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幻中回归现实的张维迎
古镜
2006年4月27日张维迎背离了他一贯主张的自由市场经济,甚至于背离了他一贯反对的劫富济贫。撰写了一篇“穷人上不起学是因为学费太低”。这可能与张维迎学习“八荣八耻”有关,思想逐渐成熟,懂得了“荣耻”的价值观,开始从“动物法则”中向“人类法则”转向回归。并倡导采用收取高学费的方式,建立救助基金,来救济贫困的学生,这很有一些计划经济的味道。之所以说,他撰写的这篇文章,有些“计划经济”的味道,可能有些人不理解,其实在改革以前,国家就是实行的张维迎所倡导的主张。一些人以为那个时期上学是花很少的钱,甚至于是不花钱的。实际上这个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那个时期比现在上学所收取的费用要搞得多,解决全民受教育的方法,就是采用的张维迎这个办法。区别是在于,那个时期是国家直接在国民所得中扣除了,张维迎的方法是让国人把钱捂热了,再从国人所得中收回,脱了裤子放屁多一到手而已。
众所周知,一个家庭供养自己的孩子受教育,是这个家庭通过各种方式的积累而付出积蓄的一部分。一个家庭可能供养一个孩子,也可能供养多个孩子。而供养多个孩子就要集中家庭所有成员的的劳动创造,采用计划的形式,才能够与一个孩子的家庭享受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国与家同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共和国从诞生以来,人口质量迅速提高,必然导致接受教育的孩子迅速增多,有远见的国家领导人,必须集中国家的财力、物力来保障这些应当受教育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国家采用高积累的方式,这不但体现在孩子上学方面上,也体现在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国家不但采用了高税收的的方式,也采用了提取高保障的方式,这个“高保障”,实际上就是借用国人当时的劳动所得,来为未来服务。只不过是我们的政府很会说话,不管这种向国人借钱叫借钱,而叫“福利”。听起来很好听,就跟白给的一样。不过只要你能够稍微脑袋转一个弯儿,就会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
再接着说张伟赢的这篇文章,实际上什么时候也有穷人和富人之分,也有能力高低之分。如果按照张维迎的说法,收取依靠自己能力产生的富人的“高收费”,能够让所有的穷孩子能够上的起学,恐怕中国富人也就存在不多了。张维迎们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当然这是跟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作比较,而共和国建国已经快60年了,在早期国人的积累下,早已摆脱了一穷二白。过来的人也许知道,周总理在75年就已宣布中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工业已经逐步走入了现代化(大意)。实际上今日之中国,还不敢说个个是富人,如果不遭到朱邦势力的掠夺,最起码还不至于国民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
说实在的,老毛那个时期,国人再苦,他也没有欺骗掠夺国民,他说得很清楚,“先生产,后生活”,最让人敬佩的是,对国人实话实说,对比朱邦集团掠夺国人后,还恬不知耻的说他不再养活国人了,并不知羞耻的讥讽谩骂了国人十余年。不说这些了,提起来就一脑门子气。再接着前面说,毛泽东说:“工人工资一个月50月,一年600元,还有7400元上缴国家”。按原国企职工30年上缴计算,就是22.2万,如果在乘上最少10%的币值比,就是两百多万。这个帐一算,大家恐怕比我明白,200多万啊!按双职工供养一个孩子,还上不起学吗?如果有条件的朋友们,在查看一些那个时期国家制定的劳动定额,我相信,你除了震惊以外,接着就会是愤怒了。
如果按照张维迎的说法,中国最少是倒退了30年吧?30年后的今天,共和国又要靠劫富济贫来供养我们的孩子们上学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