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环境,如果你敢说中国历史悠久、技术先进,立马会有人跳出来反驳,并且会抛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爆发?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中国为什么没有工业革命?
倘若你对历史不太熟悉,估计这样的问题会让你一时半会儿无法回答。
接着,他们又会顺着这样的话术,抛出下一个观点:因为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所以中国比较落后,中国不科学、技术很落后,直到现在也没有西方先进,追不上美帝的脚步。
可是,近日,据观察者网发布的视频,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却公开表示,没有从中国引入的技术,就没有英国的农业革命,工业化就会受阻,其原话是这么说的:
“许多促成西方崛起的技术,西方人拿来却说是西方人发明的,但有些技术其实来自中国,比如旋转绕线机、移动犁,都来自中国,是从中国带来的。
就移动犁而言,它被改装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罗瑟勒姆犁。18世纪30年代初,詹姆斯·勒莫尔改进了这种犁,成为英国农业革命的核心。
没有这种犁,就没有农业革命。
没有英国农业革命,英国的工业化前景就会受阻。
然而,当我们阅读英国的经济史教科书时,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是什么?詹姆斯·勒莫尔改进了这种犁,仿佛他是从零开始发明的。但他不是。我还可以继续讲述,其他许多技术也是如此。”
该教授还在视频中表示,认为西方很优越的欧洲中心论,是很危险的。
技术,从来都是一点一滴累积发展出来的,任何抛开基础只谈结果的说法,都是“空中楼阁”式的耍流氓。
自古以来,农业关乎根本,没有农业技术的发展,饭都吃不饱,难道饿着肚子发展其他科技、发展文学与艺术?用脚趾头想都不可能。
华夏原始农业大约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一万余年。农业的诞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古代农业的进步,经历了刀耕、耜耕、犁耕、牛耕等多个阶段,总体而言,是依据农具的演变来划分的。
《周易·系辞下第八》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东汉] 应劭所撰《风俗通义》(四部丛刊景元本)第一“三皇”记载:
“谨按易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结绳为网罟,以田以渔。伏羲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原来,我们所熟知的神农,除了尝百草,还砍削树木制成耒耜的耓头,揉弯木杆制成耒耜的曲柄。
耒(lěi)和耜(sì),是两种不同的农具。
所谓耒,是指古代翻土农具耜上的曲柄,其来源于尖木棒,算是最原始的一种掘土工具。
所谓耜,是指古代农具耒下端铲土的部分,耜则是耒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于耒的改良,起先把木削成三角尖形充当,后来以铁为之,把耒齿尖刃改为平叶式板刃,显著增强了耜的翻土功能,极大提升了掘土的效率。后来,从耜的形制中发展出了“铧”。
由于二者主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于翻地掘土,故后世将其统称为“耒耜”。使用时,用脚踩“耜”,将其下端刺入土中,然后用手操纵曲柄“耒”以翻掘土壤。
“耒耜”是华夏文明、乃至人类文明最原始的木制翻土农用工具,神农因此被 誉为“农业始祖”。
耒耜的发明非常重要,对后世农业工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部分手持式农业工具,如后世的锸、锹、铲、锄、镢等,其最初的形制都可以追溯到“耒耜”。
犁也不例外。
[唐代] 陆龟蒙所撰《唐甫里先生文集(甫里集)》(四部丛刊景黄丕烈校明钞本)卷之十九“耒耜经”记载:
“经曰耒(lěi)耜(sì),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镜,曰犁壁,斲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辗,曰犁栺,曰犁评,曰犁建,曰犁盘。”
明代《天工开物》中也记载了“耒耜”,并绘出了“耜”在耕田时的画面。
《天工开物》(上中下卷,和钞本),宋应星著
从图中可以看出,牛在田中所拉的“耜”就是一种犁。
《天工开物》中还记载了“耙”等其他农具。
明代《农政全书》中记载的“犁”。
实际上,中国犁不但出现时间最早,而且为了方便劳作、提高效率,其更新迭代很快。
根据白燕培《论东北战汉时期的铁制农具及其演进进程》(《农业考古》2023年第1期第114-119页)的考证,铁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早期,东北地区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至战国中后期,铁农具已经大范围应用于农业中。
战国时期,古人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更可以调节深浅。
战国时,还出现了“铁犁铧”,这是当时种植业增产所用“深耕”方式的最重要的一种农具。
西汉时,木心铁刃犁铧进一步发展成了全铁犁铧,在农耕生产中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畜力。随后,装有曲面铁犁壁的“新犁”形制便已确定,且已开始应用了。这种犁持续改进后,有了调节杆,可以改变犁片与犁梁之间的距离,以精确地调整犁地的深度。
明代《农政全书》中记载的“铧”。
注意,不论是印度,还是波斯,乃至整个阿拉伯地区,在古代使用的犁都没有犁壁。
元始1050年,华夏古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量。
按西史叙事的说法,大约在元始前3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农夫发明了牛拉犁具,而中国人大约从商代起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铧,远远落后于西方。元始前500年,欧洲农夫造出了铁犁,犁前有二个轮子和一个犁刃(即犁铧)。而后,中间技术发展断代,一下飞跃到了2200年后,欧洲人于1700年代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播种机。1830年,美国移民开始用迪尔铜犁,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
这种忽略技术发展路线与累积基础的说法,听起来就像虚构的小说那般不真实。
实际上,传统的欧洲耕犁底座又宽又大,木轮沉重,木制直面犁壁也很大,由此便会产生极大的阻力。此外,欧洲耕犁的犁壁和犁铧不能相互紧密贴合,杂草和泥土会夹在缝隙中,拖动费力,以致于耕作时农夫不得不频频停下,用棍子清除犁上的泥土和杂草。
令人惊异的是,这种效能低下的欧洲木制耕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改进,直到18世纪初,因中国耕犁传入的影响,欧洲才开始使用曲面铁犁壁,提高效率。
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带有犁壁的中国耕犁是在17世纪时由荷兰海员带回荷兰的。彼时,欧洲有两个中国文化中心,一个是法国,一个是荷兰。这两个国家皆因较早接触中国的文化知识和技术而发展壮大。
据考证,当时英国人雇请了一些荷兰人,让他们负责将东英吉利沼泽和萨姆塞特(Somerset)高沼地的水排掉。荷兰人带去了后来被称为罗瑟拉姆犁(Rotherham ploughs)的中国耕犁。那时的中国耕犁还有一个别称,名为“杂牌荷兰犁”。
英国人如获至宝。
其后,这种中国耕犁就从英格兰传至苏格兰。同时,荷兰又将其传到了美国和法国。在18世纪70年代,这种中国耕犁是最实用、最便利、且价格最便宜的犁。
1784年,詹姆斯·斯莫尔(James Small)对中国耕犁进行了一些改进。
19世纪,艾伦·兰塞姆(J. Allen Ransome)又对此基础上诞生的各种犁进行持续改良。
1837年,美国人约翰·迪尔(John Deere)在上述耕犁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钢铁犁。
由此可见,所谓的近代钢框架犁,本质上是对中国耕犁进行多次改进的结果。这也是导致欧洲农业革命最重要因素。
瞧,西方后来也是有技术发展路径,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如果古巴比伦的说法是真的,欧洲犁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那为什么欧洲犁在之前2200多年的时间里,其发展路径是一片空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犁只是众多农业用具中的一种,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从清理杂草、翻土播种开始,一直到犁地、种植、灌溉、施肥、防虫、收割、加工等等,这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各种农具多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
例如,为了提高播种效率,华夏古人发明了一种条播机具——耧车。
汉代的三脚耧车可以将开沟、下种、覆盖、压实四道工序连在一起由同一机具来完成。现代播种机的全部功能也不过如此。
明代徐光启所撰《农政全书》(明崇祯时期陈子龙平露堂刊本)中便辑录了这种耧车。
欧洲直到16世纪时,播种的唯一方法仍旧只是撒播。这种方法不但效率低下,还容易浪费种子。
18世纪,杰特罗·图尔( Jethero Tull )才在整个西方世界最早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旱地谷物条播的基本原理。
在提及欧洲农夫长期使用的撒播法时,他是这么说的:
“凹陷的地方,种子可能多出十多倍;而高出的地方,可能很少或没有种子。这种不均匀状态使有效种子数量减少,因为五十粒种子挤在一起的空间还不如一粒种子的产量多。过于紧密的地方,植株不能获得足够的养料。”
明代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有农业、农田水利和农器等篇章,其中关于农器和机械的部分,转述和收录了王祯《农书》中的许多内容和插图,包括犁、耧车和中耕机的图形和说明等等,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有哪些农具吧!
《农政全书》(明崇祯时期陈子龙平露堂刊本)记载了许多今人大多“闻所未闻”的农器,除了文字说明,皆有配图,令人一目了然。
如果西方的农业史经得起经验,就请不要只盯着一个犁,有本事把上述几十种农具如櫌、耙、耖、劳、挞、磟碡、砺、瓠种、耧车、砘车、耕槃、牛轭、秧马、钁、锸、锋、镰、推镰、搭爪、连枷、大杷、小杷、竹杷、云杷、耘爪、铚等等,将其发展历史和考证实物统统都拿出来。
若按元代王祯《农书·农器图谱》的记载,各类农具有105种之多。
这些上百种农业用具,才组成了农业技术的一部分,还不是全部!
问题是,西方历史拿得出来吗?
由于徐光启受洗入教,那些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对其所撰有《农政全书》一事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徐光启之孙徐尔默都在《《跋几何原本三校本》》中亲口承认“(几何原本)译本曾转寄西土(即寄往欧洲)”了(详见《《几何原本》的果真是两个中国人,呵呵!》),《农政全书》这么重要的东西会不寄过去给西方吗?
实际上,中国的农业机械也通过来华传教士被介绍到了欧洲。欧洲的百科全书中,绝大多数都包含了有关农业的内容,以及高度雷同的农具。
英国著名技术史专家白馥兰认为:
“18世纪欧洲农业技术改革的关键因素是引进或发展了曲面铁犁壁的犁、种子条播机和中耕机。而这以前,中国北方是把这三者结合使用的唯一地区。”
“有强有力的证据说明,近代欧洲犁及其轻便框架和曲面铁犁壁是直接受中国犁的影响。”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的天才》和《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书中指出:
“长期以来,这些和许多其他的中国的原创成果,一直都被遗忘,或是蒙在鼓里。那些奠基现代世界的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均来自古代中国。”
英国学者怀海德在《科学与现代世界》中表示,除了“原始艺术”之外,现代以前的西方没有科技,承认中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明”。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约翰·霍布森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实西方文明来源于东方文明,并认为许多西方学者虽然早已在潜意识里认识到了这一点,但碍于面子而不愿承认、也不敢承认而已。
为了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霍布森出版了一本名叫《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
在霍布森看来,经济和贸易全球化,其实最早起源于东方,而不是西方长期宣传的那样,近代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是全球化的开端。
因为霍布森发现,早在元始500年至元始1000年,中国、波斯、印度、阿拉伯以至于非洲,就已经建立了遍布陆地和海路的贸易体系。例如,举世闻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即便是后来的郑和大航海,也都远远早于西方所谓的地理大发现。
而欧洲的启蒙运动,也是深受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就某种程度而言,是中国古代的圣贤点燃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明灯。彼时,欧洲上流社会的名人们,“喝着来自中国的茶,使用着中国的瓷器,穿戴着中国的丝绸,阅读着孟德斯鸠列为必读之书的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在一次又一次聚会中,谈论着中国的知识、文化、思想、技术、礼制、伦理……,乃至其他方方面面,学习中国、效仿中国,俨然成了一种先进与时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