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发现并利用食品添加剂的地方,的确是中国。早在大汶口时期,华夏古人已经使用转化酶来酿酒了。秦汉时,华夏古人发现了盐卤,并利用其来制造豆腐。而后,古人又发现了肉桂香添加于食物的妙用,明矾可用于制作油条,鲜肉、鱼类经过食盐腌制可以更好地保存(产生的亚硝酸盐正好可以消灭剧毒的肉毒梭菌),不会变质。因此,腌制腊肉鱼类、制作火腿等也成为各地的风俗和传统手艺。
其他例子,还有泡菜,也算是运用食品添加剂的一大案例。其实,食盐也算是一种添加剂。
华夏古人只是利用一些天然的东西和从工艺上来做食材的防腐工作,且从始至终都是秉承着“为我所用、利于健康”的目的进行的,绝不是利用食品添加剂来谋害个人的健康。
但是,自从小日子大力发展现代人工的食品添加剂后,事情正变得越来越糟糕。注意,是美日两国研发了所谓的食品味剂和食品防腐剂。
日本食品添加剂之父安部司的故事,想必不少人已经有所耳闻,这位大兄弟在食品添加剂行业浸淫二十多年,被人称为“添加剂活辞典”、“食品添加剂之神”,他熟知各种添加剂的作用和用法,年轻时狂热地推行各种添加剂以牟取暴利,步入花甲之年,却因自己的孩子受到添加剂毒害而幡然醒悟,开始大声呼吁并揭露添加剂的不堪内幕。
现代人工制造的食品添加剂有一定的好处,但弊端也很明显,只是很少有人说而已。
食品添加剂不但对人体存在毒害性,还会破坏传统的饮食文化和手工制作工艺。例如,使用呈味剂类的化学调味料(具有增强鲜味的调味功能)、酸味剂等添加剂来混合调制“骨头汤”的替代品,——当然,对外宣称仍旧是某某骨头汤面,但里面却没有一块骨头星子;
又如,在面粉中加入使用乳化剂、磷酸盐等数种添加剂,让面变得筋道顺滑,而不用淘神费力地做手擀面,还省却了培养熟练拉面师傅的成本;
又如,不用高价的新鲜鱼肉,而用冷冻的碎鱼肉、甚至变味的臭鱼肉等低成本原材料来鱼糕,只要加入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大豆蛋白,便轻松免去了采购鲜鱼并剔除骨头的辛苦,可谓“省时省力省成本”。有了大量的添加剂掩盖味道,顾客是吃不出食材的问题的。
在日本,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和用量往往都是欧盟的几十倍到几百倍,远远超乎想象,很多媚日的中国人不明觉厉,还天真地以为日本的食品很安全,真是相当可笑。
你跟资本讲情怀,殊不知资本眼中只有利益。
天然防腐剂有很多,包括甲壳素、有机酸、壳聚糖、茶多酚、大蒜素、蜂胶等等,都是不错的天然防腐剂,对人体的危害也小,为什么不用它们呢?因为价格高,成本高。
常见的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都是防腐剂,阿斯巴甜和安赛蜜都是甜味剂。
苯甲酸钠每公斤多少钱?10元左右。苯甲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由苯甲酸碳酸氢钠中和而得,能起到比较好的防腐作用,对细菌、霉菌、真菌都有比较好的杀灭作用。若是摄入过多,可导致中毒反应,局部黏膜或皮肤出现灼伤,容易出现继发性伤口感染。同时,还可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腹泻和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引起酸中毒样呼吸、意识障碍、面部潮红、体温低、血压低,甚至休克等表现。
与甲苯酸钠相比,山梨酸钾对人体的危害稍微小一点,但价格却变是苯甲酸钠的2-3倍以上。山梨酸钾由山梨酸和碳酸钾中和反应生成,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使用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皮肤刺激、过敏反应等,如果过量摄入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并影响消化系统。
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价格就更高了,120元以上。大量的茶多酚会导致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对过上述对比可以发现,化学反应产生的食品添加剂价格相对较低,对人体危害性越大,则越便宜。
此外,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大家最好也都记一记,例如,肌苷酸二钠是保鲜剂,乙基麦芽酚是增香剂,亚硝酸钠是强氧化剂,味核苷酸二钠是增鲜剂。
这些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呢?
目前,中国有22类食品添加剂,大约2300多种,其中1780多种是食品香料和香精。虽然大部分的香料和香精在其规定的用量范围内、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是不会产生毒性的,但也不得不承认,正如专门从事香料研究方面的专家孙宝国院士所言,很多食品添加剂都是有毒的,有的还是剧毒。所以,某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条件是很苛刻的,绝对不能过量。
随着食品中的添加剂数量越来越多,又一个问题浮出了水面:单独的某种添加剂不过量,但是多种添加剂加在一起呢?会过量吗?会产生未知的联合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是很难回答的。
在牛奶包装的配料表中,经常会看到“植脂末”三个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实际上它的化学名称叫“氢化油”。
氢化油,又名氢化油脂,是指通过加氢工艺,改变了熔点或熔解特性的油脂。氢化油脂可分植物性与动物性,即氢化植物油与氢化动物油。通常而言,氢化油是作为食品和化工工业原料使用的。食品工业常用的氢化油脂,多为氢化植物油。
氢化油会产生不少反式脂肪酸,刺激人体发育、长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很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不孕不育等等。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提高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还会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导致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等,具体内容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报告中有详细的叙述。报告建议,每人每日平均最大摄取量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
由于反式脂肪酸的副作用太大,世卫组织多次强调其致命性,并将其纳入了黑名单。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时至今日,你很难在食品的配料表中发现其身影了,因为人家改名了,而且出现了多个分身,包括但不仅限于:
1)代可可脂(笔者在某知名品牌的蛋糕上和面包上发现了这个字样,印象很深);
2)植脂末;
3)氢化大豆油;
4)人造黄油(这个真的太具有迷惑性了);
5)植物奶油(这个名称也极具迷惑性);
6)植物黄油;
7)精炼植物油;
8)氢化棕榈油;
9)氢化植物油;
10)起酥油……
人家换了个马甲,继续在黑名单之外逍遥快活,能奈我何?
食物的安全,历来是中国人心中的痛。
前有转基因,后有滥用的添加剂。一个比一个猛。殊途同归,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结果。
食品添加剂与药品互相勾结,在各种美食频频端上餐桌时,也注定了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病患客源。
这种情况谁最愿意看到?可萨犹大财阀们控制的粮油巨头们,会暗中推波助澜、会明知故犯吗?
根据《百年谎言》一书的记述:
1901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发明了糖精;
1908年,日本化学家在海藻中提取谷氨酸钠……
1900年,美国癌症死亡率仅3%、列死因第十位,20世纪末,美国癌症死亡率达到死因的20%。
1900年,美国糖尿病发病率不到千分之一,哮喘和相关免疫疾病闻所未闻;乳腺癌非常罕见;1969年,每20个妇女中就有1个乳腺癌患者。
20世纪末,20%的美国公民患糖尿病,全球有1.5亿哮喘和相关免疫疾病患者……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