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问题的核心不是缺检验方法
■成彪
按照国务院食安办的统一部署,卫生部组织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等有关方面共同研究制定了“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方案,并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权威专家和相关机构在内的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对相关技术机构研发的检验方法进行科学论证。(相关报道见9月19日城市晚报 A12版)
报上说,“地沟油”检验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国内外尚未建立科学可行的“地沟油”检验方法,咱中国高层部委“攻坚不畏难”,倘若能够取得重大突破,那将填补世界饮食行业的空白,应该可以问鼎诺贝尔奖了吧?!
话说到这儿,笔者产生一个很大的困惑:美、俄、德、法等发达国家不惜代价“上天入地”,常常数亿美元砸不出点科技成果来,为何不去攻克“地沟油”检验方法?要知道,这可是攸关百姓健康的“大事”,难道习惯倡导以人为本的国家,也都置民众安危于不顾了?
各国都有“地沟油”,但没有国家像咱们这样重视它的检验方法,原因说来简单听来骇人:别的国家“地沟油”很难流到餐桌上——或禁止民间生产,或用作机器的燃料……而在国内,“地沟油”流到餐桌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所以咱们不但需要“地沟油”的检验方法,而且这种方法还要方便、廉价,最好做成试纸,像纸巾一样便携易用!
率先掌握“地沟油”检验方法,动机本身应该没有问题,但如果七部委一头扎进科研事业,而对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没有新措施,对必然产生的“地沟油”不考虑新的用途时,这种“科研精神”就让人哑然失笑了:中国的“地沟油”危机核心是缺乏检验方法吗?不是!是缺乏规范的生产经营渠道和科学合理的用途。
“地沟油”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即使掌握了它的检验方法又能怎么样?如果不有效管理、科学疏导,它还会流向餐桌、吃进肚里——不可能人人、时时、处处都使用检验方法,这就决定了检验方法的研发是“后道”工程,有关部委应转换管理思维,从“成品地沟油”的检测,乃至百姓就餐前测试,到“地沟油”的原料采集、生产销售、投入使用等“上游”环节着力,从源头上、根本上遏制“地沟油”成为“食用油”问题。
善除恶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地沟油”问题的核心在不该被食用,研究检验方法只是众多工作之一,请有关部委不要抓错重点用错力,让“地沟油”问题再次脚底抹“油”——溜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