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上小记者的提问令人汗颜,中国的房奴时代远未终结!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本世纪初我国迎来第一批住房贷款热潮至今,首批房贷将迎来清款大限,首批房贷族也将迎来集体还清房贷的日子。同时房价打仗另房产增值数倍。而早在5年前,首批用公积金贷款购房者,已经还清了贷款,10多年间,多数人的房产增值高达10倍。
这被某些媒体热捧的所谓“喜讯”恰恰是一种讽刺,对房奴们来说,“增值”是否是真的实惠,而还贷又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网友在新浪微博跟帖称:
xiaoqinso:伤不起啊 (11月12日 08:18)
ever_li:先不论这十年的物价上涨多少?就算把还清贷款的房子卖掉折现,肯定仍买不起现在的房子!真不知道这个报道的居心何在? (11月12日 08:37)
dreamalec:有个毛用?普通老百姓通常也就一套房,能卖掉么?卖掉了花同样的钱能再买一套像样的房子么?都是个数字游戏而已,请问老百姓得到多少真正的实惠? (11月12日 09:57)
而房奴的辛酸故事屡屡皆是:
房奴心声:贷款还完在银行厕所失声痛苦
http://bbs1.people.com.cn/post/4/1/2/124410238.html
我是1996年买房的,与现在的房价比较,当时商品房的销售价格并不高,每平方米才一千出头,七十平方米的房子买下来,总体花费也就近十万元的样子。不过,当时买房完全是冲动使然,自己手里分文没有,且父母也不知道。近十万元的花费,一半是借了中学和大学同学的(那时借钱还比较容易,这些同学的恩情我至今铭刻在心),一半是贷了中国建设银行的。
这么大的一笔钱怎么还?要告诉各位朋友的是,我是买房后才进入一家国有企业(煤矿)的基层工作的,每月按期拿到手的工资仅有400元多一点。这点工资,抛开同学的借款随时要还不说,就是一分不动全拿出来去按月还建设银行的贷款还差一半以上,再加上平日里还要油盐酱醋烟酒茶地享受生活之乐,这岂不是要命吗?!钱要“杀”了我呀。
今年前段时间,新华网在网上上发布了消息说:一项调查显示,31.8%的房贷一族已成“房奴”——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他们在享受有房一族的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却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加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按此段文字的说法,回忆起我的经历(月供占到了我收入的200%以上),我觉得1996年的我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房奴”中的“房奴”。
记得当时的还款压力特大,感觉犹如身入绝境,叫天不应,哭地不灵。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话真是没错。在看到单单依赖工资无法生存下去的时候,没办法的我只好拼命想办法,拼命想合法的赚钱之道。于是我开始在上班时间帮朋友贩卖VCD之类的东西,开始帮别人写各种各样的文章,开始加班熬夜万分疯狂地为报社写稿……
所幸的是,我只与那家国有企业签了三年的人事合同。在我工作“一心二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下,不断有“正义”之同志向领导“举报”我的“恶劣”表现。当时的科领导对我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对我也比较同情,凡遇到有人“举报”我,总是睁只眼闭只眼不予追究,为我开放绿灯。我当时无力感谢他们,心里内疚得很。三年合同期满后,人事科的领导(原是我中学时学校的一个领导)亲自打电话给我,极其严厉地对我说:“高云天,你的聘用合同到期了,如果要继续签合同的话,你就必须来好好上班。不然,我们就与你解除合同!”我当时听了,并未加思索,就立即告诉这位领导“对不起,我愿意解除合同”。
之所以这么痛快地解除合同,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当时那样的工作状态,我自己都不满意,不仅耽误了工作,还害得科领导为我“受气”,我对不起企业和领导;二是不断有同志“举报”我,甚至越级“举报”我,我害怕因此而影响了更多的人,尤其是害怕影响到对我好的人;三是当时的工资确实少,与其我提心吊胆、偷偷摸摸地赚“外快”,还不如痛痛快快“下海”,为还房款而光明正大、全心全力地去奋斗。
一句话就解除了合同,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直到现在我弟弟还说我当时不解除合同就那样耗着也没事,月月还是能拿到钱的,矿上不是有一些人不就那样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吗?但我不后悔。相反,我解除合同后,我立即风雨无阻地投入到了“赚钱的事业”中。当然可惜的是,我那时没有任何本金,自身也缺少赚钱的智慧。所以,生活依然紧张,压力依然巨大,日子依然艰难。
我流下了数不清的汗水,经历了常人不易经历的苦难,万般辛苦五年后,也就是到了2001年,我终于把建设银行的贷款还清了。在与银行办完手续后,我站在银行的厕所里痛哭失声……
第一代房奴解脱了,但还有第二代,第三代呢?
中关村IT男房奴心路:月入14000元13000还贷
2012年10月,在北京度过第十二个年头后,徐博(化名)终于成为一名房奴。虽然月收入只有14000元,却要还13000元的房贷,他有些自嘲地说自己很幸福:“从此以后,不用纠结要不要当房奴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砸在脚面上。”
新房在北五环的一个小区内,每平方米23000元的价格,是徐博夫妇“啃老”凑了首付后,勉勉强强能买得起的楼盘。开发商也将“五环刚需盘”概念作为卖点,虽然它离五环路还有一公里的车程。
徐博看着这片2014年才能交房的工地,不禁回想起在北京交通大学读书时,周围五六千一平方米的房价,一切恍如隔世。
……
十年来,房价到底上涨了多少?2010年全国新建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4725元,比2000年每平方米1948元上涨143%,由于这一统计局口径的住宅包括了经济适用房等可售型保障房,一般民众甚至会感觉明显低估。如果剔除保障房,则市场化的住宅价格,很多城市应上涨3-4倍。比如上海的房价由2000年每平方米3300元,上涨至2010年的约每平方米21000元,上涨了5.4倍。
房价的上涨对不同人意义是不一样的,对这三种人而言是喜的:一是拥有多套住房的富人;二是入市早且撤退及时的炒房者;三是本世纪初首批购房者。而对于广大中等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这三类群体(按统计口径,占全部城镇人口的50%左右,另外还有刚毕业的学生群体)来说,房价持续快速上涨,使他们越来越被边缘化,生活幸福指标越来越低。
中国年轻一代的房奴命运远没有终结,想徐博这种背着沉重的还贷压力的紧张拮据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大会议中,一次新闻发布会结束退场之际,11岁的《中国少年报》记者张佳鹤把住建部长拦住,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她说,现在的房子太贵了,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买了房子把钱都花光了,而且还向银行借了很多钱,都没有钱给孩子买玩具了。想请教一下部长伯伯怎么样才能让房价能够降一点。
张佳鹤被接进一侧的小采访室,单独采访姜伟新。 姜伟新给小佳鹤的回答是: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希望你们小朋友好好学习,房价的问题将来会解决的。
小记者显然是没有想到,房价的问题或许不只是她的父母面临的问题,再过十几年,她们自己都很有可能沦为“房奴”。
而住建部长的回答不禁让人想起巴菲特在以此会议上对一个11岁小男孩的回答。小男孩问,现在增发的大量国债和可以预见的通货膨胀,对他这一代人有什么样的影响,他应该做些什么。巴菲特建议小男孩多读书,将来成为行业著名人士。这样一来,不论以后的通货是什么,哪怕是贝壳,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在全球的产出中占有你的那一大份,你就不用担心了。
这是美国典型的成功学的话语,在中国,住建部长当然不能这么说,他的话或许是,现在无法解决,将来就要看你们自己了。
强国论坛网友在评论这件小插曲时称:
“小记者提出的问题是沉重和尖锐的,这些问题原本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段应该考虑的,他们的担忧和责问,是对现实社会民生现状问题的质疑,不是少年儿童的戏言,当听到孩子们期待着买得起喜欢的玩具,吃上安全的营养餐和零食时,我们的部长和有关部门除去感到有意思之外,有没有一丝局促不安,有没有感到压力,我们成年人有没有觉得该为孩子们的呼声汗颜,社会集体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
网友跟帖评论称:
中国人的房奴时代还要持续多久?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