说教式理论著作。皮克迪教授为写《21世纪资本论》做了15年的准备,不仅广泛涉猎了大量著作,而且收集了几乎为海量的历史数据。为证明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的历史周期变化,引用的资料最早追溯到18世纪初,历史跨度竟长达300年!
《21世纪资本论》并非完美之作,此《资本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也不是同一个思想。但这部书能在世界上迅速走红,产生广泛影响,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中国经济理论界应该重聚自己的研究目光,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毕竟中国是学习《资本论》最为广泛的国家。▲(是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