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地位、作用和发展
王 米 丁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
人类自有理论出现,标志着人的思维活动由低级向高级飞跃。人类永远探索着主客
观世界的发展规律。理论是多方面的,几乎遍及所有领域,无论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
抽象的理论思维是一切科学创造的前提。由实践活动产生的理论,对人类社会的促
进作用和巨大影响,是其它任何文化不能比拟的。
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先哲辈出,诸子百家,理论建树甚多。其中以儒家、法家、
道家、以及之后传入的佛家最为有名,几千年来对中国和世界的久远影响,举世公认。
它们同东西方的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伦理学、宗教学、等一起影响推动着
人类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前,古今中外的学说多是单学科的,涉及天地、万物、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宗教各方面,但都不是总体把握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近现代的政治
经济理论,也大都是说明和完善资本社会的,好象资本社会是人类的终极社会。理论的
服务对象主要是上中阶层,对百姓的疾苦,社会的不公正,人类的解放,虽有涉及但实
在少而肤浅。
只有到近代,自然和社会科学新的发现,资本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财富大幅增长
集中,社会结构简单矛盾尖锐化,继空想社会主义之后,产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以
历史唯物论的方法,考查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
社会形态及其关系。以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运作的秘密,找到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
无产阶级,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全面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认识主客观世界的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是考查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显微镜;改造
不合理社会制度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落脚点和目的。它从哲学、经济学、政
治学三个方面,以极其广阔的研究领域全方位地正确地把握着世界发展的过去、现在和
未来。
马克思主义已经回答、正在回答着世界各国的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它理论上的科学
性、目的性、彻底性、全局性、实践性、既明确又深刻,它的共产主义目标既远大又崇
高,是迄今为止其它任何学说都无法企及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彻底的。它不同于古今中外一切时代的的理论,它是无产阶
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与其它学说的显著区别是:其一,阶级性。公开表明它是代表
无产阶级(中国现阶段即平民百姓)利益的学说,并且告诫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
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其二:彻底性。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建
立一个没有阶级和剥削的、公平、富裕、民主、适合人性、和谐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宏观性、战略性的基础理论。它探讨的
是人、阶级、政党、社会、国家、世界的各发展阶段的目标,变化的条件,如何变化等
大问题。不是一时一地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未来社会作祥
细的描绘,并且认为细节愈祥尽,空想的成分就愈多,因此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长期
适用性,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马克思主义起源于西方,本身就是在西方各种学说基础上全新意义的继承和发展,
从来不拒绝任何好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但将科学社会主义与西方政治学混为一谈,将社
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势必会失去政治方向。理论不管从西方而来,还是从实践
摸索而得,都不应离开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产主义的长远目标。以此为出发点,产
生的理论、举措经实践检验正确,就应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分。而其它理论方法
制度只能在科学社会主义总体把握之下,在某个历史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借鉴使用。
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的政治学说。离开经济科学和发展社会主义
就无从谈起。目前经济工作为第一位的时期,政治不应占压导优势而冲击经济,但绝不
是不要政治和政治方向。
在改革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时,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识上必须准确,眼光上必
需长远,方向上不能偏离,思想上必须坚定,方法上不能急功近利。实用主义教条主义
的使用只能给理论本身和事业带来巨大的危害。更不能以自身的失误,去怀疑马克思主
义的正确,或是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无产阶级的事业离不
开科学社会主义指路。
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一系列的正确深
透的理论分析,在第三国际的帮助下,被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所接受,由于毛泽东同
志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民主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道路、条件、等问题都有
清醒正确的认识,才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将中国人民从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获得解放。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重大胜利,建立了一系列社
会主义国家,而且从来没有被外来力量击垮征服过。它的挫折失败瓦解分裂也是由于各
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有重大失误,至使国家内部在经
济和政治方面出现了问题。
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接受了这一沉痛的经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
情况相结合,近三十年来,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上,在实践和理论方面摸索着前进。
同革命时期一样,在复杂艰巨的改革进程中,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付出巨大的牺牲
和代价,不仅流着汗水并且淌着泪水血水,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取得举世瞩目的巨
大经济成就。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旗帜,是方向,是全世界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凝聚在一起奋斗的思想
基础和精神力量。也是中国改革的政治方向和科学指导。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时期里,一切否定和不敢谈论马克思主义都是错误的。失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会引
起改革方向偏离,意向模糊,思想混乱,团结焕散,腐败滋生,道德败坏,决心难于下
定,失远虑而近忧,导致弯路和挫折。
马克思主义应当也必须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因为它是以科学和大众为
前提的。被中国多年的实践活动和成就证明是必须的、正确的。
自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以来,马克思主义就立即被中国的先进分子所
接受,迅速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已经深入人心,在中国有极高威望。每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和普通工人农民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厚的感情。以马克思主义的观
点说明解答当前改革的重大问题,让全国人民都了解改革的目的和任务。过去、现在、
今后、已经、正在、将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为什么要这样解决,实属必要。
现实社会的改革实践没有理论说明,很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理解认同和拥护。一个
长期被人们不学不议不了解的理论,是毫无影响不可继承的理论。而最大的社会和谐,
莫过于党心民心在利益和目标上的一致,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
科学社会主义目标的彻底性,预示着完成这一目标的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在社会主
义社会的每个发展阶段里,我们都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2006 1 16 写于北京
2006 2 18 发稿
2007 10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作了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2007 12 13 再发稿
2008 12 三稿
: 王米丁 (中国政法大学 原国际共运史教师)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刊、报刊和个人转载。欢迎批语和电子信箱博客联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