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最近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对此,人们议论甚多;议论之中,反对居多。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它的特点是傲慢空洞、色厉内荏。文章通篇是吓人的语句,却没有一句实在的内容;通篇大谈“改革”的必要,可就是不说要“改革”什么。虽然文风恶劣,它却也从反面微妙地道出了和授意者的紧张心态。
文章里说:“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该分都分了,剩下的不太好分了;不好分也要分,不分到倾家荡产不罢手。中国还有什么没分呢?无非是铁路和其它不多的几个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那些可以产生利润的媒体、学校和医院之类的“事业”单位。
孔夫子说,“温故而知新”,圣经里说“阳光之下,没有新事”。“资改派”们其实并没有多少新鲜的套路,他们做的,无非就是先把公有制的企事业单位搞得声名狼藉,然后再把里面的人分化离间为三六九等,最后将“快化了的冰棍”白送给他们自己。为什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公共卫生和教育投资一直在世界最低水平徘徊?不是不可为之,而是不为之;不把公有制实体搞臭,就没有将它们私有化的理由。这和当初大量国有企业资金链被有意断裂如出一辙。比较一下,事业单位所谓的“绩效工资”,像不像当初企业的“奖勤罚懒”?想象一下,如果医院、媒体、大学、铁路和“中石油”等成了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民营”,那里的“白领”和工人同从前“转制”的国企工人的下场能有什么区别?
我们都记得,当初工人被下岗,农民被抢占土地的时候,社会上的许多人,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和所谓的“白领”们是麻木不仁甚至落井下石的。当新的“三座大山”压向“弱势群体”的时候,这些人是暗自庆幸甚至幸灾乐祸的。他们大概觉得,“改革”就是专门给他们谋福利的事业;“改革”了,这个社会就由他们来主宰了。但是很可惜,这样的梦想就要被深化的改革粉碎了。现在,工人和农民身上的血汗已被榨干,继续压榨他们,整个社会将立刻烽烟四起。但资本的贪婪却又是没有止境的。于是,这个贪婪的魔爪开始伸向这些以知识分子和“白领”们为主要成份的所谓“中产阶级”。
我估计,目前那些有幸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可能会有一种暗自庆幸的感觉。他们可能会天真地以为,他们是“改革”别人的,自己永远不会被“改革”。会是这样吗?我劝这些人丢掉幻想,资本同样不会放过他们。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改革”完毕,所谓的“政改”就会启动,昨天工人的命运,今天“白领”的命运,就是明天公务员的命运。
最近几年,对国有企业所谓“垄断”的谴责甚嚣尘上。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声音有很多来自普通群众。他们不去批评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上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而是把诸如汽油和电讯服务的高价和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无根据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房地产并不是国有垄断企业,难道它的价格被竞争低了吗?猪肉蔬菜也不是由垄断国企经营的,它们的价格是平稳的还是节节窜升的?今天,有许多“白领”都有自己的汽车,他们中的许多人大概以为,石油企业私有化了,他们的汽油就会便宜了。恰恰相反,更可能的是,石油企业私有化之日,就是他们开不起车之时。现在中国哪个城市不堵车?那些开高档车的“先富”们现在可以住上高档住宅,却没法用上不堵车的“高档公路”。石油企业私有化了,汽油的价格很可能会高到大多数的的车用不起汽油。到那时,路也就成了“高档”人的路,一定会有人像说“房子不是给穷人盖的”一样,说车不是给穷人开的。
什么叫“微词”?质疑而已。三十多年,对于“改革”的质疑从来没有断过。对于这些声音,以往的做法是一句“不争论”打发了事,人们从来没与见过谁在乎过什么“微词”。这次怎么不同了呢?是什么原因使我们那些动不动就刺刀见红,“杀开血路”的“资改派”们,要放下身段专门为“微词”发一番“人民日报评论”呢?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一次他们将要出卖的人,正是以往那些帮他们数钱的人。他们在更大规模地掠夺这个社会的财富时,也将越来越多的人推向了他们的反面。事实上,在一个经济殖民地的社会里,所谓的“中产阶级”只能是个“传说”,它即使存在,也是一个短暂的过渡阶段,它的破产是历史的必然。越来越多的“白领”和“中产”正从梦中清醒过来,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工农大众的相似命运,开始将自己的前途和民族的前途放在一起思考。在今天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这个群体的思考开始显现出某种威力,杂乱无章的“微词”开始形成舆论,这种舆论又开始汇成社会压力,这个压力带来的危机已经让那些“资改派”们感到了阵阵寒意。因此,这篇评论里的那种故作镇静的“宁要什么,不要什么”的声音,其实是战战兢兢地发出来的。
中国的资改私有化是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青蛙们也是分批分期被煮的。这样的“资改派”撕裂了社会,造成了劳动者内部的诸多不公平,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企事业职工退休待遇的不同。现在,那些令人羡慕的事业单位工作也将沦为和企业一样了。我希望,当年那些命运悲惨的国企职工此刻不要幸灾乐祸。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残存的重点国企和公有制的医疗教育体系,是所有劳动者的最后一点资本;失去了这点资本,他们重新翻身将要经过一个痛苦而漫长,充满着血雨腥风的过程。
“资改派”们感到了危机,劳动者也身在危机之中,整个中国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何去何从,将是一场生死较量。顶住资本的最后冲击,危机就有可能成为转机,三十多年来少数人摆布多数人命运的状况就有可能就此改变。一个人的“微词”是人微言轻的,千万个“微词”合起来将排山倒海。全体劳动者团结起来,将“微词”汇成最后的吼声,“将我们的愤怒呐喊出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