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博友义愤填膺的要我写一篇文章来鞭挞“姥爷”,要我利用影响力以正视听。其实这位博友真的高看我了。我乃一介远离庙堂的山人,谈何影响力?要说影响力最多也就放个屁小范围影响周边的花花草草罢了。
不过,对于“姥爷视频”事件此时突然出现,我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此事很蹊跷,不简单。“姥爷视频”就像一个探气球,这个探气球一经释放,一定会很热闹的,一定会引来东南西北风的。山人能做的就是静观风向,乐观东南西北风如何撕扯这个探气球。
说句实话,老毕如何发落,各路媒体早有定调,也算这个口无遮拦的家伙咎由自取。中国的问题是“民主有限,自由无限”。于是很多人就用“无限的自由”去填补“有限的民主”所剩下的巨大空间,说到底,这是一种病态社会。
“姥爷视频”一出,山人就知道“姥爷”注定成为当下的一个“公共消费品”,这是“姥爷”的宿命,也是“姥爷”的悲哀。同时也警示了那些社会公众人物,如果不想成为“公共消费品”,最好还是不要去追求那份“无限的自由”。万事万物总是循着“盈则亏”、“盛则衰”这种矛盾转化的规律在运动的,所以当“自由”到了“无限”的极端时,也就会向着“有限”的方向转化了。
顺便说一句,为什么说“姥爷视频”事件不简单呢?因为至今有几个关键要素尚未清晰明了。首先是这段视频拍摄于什么时间?其次就是这段视频究竟是谁拍的?其三,由谁在中央电视台台长换人的档口挂到网上的?这几个关键的要素至今扑朔迷离,而有关当事人更是静若处子、三缄其口。如果这段视频在4月6日之前很早或者一段时间就已经拍摄,只是保存至新的央视台长上任前一天才公之于众的话,那么用心与意图也就昭然若揭了。
过多的关注“姥爷视频”的内容,可能恰好是躲在阴暗处的某些人所追求的结果。但是这远不是那些人所追求的唯一结果或者说主要结果。他们需要很好的利用这次机会来激化矛盾,来展示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社会对立、群体撕裂,而自己首先作为围观者暗自发笑,等待火候与时机恰当的时候,乘机兜售自己的私货。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幕后策划与操纵者应该是那些口里喊着“反文革”,但自己却巧妙地借用了文革的手法达到绑架目的的一群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看看今天各大媒体恰到好处的转载一篇以前并没有太多人关注的、但在中国宣传口的地位绝不亚于央视的一份纸质媒体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不告密不揭发是道德底线》(以下简称“《两不道德”》)。
《两不道德》一文发表于2015年1月25日,在“姥爷视频”没有出现之前,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应该寥寥无几,所以其社会影响力也就大打折扣,这绝对不是刊发这篇文章的媒体所期待的结果。但是,在“姥爷视频”事件爆发三天后,各大媒体不约而同、铺天盖地或“重读”或再版这篇文章,就非常值得关注了,这等于给这篇文章作了一次“昭告天下”的免费广告。为什么此时要将这篇文章向天下广而告之呢?不言而喻,就是要让全社会的人知道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这里不妨将这篇文章的原文附录于下,也算给这篇文章免费做一次广告:
人民日报:不告密不揭发是道德底线
发布:2015-01-23 11:57:05: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不告密不揭发是道德底线】至今“告密揭发”思维还时常作祟。某高校期末题“选出你认为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这不是在鼓励学生相互揭发吗?一个经常有人“打小报告”的班级,同学、师生间一定疏远而戒备;告密成风的社会是人人自危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失去基本信任,甚至毁掉社会道德基础。
从全文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广而告之于天下的“攻守同盟令”。只可惜这道命令由于看到的人实在太少,效果大打折扣,不但很多至今逍遥法外的人没能看到,甚至还有很多散布在社会上的“危险分子”(比如不在体制内根本不关心什么《人报》但是难以与某些官员进行切割的巨富蝇商)至今对这道命令一无所知,因而,扩大这道命令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了
借助这次类似于网络大字报形式的“姥爷视频”的难得机会,再借助各大媒体的“旧文再版”的扩散作用,无疑,这道命令的功效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然,《人报》那篇文章的原题是《“神题”侵害大学精神》,全篇内容看上去表现出来的是对莘莘学子健康成长的淳淳教诲与人文关怀。不过,全文的重点恰好落在了开篇首段“我不知道,查理今天的缄默是对还是错,但我可以告诉你,他决不会出卖别人以求前程。而这,朋友们,就叫正直,也叫勇气,那才是领袖的要件”。可见,人民日报不但在教普通的人应该“绝不出卖别人以求前程”,更是在教领袖人物什么才是真正的“正直”与“勇气”。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这篇文章似乎有意或者无意的将人们的思绪牵引到某个“不堪回首”的年代,其用意也就非常明显了,但手段却并不那么“光明”,近乎是在“恐吓”与“威胁”。
“不出卖别人以求前程,是正直,也是勇气“,乍看,这是多么正确的结论与真理啊。不过,山人微信cb7627在很多年以前也遇到过同样的一个问题。几年前,山人一个同学的儿子因为贪玩,一个晚上偷偷跟两个同学溜出学校到网吧打游戏,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要求他交代出另外两个人。当时我的同学询问我如何处理这个矛盾。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却无法像《人民日报》那样给他们一个十分肯定的回答。记得当时我给的建议就是:是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取决于你(我同学的儿子)自己的立场与做人态度。因为,从同学情谊上讲,不告密不揭发似乎合乎常理,但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做人需要诚实,所以似乎又违背了“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关于“诚实”的品格,我记得小时候英语课本上就有一篇关于“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文章。
《人报》的文章无疑给我们这个社会、给我们每个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无法回避的社会与人生命题: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正直”、“勇气”、“责任”、“诚实”、“担当”等品格与品质?当“诚实”的品格要求与《人民日报》所提倡的那种“正直”、“勇气”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人们到底应该如何取舍?
《人民日报》似乎并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当然,相信《人报》也根本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因为《人报》根本没有考虑这种冲突情形。当然,更重要的或许是《人报》此时此刻需要的是“不告密”、“不揭发”这类优良的“正直”与“勇气”的品格,但是到了彼时彼刻,《人报》需要的却是“诚实”的品格。所以,还是我前面所讲的,有时候你如何做并不重要,而是立场与利益需要你如何做才是最重要的。根据《人报》的逻辑,没有永远的对,也没有永远的错。对与错的判断标准完全取决于立场与利益。
在反腐日益深入发展的关口,《人民日报》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公开发布“攻守同盟令”,真是世所罕见,也折射了当前反腐形势的严峻性与复杂性。借对青年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说出了“不告密不揭发是道德底线”,其“项庄舞剑”的意图也就昭告于天下了。如果用一句更直白的话来揭示《人报》的真是用意与中心思想的话,那就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死扛着,别人的问题自己也要死兜着,不要危及到别人”。由此可见,《两不道德》一文其实就是一篇彻头彻尾的“攻守联盟”告示。
套用当下流行的一些说法与做法,比如“打着红旗反红旗”、“喊着人民反人民”,那么,《人报》的做法是不是属于“扯着‘道德’的大旗践踏道德的底线“呢?
最后,山人想说的是,尽管有太多的人想借助“姥爷视频”事件刮起东南西北风,但是只要习大大意志坚定,只要有广大人民群众做坚强的后盾,就会“任而东南西北风,咬住青山不放松”。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