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文:变外汇储备为石油储备如何?
核心提示:中国领导层务必要认识到,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来深思熟虑经济结构和外汇储备组合的转变。陷入机能障碍的美国政府不太可能自我修复意识形态上的单极化。尽管10月中旬美国避开了灾难性后果,但没人可以保证华盛顿不会重复进行这一背信弃义的应急训练。
2008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海外债主。在随后的5年半时间里,截至2013年7月,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数量比日本多出8530亿美元。中国所购买美国国债的数量占美流通在外的国债比例也从2000年的1.8%上升至2013年年中的10.7%。
中国下注美国国债是将世界两大经济体捆绑在一起的相互依存关系的重要方面。这符合中国利益,因为人民币将因此得以保持稳定,其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也得到限制。尽管自2005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35%,但鉴于中国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以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规模,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本应更大。将这些储备循环转换成为美元资产使得中国能够管控人民币升值幅度,以保持出口竞争力。
中国下注美国国债同样也符合美国利益,因为这为后者提供了越发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中国对于美国国债的需求也限制了美国利率的长期上升压力。这同时也为其他资产市场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如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这是美国国内需求,尤其是私人消费的支柱。
不过,这一互惠互利的关系已变得不再可持续。中国首先意识到了这一点。让失衡的中国经济取得再平衡是“十二五”规划的中心——摆脱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转向国内个人消费所提供的支持。在这一再平衡过程中,消费导向型的中国将会减少储蓄盈余和外汇储备积累。这将限制中国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尤其是国债。的确,这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但同时也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动因,因为更加强有力的货币将有助于内需增长。
华盛顿的债务危机凸显中国增长战略中这一转变的紧迫性。中国没有理由继续留在一条导致其腐坏资产不断累积的道路上。10月中旬,华盛顿差一点就出现主权债务违约的状况,2014年2月,美国还有可能会再次迎来世界末日般的后果。中国持有1.3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再加上总额约为7000亿美元的房地美和房利美等准政府债务,中国总计将大约2万亿美元投资到美国国债等相关债务上,相当于其外汇储备的约60%。最终,这将令中国进行风险调整。
中国政府的资产经理们——国家外汇管理局需要严肃面对安全形势,拿出减少过多美元债务的应急方案。当然,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可能简单地摁一个按钮,就能把投资组合中的美元资产变为其他货币资产或者硬资产。任何此类行动都将给实体经济带来重大影响。中国投资组合的再平衡必须要伴随着其经济结构的再平衡。事实上,中国的新经济战略已经为这一结果做好了准备。“十二五”规划中的消费导向型经济模式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吸收储蓄的蓝图,同时也符合减持美债的转变。
中国领导层务必要认识到,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来深思熟虑经济结构和外汇储备组合的转变。陷入机能障碍的美国政府不太可能自我修复意识形态上的单极化。尽管10月中旬美国避开了灾难性后果,但没人可以保证华盛顿不会重复进行这一背信弃义的应急训练。华府的灾难将成为一个临界点,使中国意识到继续旧有模式的危险。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落实整体改革和再平衡战略细节的重要机遇。陷入机能障碍的华盛顿传达出的信息是:北京决不能挥霍这一机会。▲(Stephen S. Roach现任教于耶鲁大学,是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本文由王晓雄翻译)
附:变外汇储备为石油储备如何?
王大贤
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惊人的3.44万亿美元,接近排名第二的日本的三倍。如何有效利用外汇储备,促进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成了艰巨的考验。笔者在此提一种设想:外汇换石油。
2012年,我国原油消费已突破4.5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5%。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到2030年更将突破70%。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逐年上升,如果没有强大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作为可靠后盾,就难以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通过外汇储备设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金,有望从不断走高的石油价格中获得保值、增值收益。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在欧美日各国货币政策非常宽松的背景下,由于需求上升和开采成本的不断增加,油价将呈现长期上涨趋势。以名义价格计,平均石油进口价格到2030年将达每桶190美元,石油资产名义年平均收益率将达4.5%左右,明显高于美国10年期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另一方面,石油在世界交易市场上以美元报价,将部分外储转换成实物形式的石油储备资产,也可规避美元汇率波动的部分风险。
按照国际能源署的要求,成员国石油储备至少相当于各自90天原油或成品油净进口量。美、日、德、法等国均大大超过了规定的储备量。我国从2003年开始启动石油储备体系规划,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去年底,我国石油储备能力2.74亿桶,仅初步形成了50天的储备能力。我们大可借鉴美、日、德等国石油储备体系管理的成功经验,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金。这样既可解决石油储备资金对财政的巨大压力,又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我国外汇储备资产配置的多元化,降低外汇储备资产的汇率风险。
根据国务院《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2020年以前,我国将形成约为10.9亿桶的国家石油储备。以每桶石油平均100美元的原油采购成本计,国家战略石油原油采购费用为1090亿美元,加上储备基地建设、日常维护等费用,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所需资金约为1550亿美元,完全在外汇储备能承受的范围内。
美国的《能源政策和储备法》规定,能源部可有偿向因突发事件致使石油供应被中断的企业借贷战略石油储备。能源部以实物借贷的形式向有需求的石油公司借出石油,规定石油公司需用石油的形式还本付息。到期归还时,如果国际市场油价较低,借油公司能以较低成本获取石油归还从能源部借贷的战略储备石油。如果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过高,借油公司此时购买石油归还战略石油储备成本太高,则可与能源部门通过谈判签订延期还油的合同。笔者以为,借鉴美国这种战略石油储备实物借贷机制,我们不妨建立以实物借贷机制为特征的“外汇基金石油储备”体系,既解决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不足的难题,又为部分外汇储备提供保值增值的新手段。
实物借贷有多个优点,其一是能保证石油储备规模只增不减。只要石油公司能保证归还本金和利息,外汇基金石油储备规模就会只增不减。从长期来看,国际石油价格总体趋势是上涨的。因此,只要实物规模在增长,其货币价值也一定不断增长,用于建设战略石油储备的外汇基金就能得到有效保值增值。其二是能熨平石油市场价格波动。当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涨幅过大时,石油公司可从“外汇基金石油储备”库里借出石油,供应国内市场,减少从国际市场上的采购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油价上涨的作用。其三是石油公司可通过“高借低还”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石油公司利用实物借贷机制,可在国际油价较高时借入石油,并在油价较低时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石油用于归还本金和利息。
实物借贷机制自然也存在一定风险,其最大风险在于借给石油公司的石油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为此,要限制石油公司的借贷资格。只有具备一定规模、财务状况健康、经营管理优良的大型公司,才能取得借贷“外汇基金石油储备”的资格。另外,允许石油公司延期归还石油本金和利息。也就是在到期时,如果石油公司无法以较低价格获取石油,可申请延期归还,以便让石油公司有更多机会较低价格获取石油用于归还本金和利息。还需要立法规定具有借贷“外汇基金石油储备”资格的石油公司如果遭遇破产清算,须优先偿还从“外汇基金石油储备”借出的石油。当然,能源管理部门、外汇管理部门、审计部门联合还应对“外汇基金石油储备”的实物借贷建立科学有效的外部监管制度,督促借贷双方规范运作,有效防范风险,同时借助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由此还可更推进一步,参照外汇基金石油储备实物借贷模式,设立黄金、有色金属(行情 专区)等战略资源的储备基金,多层次地构建相应的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多渠道促进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