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韩毓海教授的新作《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刚一出版就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本书的策划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与韩毓海相识始于2010年冬天,当时看完电视剧《毛岸英》之后,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就冒昧地直接打电话与编剧韩毓海联系,想约他写一本《毛岸英传》。然后,就是相约见面,聊毛岸英感天动地的短暂一生,听他畅谈国事天下事。韩毓海的谈话与其文风一样,纵横捭阖、古今中外,每次谈话都让人如沐春风般惬意。
在这之后,与韩毓海聊天,感觉他常挂嘴边的就是马克思、毛泽东、《共产党宣言》,经常大段大段地朗诵马克思的原话,并以马克思的视野来分析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听他精彩的分析,往往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能够透过纷繁芜杂的事件看清本质和趋势。韩毓海话语中马克思的形象,不仅深刻、富有洞察力,而且非常鲜活、生动、时尚。他在谈到现在一些理论课教师和理论图书僵化教条地讲马克思主义时,曾幽默地说到,“如果马克思活着,会被气死”。我自己也觉得,现在许多青年人甚至领导干部,不愿意学习理论,缺乏战略思维、宏观思维和辩证思维,看问题办事情很容易就事论事,但出版界又少有通俗易懂、说理透彻的理论力作。于是,我就向他建议,由编辑就一些深感困惑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问,他从马克思的立场和观点来答疑解惑,并在此基础上整理改编成一本雅俗共赏的通俗理论小书,他欣然答应。
2012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韩毓海突然通过邮件发给我一份书稿,也就是《马克思的事业》的部分初稿,我如饥似渴般连夜拜读,被他的大手笔、大气魄、大视野深深地打动。在书稿中,韩老师引申了马克思所阐发的世界历史“两极相联”规律,提出极有意思的“挤垮”理论,即中国庞大的市场、极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旦充分发动,就将从内部“撑破”现有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他还充满想象力地探讨了马克思的这种思想是如何受到康德“星云假说”的影响的。书中还提出许多创新的思想观点,极具思想冲击力和感染力。文体和文风也延续了韩老师一贯的风格,打破学科界限,打通学术文体与党政文体,融文、史、哲、政、经、法于一炉,文风磅礴大气、通俗幽默,没有空洞的理论说教,没有空话、套话。看完书稿后,我判断本书一定会火,预期能销售几万册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事后,跟韩老师聊起本书的创作,他笑着说:“其实他几年前就已开始准备写这样一本面向大学生和党政干部的、深入浅出的理论读本,不过一直对我们秘而不宣。”
初稿完成后,从全书内容到书名、体例、篇题、章题,反复修改,有些章节甚至全部推倒重来,正式的大修改达10次之多,可以说是十易其稿,几乎每次在电子邮件中收到韩老师的新改稿都是在凌晨两三点。“只有把读者捧在心上,读者才会认同你写的书”,这是韩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这种一切为读者着想的大家风范,也深深地感染着本书的编辑们,为了及时高质量地让本书与读者见面,出版社由贺耀敏社长牵头成立项目组,大家废寝忘食地忘我投入,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马克思的事业》一书,从内容到形式都让人耳目一新。相信本书会在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广大读者中引发强烈共鸣。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