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对法治的尊重大幅下降将深度影响香港的未来
中评社香港1月6日电/全国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刘乃强在《中国评论》月刊12月号发表专文《香港末日论会否成为现实》,提出:“我们今天可见的损失基本上都属于暂时性质,我们所看不见的损失,包括对法治和警权的损害,中央和特区政府威信和期望的磨耗,年青一代的蛊惑,只会更严重和长远,也只会逐天增加”;“西方宣传已久,最近在内地也开始流行的‘香港末日论’是香港未来的宿命?”。强调:“这一切都是从弱行政,强司法,犯法者得不到应得的惩罚开始。但这连锁反应还刚启动,处于倒数状态,要停止还来得及。此刻全世界都屏息静气,看看当局有没有这决心和魄力去拨乱反正。”文章内容如下:
香港市民的“防疫针”
于“占领”刚开始时,香港市民的反应很混乱,同情者有之,中立者有之,慢慢下来,中立派已经陆续蒸发,而同情者也越来越少,更越来越没有话说。反“占领”的市民,则一天比一天壮大。人类的适应力的确很强,除了“占领区”附近的商铺和交通运输的业界叫苦连天之外,一般市民开始慢慢习惯了这种新现实,交通时间预长些,早点出门,生活基本上正常。这样一来,“占中”这戴耀廷心目中的“大型杀伤性武器”和“核弹”,于事到临头却只达到微型不便手段的效果,反而成为反对力量尾大不掉的沉重包袱,只有几个骑虎难下的少不更事小年青,还以为继续“占领”是他们跟中央和特区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
因此,我看着不少市民很焦急地希望能通过禁制令,逐步清除“占领”道路的障碍物,开通道路时,心情不免有点矛盾。市民的焦躁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们今天可见的损失基本上都属于暂时性质,我们所看不见的损失,包括对法治和警权的损害,中央和特区政府威信和期望的磨耗,年青一代的蛊惑,只会更严重和长远,也只会逐天增加,心痛如割。但是另一方面,到了今天,“反占路”已经成了香港市民的共识。这共识只会随着“占领者”继续赖着不走而一天比一天增长和巩固,并且逐渐形成公愤,这等于为香港市民打了“颜色革命”防疫针,对于之后的拨乱反正,绝对有帮助。
即便是这样,谁也不会忍受现时的不正常状态长期持续,在香港成了“新常态”的。因此谁也知道,“占领”行动一定会结束,而不管中间有任何变化,这场外部势力筹划已久,全力推动的“颜色革命”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但是上边提及的种种恶果,也将毫无疑问地必然遗留下来,并且长期发生作用。现在看来,因为特区政府和员警不敢断然清场,“占领”行动结束的方式,很可能会是通过法院颁发禁制令,障碍物被清除,“占领者”作象征性的拖延和抵抗,无疾而终。刑事事件民事化,执达吏而不是员警成了主角,中间没有出现显着的暴力,也只有少数人被拘捕。
这一结果,表面看来是和气收场,皆大欢喜。实际上,却引致无穷后患,因为今后各种野猫式的“占领”行为,将成了反对势力的新常规武器,动不动就祭出来使用。这对于政府和受影响的市民来说,是成本很高的事情,但对“占领者”来说,却是低成本,低风险的作业。“占领区”将继游行示威之后,成为香港旅游业的另一条风景线。
无可讳言,反对势力恶搞到今天,已经肯定会使到反对派政党和政客大量失票,如仍继续干不得人心的坏事,2015年的区议会选举和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必将大败,2017年特首选举更不可能问津。根据以往中外经验,目前支持反对派的“黄丝带”群众,于挫折之后,大部分很快都会心灰意冷,不再热衷政治,甚至不出来投票。部分聪明的反对派政客将会温和化,接受特区之上有一个中央政府,和这政府是由共产党掌权这宪制事实,以争取到时已经买少见少的中间票源。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想走温和路线的反对派,就只可能放弃议会路线,以不同方式作议会之外的斗争,最后以萎缩、消失告终。这个过程,起码十年八载,人事经历几番新之后,才能完成。
司法主导会否出现
这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中间,有几个重灾区一定要处理。
第一个即时要面对的是整个法律系统。这个普通法的子系统,于回归十七年之后,还是处于消化不良状态,未能成功学习如何与内地的大陆法系统在“一国两制”之下共存。香港的法律界,从教授到法官,大部分都有意识地抱着“倚法拒共”的心态,以我为主,目无中央,成为“无皇管”的“独立法律实体”,与中央平起平坐,前终审庭大法官李国能最近的发言把这态度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在大律师为主体的公民党事事寻求司法覆核的影响,社会中各种争议都要由法官做裁决,而法院也乐此不疲,来者不拒,司法系统得以不断扩权。这次“占领行动”明显违法,而发起人身为法学教授的戴耀廷虽然鼓吹“以法彰义”谬论,也不得不承认违法,并且声称将会自首投案。但积弱已久特区政府却偏偏不厉行执法,员警在违法的“占领区”中还要接受非法“占领者”的管理,并且阻拦市民自发清除障碍物。受害市民逼于无奈,要向法院申请禁制令,好不容易成功申请,但员警依然不敢协助执行。到最后,还得要由法院明令指明员警可以协助,员警才敢准备配合。这样一来,行政部门等于自愿把它手上的管治权拱手奉给司法部门。司法主导,“法官治港”之局于此全面确立。
但是我们毋须过分悲观。跟年少无知的“中学鸡”、“大学鸡”不同,一般法律界人士虽然在价值观上亲近西方,鄙视内地,但是除了像戴耀廷这些少数狂热分子之外,大部分于通常情况之下,还是相对理性和现实的。从近数月来大律师公会多次摇摆不定,前后矛盾,甚至不知所谓的声明中,可见香港法律界最近时刻都在心脑交战,重新寻求定位。而尽管司法部门想扩权,想成为“无皇管”的“独立法律实体”,但李国能在位时也警惕司法部门不要担当太多政治角色,因为结果只会害苦了自己。法官不应该也不可能有效治港,这点显浅的道理,我看大部分法官们还是明白的,只是未能忍受扩权的诱惑而已。
无论如何,司法部门的设置,功能并非管治,古今中外,都没有法官治国、法官治市这一回事。香港的司法部门于行政部门弱势而扩权到今天这地步,已经非香港之福。再下去,行政部门如还稍有志气要尝试有效管治的话,不可能不把很大部分它今天已丧失的权力抢回来。行政和司法两者之间的本位利益争夺,马上便要从如何处理违法“占领”的被捕者的分歧而展开,怎样躲也躲不了。法院如对触犯刑法的“占领者”作实质性的判刑,行政部门的权威便得以再次确立,司法扩权停止,但这便等于自绝于刚刚还在喝采的普通法世界中。要是法院偏袒明显的维法者,反对势力将更加嚣张,社会将更加动荡,行政部门将更加弱势。
四输之局能否匡正
在行政和司法两者之间的博弈中,作为“第四权”的传媒自然不能缺席。前线记者从进大学的第一天,就被灌输司法神圣无上,政府必须监督制衡的观念,所以在这场角力当中,记者是司法部门的天然盟友。但是传媒的管理人员和老板,因为种种原因和考虑,以及历练上的影响,不会像前线记者那样一面倒的盲目支持司法至上。传媒管理方和基层前线记者之间于处理有关新闻事件时的分歧,将会更加频繁的出现,并且会被渲染为官商勾结,自我审查,扼杀新闻自由。这样的处理,本身很有新闻价值,很能达到耸人听闻的效果,所以会大行其道,进一步撕裂社会,进一步政治化,中央和特区政府也从而进一步被妖魔化。
一有新闻和曝光,政客便会蜂拥而至,乘机吸取眼球。以当前的主流看法,立法会的唯一功能,是代表市民监督和制衡政府,所以连建制派议员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没有义务要为行政部门保驾护航,而在人人都争相抽水的时候,更不可能不踩上一脚,不踩便吃亏。此外,以往使用过的武器如“辞职公投”、“拉布”、“流会”等,必然会无日无之,政府政令不能通过,社会问题不断增加和累积,怨气冲天,又作另一次爆发。
法官、记者加上议员,各从本身的立场和利益出发,很有默契地共同欺凌官员。以一敌三,特区政府很容易便落在下风,它的形象和管治能力因而会进一步削弱。但是其它三大部门的形象也不会因而好转,是一场四输之局。当中输得最厉害的,当然就是你我等小市民。
在未来四权混战的局面之下,第一个被牺牲的是法治。别看法院扩权风光,在法院之外,市民对法官的中立性,判案的专业无私,都已经越来越表示怀疑。作法自毙,我国古有明训,只是不大懂中文的法官大老爷们还乐此不疲而已。
第二个被牺牲的是治安。法治一败坏,首当其冲的是社会治安。香港市民习惯了生活于一个安全感很高的城市,单身女士可以在半夜三更出外蹓跶,游客也能安心到处玩。我们很难想像治安不好,能如何生活。
第三个被牺牲的是社会和谐。最近不但因“占领”的问题弄到父子不和,夫妻反目,兄弟和朋友之间也明显出现裂痕。社会出现撕裂创伤,戾气明显,人人都心情不好,路上动不动就出现吵架。
第四个被牺牲的是生活质素。在上述的环境之下,市民普遍心情忧郁不畅,事事不顺。不用很久,社会各种软件硬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崩溃,生活质量急速下降。
第五个被牺牲的是经济发展。这一点已经有不少论者提及,这里就不赘了。
行文至此,不说看文章的人了,连我自己的心情也十分沉重,看来西方宣传已久,最近在内地也开始流行的“香港末日论”是香港未来的宿命。
但慢着!这一切都是从弱行政,强司法,犯法者得不到应得的惩罚开始。但这连锁反应还刚启动,处于倒数状态,要停止还来得及。此刻全世界都屏息静气,看看当局有没有这决心和魄力去拨乱反正。
是《中国评论》月刊学术顾问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