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1、时代背景
a.国际上看,世界上的192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的第八年,是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1931年)还有五年。是帝国主义分赃,重新瓜分世界和酝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也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兴起到高涨的时候。
b.从国内来看,当时中国正处于大革命时期(书中称第一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席卷全国,规模之宏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故称大革命,这一时期便称大革命时期。
具体说,在半殖民地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加紧压迫中国人民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强烈愿望,是最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的政治口号。可是当时中国革命的工人运动高潮,随着“二七”惨案,逐渐转入低潮,而农民运动则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工农革命运动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就成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了。
c.从党内来看,当时党内关于中国社会阶级分析正在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党的四大(1925年1月)召开前后,瞿秋白、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李大钊的人都曾经写过关于中国各阶级分析的文章,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路线和张国焘“左”倾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毛主席针对党内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见注释),即右的只注意与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左”的只注意工人运动,也忘记了农民的倾向。而这两种倾向都忽略了农民的力量,而深感力量不足,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革命的同盟军。毛泽东根据它在城市在矿山在农村的社会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和他在阶级斗争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教训,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著作,科学地解决了当时中国社会革命面临的这一重大问题。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科学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2、写作背景
a. 党内关于中国社会阶级分析正在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党的四大(1925年1月)召开前后,瞿秋白、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李大钊的人都曾经写过关于中国各阶级分析的文章。
b.毛主席1925年10月应共产党员、杰出的农民运动领导人澎湃之邀,到广州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兼职教员。毛主席在讲习所的题目为《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极其对革命的态度》。这次讲习所教学活动的实践为他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准备了条件,打下了写作基础。
c.列宁给我们的启示,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仿佛迷乱混沌的状态中找出规律性。这种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理论。只有把某一社会或几个社会内全体成员的意向总和拿来研究,才能科学地判断这些意向的结果。其所以有各种矛盾的意向,是因为每一社会内所分成的各个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列宁《论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
列宁的这段话,可以认为是毛主席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也可以看作是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传承和连接,是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3、为什么作为毛选首篇?
作为毛选第一篇:在毛泽东早期众多文献中,《分析》并不是最早的,仅仅从1921年算起,到1926年3月,就有10篇重要文献,诸如1921年1月的《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1923年4月的《外力、军阀与革命》、1925年3月的《纪念巴黎公社的作用意义》等等,都早于《分析》;另外也不是这些文章不重要,恰恰相反,有些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是标志青年毛泽东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道路的宣言;《外力、军阀与革命》是分析预测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而《纪念巴黎公社的作用意义》则谈了中国革命要汲取的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的。这些文献都很重要!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不是最早的文献,也不是这些更早的文章不重要,而是毛主席认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更重要一些。所以就成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篇的第一篇文章。成为毛选中大革命时期仅有两篇文献之一。
4、发表过程
这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的发表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毛泽东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章写好后寄往上海,准备在党的机关刊物是发表,却遭到陈独秀的拒绝。他只得将文章在中国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1925年12月1日出版的《革命》半月刊上发表;后来刊登在1926年2月1日出版的《中国农民报》第六期;1926年3月13日,主持团中央工作的任弼时不顾陈独秀的反对,在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上重新发表了毛泽东的这篇文章。——这就是毛选的文章的署名日期。
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时间有几种的原因。
二、要把握的基本观点
1、阶级的观点
既然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所谓阶级就成了一个躲不开的概念。所谓阶级有许多不同说法或理解。比如解释为“台阶”“官职的等级”“经济关系不同分成的集团”等等。按照马列主义观点,列宁给出了一个科学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第四卷,第10页)
2、革命首要问题的观点
凡革命需要面临的问题很多,比如革命的目的、革命的任务、革命的方式、革命的政策、革命的策略等等。但是毛主席认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即把分清敌友的问题当做第一位重要问题提出来了。
理由也很简单,毛主席列了两点,一是说“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即不能分清敌友。二是说“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即不分清敌友,革命必然失败。这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因此,分清敌友就成了革命的首要问题。
3、分清敌友需要阶级分析的观点
毛主席1956年9月25日《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中说:“第一个时期,我们没有看清农村。当时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抛弃了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我们许多同志从平面上看农村,不是立体地看农村。就是说不懂得用阶级观点看农村。后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用阶级观点看农村。”(毛选五卷306页)
既然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分清敌友呢?毛主席用的是阶级分析的方法,就是从分析群众在各自经济地位、经济状况的不同(即阶级不同)中产生的对革命的不同态度,来确定敌友的。毛主席在文中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所有人都进行了分类,即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五大类。并紧密结合各自的经济地位和状态来说明其对革命的态度。比如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反对革命,是革命的敌人;中产阶级对革命是动摇的;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等等。
阶级分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研究和分析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和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由于各阶级不同的经济地位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产生各种矛盾、冲突和斗争,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才能透过现象,认清本质,对革命的客观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政策。但是社会阶级关系是复杂的、多样的,因而进行阶级分析时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把阶级分析简单化。也不能扩大化。
4、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学说,或称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关系的观点
毛主席这篇文献涉及到群众、阶级、政党的关系,因此就不能不谈到马列主义的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关系的学说。列宁说:“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选集》第四卷,第197页)这其中省略了一句话是“只有把一般并不按照社会生产地位区分的绝大多数人同那些在社会生产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集团对立时,才可以把群众和阶级对立起来;”它说的是群众划分为阶级的理由。在谈四者的关系时无关紧要,所以忽略不记。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说: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又说中产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说:工业无产阶级“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由此可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在阶级分析中不可回避。因为,它几乎是划分阶级,从而确定敌友的理论依据。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主席总是根据各阶级甚至各阶层的经济地位和经济状况来推断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比如对小资产阶级三部分人的划分;对半无产阶级中自耕农和贫农分为上、中、下三个细别的划分等。说和经济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差别,甚至细微的差别,而形成对革命态度的不同。这说明了社会存在的情况决定了社会意识的状况。
三、实际意义
我们学习毛选、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目的是什么呢?即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呢?
答案可以很多,这里只想给大家介绍一段话。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有一段话作了很好的回答,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做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这段话告诉我们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所以要学习它!
第二,学习这些理论不能当成教条,要作为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学词句,而应当当做科学来学习它;不但应当了解他们研究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说的是怎样学习的问题。
四、思考题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党要“继续革命“”自我革命”,那么,既然是革命,有没有革命的首要问题?有没有划分阶级,确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问题呢?
2、最近习近平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如何理解?
3、毛主席阶级分析的方法是不是过时了?还有没有用?如有用,怎么用?
4、我们分析现在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一些政治现象,怎样从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态度找出其经济根源?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