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举报亲身经历(83)
“经审理查明 4” 认定:“ 2009年10月12日起 ,原告不再到被告处上班”为事实的三个依据分别是:
双方当事人陈述、仪征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仪劳仲字(2009)第428号仲裁裁决书、关于汪平同志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
而事实上以上三个“依据”,均未采用“ 2009年10月12日起 ,原告不再到被告处上班”的说法。
整个诉讼阶段,只有另外两份证据采用这一说法。
这就是劳动仲裁阶段被告提供的:
1、 2009年11月10日 被告的《通知》:“根据你所在部门的考勤记录,自 2009年10月12日 至今,你已经连续22天无故未上班……”
2、涂改过的两张《考勤表》。
而这两份为司法界公认最具证明力的原始证据,法院“经审理查明 4” 偏偏没有提及。
且看法院“经审理查明 4” 提到的三个证据。
第一个依据:“双方当事人陈述”。
《法庭审理笔录》载明:
原告的陈述是:“ 2009年5月1日 到 2009年10月12日 期间,原告还在履行着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的职务。”
而被告在法院的陈述,已经推翻了自己在仲裁时“自 2009年10月12日起 ,原告无故未上班”的说法。
庭审中,法官和被告共3次提到原告的工作期限。
第一次被告说:是这个情况(注:指原告在国庆前未看到任免文件),原告在 10月13日 才看到文件。
第二次法官问: 2010年10月23日 以后,原告有没有去上班?
第三次被告说:原告从2009年10月以后,她自动不来上班了。
第二个依据:仪征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仪劳仲字(2009)第428号《仲裁裁决书》。
其对事实的表述为:“原告工作至 2009年10月12日 ”。
——这和前面“ 2009年5月1日 到 2009年10月12日 期间,原告还在履行着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的职务”相符,是原告对工作时限的表述。
《仲裁笔录》还记载:
当被告出示涂改过的两张《考勤表》时,原告当场指出:“这个考勤是虚假的”。
被告没有反驳。
接下来仲裁员问:“2009年10月12日后有没有到被申请人单位上班?”
原告:“休年假,给孙总请假的。”
因此,“原告工作至 2009年10月12日 ”和“自 2009年10月12日起 无故未上班……”两种说法,不仅相差一天,来源也截然不同。
第三个依据:“关于汪平同志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
其全文为:
“根据汪平同志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并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即“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公司于 2009年3月25日 ,解除与汪平同志的劳动合同。”
其中有哪一句提及“ 2009年10月12日起 ”?
“经审理查明 4” 何以能从中得出“ 2009年10月12日起 ,原告不再到被告处上班”为事实的依据?
综上所述,“经审理查明 4” 认定:自“ 2009年10月12日起 ,原告不再到被告处上班”为事实的依据,只有仲裁阶段被告提供的《通知》和《考勤表》能够证明,而法院为何偏偏回避源头,绕了一个大弯子,扯出“双方当事人陈述、仪征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仪劳仲字(2009)第428号仲裁裁决书、关于汪平同志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这三个不相干的东西,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原因只有一个:做贼心虚。
因为这是两份伪证。
附:扬邗民初字第0818号《判决书》
经审理查明:
……
4、 2009年10月12日 起,原告不再到被告处上班。 2009年10月23日 ,原告向被告递交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补发工资的通知, 11月10日 ,被告书面通知原告暂不同意与原告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11月11日 ,原告再次向被告递交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补发工资的通知。 2010年3月25日 ,被告发出通知,明确与当日起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合同。该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仪征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仪劳仲字(2009)第428号仲裁裁决书、关于汪平同志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等证据证实;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