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实名:建构法律和伦理底线的明智之举
12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日发布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注册微博客账号要用真实身份信息,否则只能浏览不能发言。相关网站需要在三个月内完成对用户的规范。(网易网12月17日讯)
此举一出,便立刻引来网络围观,网络热议不断:赞成派认为微博“实名制”能减少流言发布的机率、便于实现更好的网络监管、有助于微博网站自身发展;反对派则认为微博“实名制”会妨碍微博作为一种虚拟网络空间的自由,会是让微博慢慢走向死亡;折中派则认为实名制“会挤出微博的水份,会去掉微博的虚假繁荣。短时间内,会对微博的生存是个成长的阵痛,但长久来看还是会促进微博的发展。
对微博等网络空间的有效管理,是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政府重视,正是基于微博等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传播的及时性、受众的多元性等特点。也正是这些特征让网络世界有了让人可敬又可怕的“双面剑”效应,一方面能传播和反映底层的声音;另一方面又总是泥沙俱下,成为网络谣言和社会热点事件的幕后推手。正像有一句话说的那样:“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要发挥好这些“内刊”、“布告栏”、“杂志”、“都市报”、“全国性报纸”、“电视台”的作用,真正做到有效、合理传播、反映社情民意,让它们真正成为“可资鉴政”的第一手鲜活的信息,坚守法律和伦理底线就成了虚拟世界的“有形规则”。而网络实名制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步。
对于那些认为微博会“一放就乱” 、“一管就死”的人,我认为应该用辩证的法则来看待政府对微博的态度。在大力建设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使命里,网络应该而且一定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共同为文化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责任话语”的是使命和担当。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