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教授在《南风窗》撰文谈政改:社会分化越深刻,民主发展越充分。
(转载者按:近日来, “政改热”席卷全国,“不搞政治体制改革死路一条”之类的言论甚嚣尘上,美国日本海外民独轮势力也纷纷跟进。然而关于为什么搞政改,政改为谁服务,“民主斗士”们一直躲躲闪闪。
下面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发表在鼓吹政改的核心主流媒体《南风窗》上的这篇文章可谓一语倒破天机:“政治体制改革”是为贫富两级分化服务的,是为保证资本家、权贵利用“经济体制改革”抢劫老百姓服务的。
然而,积极鼓吹政改的辛鸣也不得不承认,毛主席时代的政治体制是有利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全社会的。但是,辛鸣却对毛主席时代的政治体制深恶痛绝,甚至喊出了“社会分化越深刻,民主发展越充分”的口号,让人民看清了盘踞在南方系、中央党校这些鼓吹政改的“民主斗士”们是何货色。)
阶层分化奠定了民主的基石
(节选自《辛鸣:推动中国政改的四大力量》)
在今天的中国,整个社会都在谈论政治体制改革。一个政治家如果不就政治体制改革说上几句话,不仅政治形象受损连政治地位都会遭遇质疑;而一个学者如果不呼吁几声政治体制改革,恐怕连知识分子的身份都保不住,更不用说在“圈子”里继续混;甚至有些时候坐在出租车上都能听到免费的政改讲座,据说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个个都是“政改大师”。
但是,当政改成为了一种表演,成为了一种时髦,成为了一种发泄的时候,政改恐怕正离我们远去。
其实,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正以自己的力量在悄然前行。我们关注这些力量,呵护这些力量,导引这些力量,其意义与价值远远大过那些不知所云的训导之语和言不由衷的溢美之词。
民主恐怕是政改最为重要的目标了,很多时候民主与政改就是合二为一的。虽然不同的群体对民主的理解各不相同,甚至有些时候可谓大相径庭,但是并不妨碍大家都在自己的意义上使用民主而探讨得热热闹闹。但中国社会的民主真是在大家的探讨中进步的吗?
答案可能并不尽然。
中国社会这些年来、甚至在更长时间段上,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民主的追求,社会公众是如此,执政者同样如此。我们要在政治家的讲话中发现一篇没有出现“民主”一词的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中国社会的民主进程并不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快、那样好、那样到位。是中国社会不够真诚吗?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民主的出现、扩展、壮大是有条件的,是需要社会基础的。当社会基础不具备的时候,民主就只能停留于话语中。民主的社会基础就是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阶层意识的凸显。
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是所谓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也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中国社会群体其实就两大阶级。除了这两大阶级,在政治上不承认有其他的社会群体存在。而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这两大阶级的利益基本上是同一的,出台一个政策有利于两大阶级就是有利于全社会。执政党只要把这两大阶级的利益保护好、实现好,就赢得了全社会的支持。所以,“清一色”的社会,团结是主旋律、统一是主基调。单一的社会结构让民主无用武之地,也就无立足之处了。
有人对中国共产党过去“替民做主”而又很得民众拥护的现象很不理解,认为中国的老百姓没有“个性”。其实在那样的社会结构背景下,“替民做主”与“让民做主”的结果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就算有差别也只是毫厘之差。
但是进入现代社会,这一差别就一日千里了。
中国社会这些年来,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涌现。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有着不同的获取其利益的途径与方式,这些途径与方式固不必然是对立与冲突的,也不全然是一致和互补的。很多时候某一群体的某种利益的实现是以其他群体的另一种利益的丧失为前提的。这个时候指望让一个主体代表大家,让一个大家长来安排利益分配在理论上讲不通,在实践中也不可能做到。就算真诚地、没有杂念地想去“替民做主”,也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没这样的气候去“替民做主”,只能“让民做主”了。
于是,不同的阶层与群体都把自己的利益诉求提出来,相互协商、相互交易,你来我往、讨价还价,在尊重少数的基础上接受大多数的选择。民主就这样开始出现、滋长了。甚至就算我们还要有个大家长,但这个大家长在这样的社会结构背景下也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做大量的工作去找各个阶层集思广益。而这集思广益的协商过程也就是民主在发挥作用的过程。
所以,今日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快与慢、深与浅,其实是与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态势相同步、相呼应。社会分化越深刻,民主发展越充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