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理论兴衰史预告了普世价值论的未来
: 方鲲鹏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我有可能随着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总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摘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目录
一、预期普世价值和共产主义相同宿命
二、美国两党长期分享政府权力的奥秘
三、谷歌自诩不作恶“避税”邪门赛过洗钱专家
四、虽然一人一票但分量大不相同
五、同性恋权利与普世价值
六、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何方
七、鼓吹普世价值论对民主、自由、人权没有帮助(总结篇)
共产主义理论兴衰史预告了普世价值论的未来(1)
: 方鲲鹏
一、预期普世价值和共产主义相同宿命
共产主义学说来自左派,普世价值论来自右派,把两者相提并论似乎不伦不类。然而,激烈对抗的意识形态,它们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渊源并非像人们想象般的天差地远。比如,马克思和希特勒都有统一全世界的理想或野心,他们都是德国人,他们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深受德国文化和德国前辈哲学家的熏陶。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是合理的必然存在,由此创造了共产主义理论。他认为共产主义是合理的,所以共产主义必然实现;一个统一的世界是合理的,所以共产主义必然统一全世界。希特勒的思维方式只是反了一下:存在的必然合理。他抛弃一切人类的理性和道德,妄图用武力打下全世界,以为一统世界的存在就可证明其合理性。如果希特勒的疯狂野心得以实现,他受到的评价和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很可能类似于秦始皇在中国的情形。
在本文标题下的一段话,是共产主义鼻祖的著名语录。而现今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需要为五斗米折腰,无可奈何地迎合各种恼人的工作,能保住一份工作就算不错了。随心所欲挑选感兴趣的事做?无异于在谈天上的仙境。共产主义经典著作还向人们全面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状况(大意):国家、政府、政党、货币完全消失,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劳动(工作)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但不是作为谋生的手段,人们各尽所能,产品各取所需。
我们曾经高唱过“英特纳雄耐尔(指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如今世界上已没有什么人或政党相信共产主义会实现,即便是执政的共产党。难以想象仅仅在半个世纪前,共产主义信仰还风靡全世界,拥有无数虔诚的信徒,以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1960年公开承认,西方意识形态处在滑落中,共产主义正在向全球进军。
撇开意识形态的争论,共产主义理想可真是无可挑剔,然而人的本性决定了这种愿景只能是个乌托邦。别的不说,不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且爱干不干、随心所欲,工作还能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吗?如果生活无虑,我最想做的事,就是什么事也不做。而且有这种想法的,恐怕不在少数,最近的希腊事件可以作为旁证(注:希腊已经到了无钱还债,面临破产的边缘,为此政府计划推迟国民退休年龄,减少社会福利,但是人民很不爽,连日来举行大型示威抗议,还发生了多起暴力事件)。
随着共产主义思潮的衰落,近几年普世价值论开始兴盛起来。然而普世价值论至今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怎么样的价值观具有普世意义也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并且时常因对象而异、因国家而异。不过一般可以抽象认为,普世价值观是关于民主、自由和人权的理念。而具体来说,像实行组党自由、民主选举、一人一票等,就是认同普世价值的表现。
共产主义理论当年被称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翻译成现在的流行语,就是具有“普世价值”,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旧普世价值论”。而现代民主派的新普世价值论,其发展与“旧普世价值论”又很有相似之处:
(1)倡导和传播者都是知识分子,传播对象都是劳苦大众为主体。
(2)人类的本性,特别是其中的自私自利性质,注定了价值观念普世化,如同寻求共产主义社会一样,是个乌托邦。而人类的本能中,又有追求幸福生活,喜欢听顺耳话的特点,所以乌托邦理念会兴盛一时,并且一个吹爆了,新的一个就会登场,又会受到热烈欢迎。
(3)普世价值论的发明者们心知肚明这是乌托邦,之所以仍然鼓吹,是一种宣传战略,一种治国愚民术,并非表明他们会真心真意去实践。
(4)输出普世价值可以作为侵略颠覆别国的藉口。小布什已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办起了用武力输出西方价值观的实验田。而若不是力有不逮和国际舆论反对,他恐怕会像当年斯大林武力输出共产主义,搞起一大片附庸国来。此外,现在英法等国正在通过北约的军事行动开发另一块实验田:利比亚。
(5)斯大林武力输出共产主义的实践,全部以失败告终。而现有的大量迹象已表明,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结果会更难看,估计不消10年,这三个国家都会出现仇视西方的政府。
由于不切合实际,共产主义理想最终被人们抛弃了。普世价值论会有什么结果,现在还看不到,但是过程决定结果,既然共产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论两者的发展过程很相似,有理由预期它们的归宿也相似。
上面列举的几条中,有些部分不太直观,以下举一些实例并作进一步分析。
(待续)
共产主义理论兴衰史预告了普世价值论的未来(2)
: 方鲲鹏
二、美国两党长期分享政府权力的奥秘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争论,恐怕永远不会了结。但是,人的本性中含有自私自利成分,这一点大约没有很大的争议。由于人自私的属性,人们遇事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是一种正常状态。需要说明,这里讨论的是统计意义上的趋势值,世上也有先人后己、无私助人的大好人,只是数量很少。对于这些少数“异类”,我唯有充满崇敬。
政党由人组成,所以也一定是自私的,无论其纸上的宗旨如何冠冕堂皇,运作中总是首先考虑本党利益而不是普世价值。在现代社会,政府是由政党操纵,执政党的行为也反映了政府的行为。
组党自由被认为是普世价值。美国有组党的自由,但不等于新的政党可以不受阻挡地发展。事实上,美国长期两党分享政府权力,没有第三党问津的局面,并非自然生态,而是民主、共和两党联手封杀的结果。下面举一个比较显见的例子。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戈尔比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在全国范围多得了53万余张选民的选票,但是赢得总统宝座的却是小布什。这是因为美国的总统选举采用选举人团制度。
根据选举人团制度,全国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特区共分配538名选举人,总统由选举人投票选出,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即当选总统。而各州选民虽然是根据选票上写着的总统候选人名字选择一位投票,但实际上不是直接选总统,选举结果产生的是名义上的(总统)选举人。
美国的选举制度又规定“赢者通吃”,即一个州的所有选举人票,必须全部投给在这个州获胜的总统候选人。比如说,某一个州共有20张选举人票(即有20个名义上的总统选举人),该州总统大选后计票结果,35%的选民投给共和党候选人,34%的选民投给民主党候选人,31%的选民投给其他候选人,根据“赢者通吃”的游戏规则,这个州的20张选举人票全部给共和党候选人。2000年当选总统得到的选民总票数少于对手的怪现象,就是由于有了“赢者通吃”的规则才会发生。
选举人团制度和“赢者通吃”规则产生在200多年前,在当时可以促使候选人巡游各州发表竞选演说,让选民了解熟悉候选人的政见,另外还有一些历史原因。在传播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传播政见已完全不需要面对面进行,总统候选人在任何地方的讲话,可以不费劲地同步传播到美国的任一个角落,而且既有声又有色。可是现在美国总统候选人仍然至少有一年多时间流窜于各地搞竞选。如果是争取连任,还影响到总统的日常工作。竞选连任的总统候选人,在任期的最后一年(即四分之一的任期)魂不守府了,在竞选团队前呼后拥下,像个马戏团似的巡回演出。
由于民意调查方法越来越科学先进,民主、共和两党对于自己哪些州通吃无虑、哪些州再努力也被吃、哪些选举人票数少的小州得失无碍全局,早就了然于胸。于是算计下来,竞选变成不是面向全体美国人民,而是主要在几个胜负难决的关键州中进行。两党总统候选人不断造访这几个州,专挑这些州的人喜欢听的话讲。而两党在这几个州砸下的巨额竞选广告费,如果可以分给那里的老百姓,每人可发一笔小财。
美国的总统选举要消耗天文数字的费用,而且差不多每次选举费用都会创新高,这种浪费与选举方法有相当程度的关联。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美国的总统选举方法愚蠢、复杂、浪费,有百弊而无一利,长久以来为世界各国嘲笑,早就应当改革了。而且从普世价值观点来看,这种不民主的选举也应该改革,因为获得较多(选民)选票的候选人当选,乃是民主选举的最基本原则,是小学生的常识。
民主党候选人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虽然赢得了多数(选民)选票,却没赢到总统宝座,吃到闷亏之际,该党有些议员扬言要废掉选举人团制度和“赢者通吃”的规则,改总统当选由选民的选票直接决定。可等到大选尘埃落定,小布什入主白宫后,就再没见任何议员谈论选举改革了。这里的奥秘在于,选举人团制度和“赢者通吃”规则极其不利于新的政党和小党的发展。试想一个新成立的政党,在大选中得到2成选民支持,但没有在任何一个州赢到多数的选票,在“赢者通吃”规则下就一无所有。而如果没有这条规则,赢得全国20%的选票对于新成立的政党来说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有利于扩大影响,逐渐发展壮大。所以,美国选举方法尽管违背民主选举原则,不合普世价值观,为其他民主体制国家耻笑,但民主、共和两大党都以党的利益为重,只是在选举阶段说些要改革的敷衍话,选举过后就绝口不提选举民主化的问题了。
刻意保留落后的选举人团制度和“赢者通吃”规则,以抑制小党发展,只是一个举例。由于两党垄断了制定国家游戏规则的权力,其他类似情况有很多。
即便是台湾的国民党和民进党,在其他一切问题上势不两立,议会厅里常常打得头破血流,几年前也看到新闻报道,说国、民两党立法委员联手修宪,通过了不利于小党发展的新选举方法,气得蓝营的亲民党、新党和绿营的台联党齐声破口大骂,但也奈何不得。
由此可知,获取权力和不容权力流失是所有政党的最高原则。通常的情况,一党独大或两党轮流做庄的政府,必定会扼杀其他政党的发展;只是有些干的是赤裸裸的行径,有些做得隐蔽而又“合法”。在一党独大的政局下,只有像李登辉、叶利钦这类特洛伊木马式的人物成了党的魁首,才会真心实意扶植其他政党发展。
(待续)
共产主义理论兴衰史预告了普世价值论的未来(3)
: 方鲲鹏
三、谷歌自诩不作恶“避税”邪门赛过洗钱专家
人组成的政党奉行利己主义,人组成的企业也不会例外,必定唯利是图。著名大公司谷歌虽然常自诩不作恶(Don’t be evil),但其“避税”之邪门,堪称洗钱专家也会自叹弗如。美国彭博新闻社去年(2010年)10月21日有篇报道,标题是《谷歌2.4%的税率说出了600亿美元的税收损失是怎么形成的》(“Google 2.4% Rate Shows How $60 Billion Lost to Tax Loopholes”),披露了谷歌的“避税”手法。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2009年4月19日揭露,谷歌2007年在英国的业务获利12.5亿英镑,但只交纳了60万英镑的税,仅占利润额的0.48%,而英国法定的公司税率是28%。该报今年5月29日又一次揭露,谷歌过去5年在世界范围逃避税金至少46.3亿美元。
谷歌的避税手法十分复杂,我主要根据美国彭博新闻社那篇文章《谷歌2.4%的税率说出了600亿美元的税收损失是怎么形成的》,用通俗的语言在这里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这套方法的核心是母公司必须在爱尔兰设立两个子公司。一个子公司是能处理业务的实体公司,另一个子公司是个空壳公司,只为转账需要建立。而这个空壳子公司又注册为跨国公司,宣称其管理部门(总部)在百慕大群岛或其他避税天堂,在那里不征收公司所得税。两个子公司在关系上,实体子公司又必须是空壳子公司的子公司。爱尔兰的税法容许以公司管理部门所在地作为征税国,所以上述的爱尔兰空壳子公司,其征税国是百慕大(或其他避税天堂)。但是美国税法不容许这么做,所以这套把戏无法在美国本土玩。
谷歌在爱尔兰设立的实体子公司雇用了约2,000员工;谷歌在爱尔兰设立的空壳子公司,其“总部”有两个律师和一位经理,办公地点在百慕大群岛的一个律师事务所。
爱尔兰征收的公司所得税是12.5%,而美国和英国分别为35%和28%。
谷歌总公司首先将其在美国本土研制发展成的网络搜索技术和广告服务技术等知识产权在海外的租赁权,转让给它在爱尔兰的空壳子公司;出于转移利润到海外以避免美国高税率的目的,这种转让总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进行,以帮助公司在美国的利润降低,在海外的利润上升。换言之,尽可能将盈利转到海外低税率地区,而将产品研制成本尽可能留在美国本土以减少税负。租赁权转让后,谷歌在爱尔兰的实体子公司获得空壳子公司的授权,向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销售谷歌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即谷歌的产品,比如广告服务。于是谷歌的海外销售收入躲过了美国35%的重税。
谷歌在英国也有实体子公司,但不处理销售业务。英国的客户若想向谷歌购买广告服务,只有通过谷歌在爱尔兰的子公司,而不是同谷歌在英国的子公司打交道。这样谷歌在英国的销售也避开了英国比较重的税。
虽然爱尔兰的税率比起美、英两国,已经低了很多,但谷歌还不满意,它瞄准的是避税天堂百慕大。由于谷歌产品的海外租赁权属于爱尔兰空壳子公司,爱尔兰实体子公司销售谷歌产品后,便要向空壳子公司缴纳产品特许使用费(royalty payment)。出于转移利润避税的目的,这种特许使用费总是定得尽可能高。爱尔兰实体子公司就是以销售利润99%这样的极高比率,以特许使用费的名义将利润转移到爱尔兰空壳子公司。而空壳子公司的所谓总部在百慕大,换言之,实体子公司需要把99%的销售利润汇到百慕大,而百慕大是空壳子公司的征税所在国。至于实体子公司的征税国是爱尔兰,该公司把特许使用费作为成本扣除后,只有剩下的1%利润需要按照爱尔兰12.5%的税率纳税。
但是爱尔兰实体子公司不能直接向百慕大转移利润,因为爱尔兰的税法细则使它很难将销售后获得的利润,在没有缴税的情况下直接从爱尔兰转移到百慕大。这个困难可以利用爱尔兰对于欧盟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来解决,即从爱尔兰向位于欧盟国家的子公司转账可以豁免税务。于是谷歌在有“税收漏洞”的荷兰又设立了一个空壳子公司,爱尔兰实体子公司获得销售的利润后立刻转移到荷兰空壳子公司,荷兰空壳子公司再马上将其中的99.8%转到爱尔兰空壳子公司的百慕大总部,然后百慕大总部又把钱转到爱尔兰空壳子公司。通过这种迂回路径,利润从爱尔兰出去后又回到了爱尔兰,但已经由税前利润摇身一变为“税后”利润,于是洗钱式的避税作业大功告成。
由于利润转移的路径是,从爱尔兰(实体子公司)到荷兰(空壳子公司),从荷兰(空壳子公司)到百慕大(空壳子公司),从百慕大(空壳子公司)回到爱尔兰(空壳子公司),所以避税专家们称这套方法为“双爱尔兰”加“荷兰三明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人帮;谷歌为了玩这套“换帽子”戏法,为一个实体公司在三个国家设立了三个空壳公司。而爱尔兰和荷兰两国的所谓“税收漏洞”,很像是故意为之,为的是吸引跨国大公司来落户。
谷歌设在荷兰的子公司没有任何雇员在那里办公。这个荷兰空壳公司虽然只截留0.2%的转入利润,但因为转入的数额巨大,仅2008年就有54亿美元之巨,因此即使是0.2%也很可观。由于谷歌的荷兰空壳公司一个雇员也没有,我有点好奇,这截留的钱是不是作打通关节的公关费了?毕竟腐败到处都存在。
美国的税法规定公司在海外的盈利,没有返回美国前无需纳税。因此理论上,美国公司在海外的盈利不是免税,而是延税,可以无限期延迟到利润汇回美国后上税。但是据彭博新闻社报道,大公司把利润返回美国的情形极为罕见,美国跨国大企业在海外的盈利,事实上是免税的。
目前谷歌所有营收中有52%来自海外市场,而谷歌这部分海外营收的税率平均只有2.4%。去年 Google(谷歌)的股价在600美元上下波动时,有专家估算后认为,如果没有臭名昭著的“双爱尔兰”,其股价只能达到100美元的价位。
谷歌的利润数是个常量,它钻法律漏洞少缴税,必然会损害其他国民的利益或权利,对中小企业纳税人也不平等,不公正。这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人自私,政党自私,企业也自私,受自私心驱动的价值观念必定互相冲突,不可能普遍适用。因此普世价值像共产主义一样,充其量是美好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
谷歌洗钱式的“避税”行为没有触犯法律,但至少表明了谷歌标榜自己“不作恶”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不择手段钻全世界的法律漏洞”。
所以美妙动听的话或口号,未必能名副其实。美国《独立宣言》中的名言“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也是动听但不可细考。这句话被普世派经常引用,捧为经典,但是其中的“人人”,其实仅指白种男人,并非包括所有的人。那时美国黑人作为奴隶,没包括在“人”的范畴内自不消说了,可是《独立宣言》中的“人”,连白人妇女也没有包括。英语“men”这个词的意思一般指男人,不过也可以泛指人而无性别含义,但是从《独立宣言》的语境,起草的时代背景,以及十余年之后通过的开国宪法没有给妇女选举权等等来考察,可以断定《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的真正意思,是“白人男性人人生而平等”。
进一步考察,“人人生而平等”是美国白人对英国白人的提出的“普世价值”要求,与此同时,美国白人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观点却与此天差地远,他们视黑人是黑猩猩一类生物,印第安人是野蛮没开化的土人,哪里有所谓普世价值的影子?
如果抛开《独立宣言》中的这些背景,按照普世派的释义,“人人生而平等”确实能使人激动,可遗憾得很,那也不是现实。一个出生在贫穷煤矿工人家庭的孩子,同一个出生在拥有豪华私人飞机家庭的孩子比较,没人能否认,他们就是“生而不平等”的命运。
我支持平等的理念,支持在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争取平等的权利,但是不应该热衷于煽情,这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利益。讽刺的是,左翼的旧普世价值派和右翼的新普世价值派,都擅长于煽情鼓动。
(待续)
共产主义理论兴衰史预告了普世价值论的未来(4)
: 方鲲鹏
四、虽然一人一票但分量大不相同
谷歌洗钱式“避税”,非其专美。据媒体揭露,其他跨国大公司,如Microsoft、Apple、IBM、Oracle、GE、Johnson & Johnson、……,几乎所有知名的大公司都有相同的行径。彭博新闻社采访的经济学家估算,由于大公司采用这类方式把利润转到海外避税,美国联邦政府因此每年产生600亿美元的税收损失。美国有3亿人,如果不让谷歌们享受“荷兰三明治”,这600亿分给老百姓,每人可得200美元,对于贫穷低薪人们,就可以买一百多个“麦当劳三明治”接济生活。
谷歌2006年就开始游“双爱尔兰”,吃“荷兰三明治”。但它还不是开创者,其他公司玩得更早。谷歌们玩洗钱式“避税”完全合法,无从追究,但是可以引出一系列令人深思的问题:
为什么美国政府多年来明知存在税法漏洞被跨国大公司利用,将盈利转到海外低税率地区,而将产品研制成本留在美国,造成联邦政府的巨额税收损失,却不制定纠正的法律?
小餐馆业主常被税务官员死盯住,若有漏税行为罚得倾家荡产,而跨国大公司合法巨量漏税却无人问津;个人海外收入要当年报税,跨国大公司巨量海外收入却可以“延税”。这些政策不是颇有“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味道吗?
为什么跨国大公司海外利润可以事实上免税?
美国失业率这么高,但对跨国大公司的海外利润实行优惠“延税”政策,这不是在鼓励大公司把美国工作机会流放到海外?
……?
答案很简单。虽然国会议员是民意代表,但是如果你是普通工薪族,像你这样的民意一千个一万个叠起来捆在一起后放到天平上,也称不过豪华私人飞机拥有者的一个民意,议员们要优先照顾后者的利益。
彭博新闻社报道,奥巴马担任总统后,财政部在2009年提出一个建议,还不敢建议取消海外利润“延税”政策, 只是提出对跨国大公司海外子公司的一些特殊资金流动行为予以即时征税。财政部在建议中估算,这些措施可以在未来10年增加865亿美元税收。建议提出后,各大公司立刻对国会议员展开游说,结果建议尚未进入国会正式讨论就胎死腹中了。
如果这个例子还不够清楚,再来看看奥巴马总统上个月29日(2011年6月29日)在白宫记者会上的讲话:
“我认为这很公正,要求非常成功的石油公司或公司飞机拥有者放弃一个其他公司享受不到的临时减税优惠”(I think it’s only fair to ask an oil company or a corporate jet owner that has done so well to give up a tax break that no other business enjoys.)
虽然没有看到相应的税法条款,但奥巴马已说得清清楚楚,这个临时减税优惠其他公司享受不到,是专门供给大公司和拥有飞机的极富者。这不可能是口误,因为在一个小时的记者会,奥巴马同样的意思反复了有五、六次之多。他不是要求增加税,只是要求国会终止对这些极富者的临时减税优惠。最使我吃惊的是,国会为什么会设计出这种专供极少数人受益的减税优惠?为什么当时能轻而易举通过?为什么现在要求终止这种“临时”减税优惠会如此艰难?
这些天,总统和国会民主、共和两党议员为了政府开支的哪些方面应该缩减,闹得不可开交。美国的军费开支占联邦政府总开支的20%,但总统和两党议员对此项开支却没有什么争议。我相信如果由全民公投决定,缩减军费开支一定是首选。很多年来,美国根本不存在外来威胁,为什么要维持军费开支接近于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干什么吃的?
同样的,跨国公司海外盈利不返回美国不抽税的问题,极富者享受的临时减税优惠的问题,如果全民公投,结果也会毫无悬念,因为这些优惠只有极少数人得利。美国作为倡导普世价值的世界教父,常倡导别人全民公投,却绝对不会在自己家里如此办一遭。
美国的“民意代表”们分明与多数民意分道扬镳,但民众除了被他们代表外,实际上没有其他选择。在权威制政体下,有权就有一切;在民主制政体下,虽然还说不上有钱就有一切,但至少可以说有钱好办事,没钱万万使不得。“民意代表”需要利益集团的政治捐款才能搞竞选和办其他的事,而利益集团需要“民意代表”在国会代言,照看它们的利益。乌合之众的选民虽然每人手上有一张选票,但基本上是在为他人做嫁妆,不是选真正能代表自己的人。
一人一票选举,是所谓的“普世价值”之一。但缺乏监督机制和揭露机制,表面平等的一人一票制游戏,掩盖了真实的不平等。美国老百姓其实早就看穿了这套游戏,所以对于选举了无兴趣。美国年年搞选举,一年有好几次, 4年一次的总统选举虽然最为重要,各方拼命动员投票,是吸引选民人数最多的选举,可根据资料,过去40年总统选举的投票率也只是在50%上下摆动(上世纪60年代及以前,投票率比较高)。而其他选举,投票率常常低得不忍卒睹,有些城镇的投票率甚至只有个位数。
美国政府善于做表面文章,在表面平等、程序正义、形式正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在真实平等、实质正义、内容正义方面不闻不问,缺少措施或关注很少,使得表面与真实、形式与内容、程序与实质越来越分离,成为困扰社会的严重问题。
(待续)
共产主义理论兴衰史预告了普世价值论的未来(5)
: 方鲲鹏
五、同性恋权利与普世价值
记得小时候捧着旧版《三国演义》读时,发现书中的第三人称,无论男女都用“他”,这同我的小学教科书不一样,那上面男性是“他”,女性是“她”。想来这个“她”是后来发明的,一则为了男女平等,二则便于明了性别。不过看来我们很快就不必操心于这些细节了,人类就要进化到都用动物的“它”了!
据美联社报道,去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开办了一所名为“两性平等”(Egalia)的公立幼儿园,招收1至6岁的儿童。在那里老师对学生以及同学之间,不准称“男孩”或“女孩”,一律以“小朋友”呼之。但是报道中没有提到,是否学生可以称呼“它”(对不起,为了避免含性别的字)们的家长为“爸爸”或“妈妈”呢?幼儿园里不准有《白雪公主》、《灰姑娘》一类男女主角相爱的童话故事书,然而却可以看同性恋题材的儿童读物。负责人拉加林强调,这所幼儿园的目的是营造出包容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的环境。
纽约州议会6月24日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同性恋人于7月24日起可正式在政府机构领取结婚证书。纽约市政府提早在7月5日开放网络注册,然而注册表格却使兴冲冲的同性恋者大伤脑筋,因为表格上有婚姻角色的内容,要求指出哪一位是新郎和哪一位是新娘。于是那天纽约的有关办公室电话铃响个不断。当天晚上,纽约市政府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后更新了表格,增加配偶A(Spouse A)和配偶B(Spouse B)的选项。
同性恋者以平等、人权为号召,争取与异性恋有完全相同的权利,是普世价值论的实践者。同性恋者虽然是少数人,但他们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经济能力都十分强势,平权运动轰轰烈烈,近年来大有斩获。
新泽西州的同性恋团体,几年前推出了7对同性恋同州政府打官司,要求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官司一直打到州最高法院,最后结果是法院搞了个折中,既支持州政府立场,同性恋不能合法结婚,同时又判决同性恋可以组成civil union,除了离婚的权利外(因为没有结婚,自然也不会有离婚),可以享受合法婚姻带来的一切权利。新泽西州的同性恋团体不满意判决结果,他们的目标是要和异性恋完全一样的权利和名分,即便只是形式上的区别也不行。现在邻州纽约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可能会鼓舞新泽西州的同性恋团体再次挑战州政府。
“civil union”按字面翻译是“公民结合”,但根据实际意思,我想翻译成“同性结合”比较确切。同性恋和异性恋生活方式有很大不同,实际上无法做到完全一样。纽约州的结婚证书上的“新郎”、“新娘”身份认同,就使同性恋倍感困扰,只能改成“配偶A”和“配偶B”。如此一来,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结婚证书还不是仍然“不一样”?是不是继续抗争,以歧视为由,要求结婚证不能用“新郎”、“新娘”、“丈夫”、“妻子”一类的词,通通用“配偶A”和“配偶B”呢?假如一律称为“配偶A”和“配偶B”,是不是接下来还有“爸爸”、“妈妈”要改为“家长A”、“家长B”呢?我的看法,既然生活方式不一样,同性恋的平权运动应亮出独立的旗帜,如果诉求“同性结合”而不是“结婚”,对同性恋者和社会其他人群是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异性恋有政府颁发的结婚证书,同性恋可以要求政府颁发同性结合证书(Civil Union Certificate),如果这两份证书不具有相同的权威和由此带来的权利及责任,才有抗争的理由。这有点儿像继“他”字之后创造出的“她”字,时间长了,大家都很自然平等地接受了。但如果像那个瑞典幼儿园一般,取消性别特征的字,以示平等,是普世价值搞过了头。
同性恋的成因,众说纷纭,观点不外乎这三种:(1)与生俱来;(2)后天形成;(3)既有与生俱来,也有后天形成。近年来同性恋平权运动声势浩大,支持同性恋与生俱来的研究报告容易获得传播,而不同的意见很容易被视为政治不正确。但声音响不一定就正确,我认同第三种观点。
在一种事物的发生机制不明朗时,可以用黑箱子理论研究,即通过观察到的结果来反推黑箱子里发生了什么。同性恋现象可以观察到一个明显的事实,西方世界以及喜欢跟风西方文化的地区和人群,同性恋者有增长的趋势,同性恋者的比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和其他人群。同性恋者分布的这种不均衡状态,可以认为是存在后天型同性恋者的有力证据,他(她)们同性恋的形成,同环境因素有关。支持同性恋只存在于先天型的人,把这种分布不均衡解释为,在那些同性恋者少的地区,是因为同性恋者受到压制,不敢公开暴露的缘故。我认为这个解释说服力不够充分,因为即使在美国这样一个开放的国家,同性恋组织的势力强大而广泛,社会很少有歧视同性恋的言论,同性恋者的分布仍然很不均衡,在同性恋渲染程度高的地区(如旧金山地区),同性恋者占人口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医学界观察到的无争议现象是,某些人如果在同性恋活跃的环境,会选择和发展成终身同性恋,但如果在异性恋占压倒优势的环境,会自愿选择异性恋。
青少年善于模仿又容易被诱导,如果不是先天的同性恋,应该防止他们发展为同性恋者,因为从生命的延续看,同性恋显然不应该是一个物种的选择,能避免就应该避免。李安的奥斯卡获奖电影《断背山》,在美国放映时属于R级电影,即成年人观赏电影。《断背山》没有什么暴露镜头,定为R级,显然是顾虑同性恋的内容不适合未成年人。我认为这是恰当的,不是歧视。我也“观赏”过一次同性恋游行,感觉这种同性恋文化确实不适宜未成年人。
先天型的同性恋者没有任何过错,不应当由于同性恋而受到任何歧视。与异性恋比较,同性恋不能有自然的性交,不能有共同的孩子,而且还要遭受世人的白眼,社会的压力,如果先天同性恋者可以选择,我相信他(她)们一定选择异性恋。
同性恋问题是一个大题材,写不完,现将我的观点归纳如下:
1) 同性恋来自先天和后天。
2) 如果先天同性恋者可以重新选择,会选择异性恋。
3) 普世价值支持同性恋权利和同性恋文化。
4) 在普世价值支持下的同性恋文化会诱导后天型同性恋发展,即产生受害者。这里称为受害者,是因为先天同性恋者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也会选择异性恋。
5) 一个群体的普世价值权利(平等权利)可以损害到另一个群体,站在支持同性恋和反同性恋的立场看,都是如此,需要通过妥协解决。所以可以说“普世价值”是不科学的命题,是不存在的乌托邦。
6) 先天同性恋具有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性取向,这不是他(她)们的错,不应当受到歧视。
7) “同性结合证书”(Civil Union Certificate)对于所有人都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8) 后天同性恋是误入“歧途”(抱歉,找不出一个语气轻一些而更合适的词),社会应考虑因应之道,减少发生。
9) 医学界应当深入研究,找出先天同性恋的基因特征,而不能仅仅依赖于心理学家的报告。
如果谁找到了先天同性恋的基因特征,我想这个人应该同时授予诺贝尔医学奖和诺贝尔和平奖。能在新生儿时期分辨出同性恋倾向,家长、学校和社会就无需瞎忙乎于“辨识”和“纠正”的问题,而是及早给予孩子相关的教育和帮助,以便孩子能更好地适应大多数人是异性恋的世界。想来医学界会有人在作有关的基因研究,不过我没看到报道(当然是我的寡见少闻),却看到了“男人”怀孕10月生下孩子的新闻,以及医学界骄傲地宣称男人可以怀孕生育孩子了。不知是我太落伍,跟不上时代了,还是这个时代有点疯了?
(待续)
共产主义理论兴衰史预告了普世价值论的未来(6)
: 方鲲鹏
六、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何方
设在北美的中文网站万维读者网,前一阵举办了一场《海归,海不归》的有奖征文活动,很热闹了一番。由海归海不归的话题,我联想到一个相关问题: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何方?
中国是一个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但100年前推翻帝制后就完全与以前的历史彻底决裂了,好像中国的历史就是这么100年,以前的文明都应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在这100年里,中国人先是渴望全盘西化,接着是贯彻全盘苏化,近年来又鼓吹全盘美化,总是在邯郸学步,忘了祖宗。虽然拥有令世界各国羡慕不已的悠久灿烂文明,中国的政府和人民却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传统文明不屑一顾,弃之如敝屐,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国中绝无仅有。
中国封建时代文化,确实有不少糟粕,但能够凝聚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必定有许多精华、深奥、博大之处。倡导儒家学说的孔子虽然生活在2,500年前,他的很多精辟思想和言论,如“仁政”、“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鬼神而远之”等等,今天看来仍觉得充满智慧和远见,当代思想家、政治家也难以企及。又如,中国几千年前就产生的科举制度,其举荐、选拔人才的一整套思想和方法(其中有防止作弊和防止走后门的严厉规定,当然在朝代腐败时,这些规定就徒有其名了),远远胜过美国现行的法官遴选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有强有弱,长时期强盛的朝代,一定会形成系统的治国思想和治国谋术,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总结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学说,即使在现代来看,也没有过时。更重要的是,这些学说非舶来品,是充分了解了民族根性后的总结,更适合中国的国民性。可惜这些文献是用文言文形成,国家不重视,没有人开发整理,恐有失传之虑。
很多国人喜欢跟风,没有自己的思想,不屑中国的文化,专拾西方牙慧,似懂非懂进口一些支离破碎的口号,根本形不成一个思想体系。像鼓吹普世价值的文章,近年来虽然连篇累牍,却是一笔糊涂账,只有空洞的概念,连普世价值的观念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也回避。
所谓的普世价值论,没定义,没理论,只有口号,只有浪漫,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谈。这些跟风者所懂的普世价值,基本上就是民主、自由、人权三个口号而已。殊不知民主、自由、人权要和妥协结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思想体系,只强调前三者,并混为一谈,把民主视为等同于自由和人权,好像只要有了民主就有了自由和人权,那是思想混乱和概念不清。民主是一种集体精神,要求少数服从多数,因此民主与自由是对立的。而人权的核心是平等,也需要妥协作调节,妥协又是对自由的约束。人们的平等权利有可能引起利益冲突,同性恋、反同性恋的冲突就是一个例子,所以不存在“普世”适用的权利。妥协很重要,不能什么事都“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学说中的“中庸之道”,就含有妥协的哲学。
斩断历史、抛弃传统文化会破坏民族凝聚力,中国政府忽视传统文化,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在若问起海外华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何方?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自信能够回答,另有一番需要寻根的滋味在心头。这是一个大家应当深思的问题。
(待续)
共产主义理论兴衰史预告了普世价值论的未来(7)
: 方鲲鹏
七、鼓吹普世价值论对民主、自由、人权没有帮助(总结篇)
推动民主、自由、人权无可厚非,应当支持,但是置于无法定义,被表里不一和虚伪沾污了的普世价值大旗之下,会造成纷争,并非明智之举。
200年前欧洲的启蒙运动时期就提出普世价值,但在欧美自己国家内,普世价值一词早就没有市场,没有号召力了。民间没人会说这样的话,只有政府拿来出口。
可是民主、自由、人权这类问题在欧美国家并非都已解决,只是他们就事论事,不唱普世价值的高调。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人权,争取平等选举权,美国政府和媒体称之为民权(Civil Rights)问题,而同样的诉求如果出现在其他国家,美国政府和媒体就称之为人权(Human Rights)问题。换言之,前者是国内民事问题,后者是普世价值问题。美国政府每年发表人权报告,对世界各国过去一年的人权状况,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作一个评估。这本来无可厚非,也可能促进被批评国家的人权改善,但问题是美国将其他国家评估了一番,唯独不评估自己过去一年的人权状况,实在是说不通。
普世价值论的最大问题是假大空,无法给出可操作的定义,什么价值观可以归为普世价值没个准头,以至于出现各说各话。西方的欧美提出民主、自由、人权是普世价值,东方的中国就提出和谐是普世价值,其他国家也可提出和平是普世价值。如此玩法,普世价值之争只能沦为争夺话语权的战争,于普通老百姓没有益处。
价值观是一种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时代、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的变迁而变化,很难“普世”。婚姻由男女组成,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悠久的“普世价值”之一,然而目前美国50个州中有6个州,这个“普世价值”已经被争取“普世价值”的同性恋团体推翻了,婚姻变成由男女或男男或女女组成。而比起北欧来,美国还算保守的,那里不仅普遍允许同性恋结婚,像瑞典还出现了政府办的幼儿园里居然不准说区分性别的词,以示新人类的平等观念!
人类有爱心、善良等好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在没有利益关系时,发挥善良的一面比较容易,“不作恶”可以遵守,但在有利益关系时,自私一面往往会占上风,前文已举出了一些事例。而一旦各方的平等权利之间也有利益冲突,情况就更复杂,简单化的普世价值将陷入矛盾,无法自圆其说。这里再谈个例子。
同性恋者结婚后因为不能生育,很多自然会寻求领养孩子。从被领养的孩子方面看,由于他们没有和绝大多数家庭相同的一父一母环境,另外他们长大后成为同性恋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同性恋团体否认这一点,但心理学界和其他相关学界的主流,从来没有排除环境因素诱导同性恋的可能),孩子的平等权利是否被忽视了?当然从同性恋者角度看,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冒犯他们,就是不平等,因为异性恋家庭领养孩子没人质疑。可是,是养父母们之间的平等权利重要?还是孩子们的平等权利重要?这是平等的跷跷板游戏,给了一头,另一头就会跷起,简单化、口号式的普世价值在这里就无能为力了。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Shalom H. Schwartz(以色列人,在美国和以色列的大学任教)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主持了一个大规模调查,为的是弄清楚什么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最具共识的价值观。他和同事们从44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中抽取25,000人,要求受调查者以重要性为序写出几个他们认为是最重要的价值观,然后统计归纳出所谓具有“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的观念,即整理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共同认可程度最高的价值观,有56个之多,但是民主、人权榜上无名。
Schwartz教授的专业并非政治学,对普世价值也没有好恶的成见。他主持的这个实证研究,从一个侧面说明普世价值论脱离实际和概念混杂。普世派口中的“普世价值”,在现实中可以说不存在,即使在西方国家,这些观念也是形式大于实质,没有真正努力落实,却是宣传意味浓厚。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学说花费了巨量的研究,普世价值论发明者的思维方式也是“合理的必然存在”,却连最肤浅的研究都不曾作过,纯粹凭想当然地视其为“合理”,就宣称世界存在超越时代、宗教、国家、民族的“普世价值”。你要提倡民主、自由、人权,就直白地使用“民主”、“自由”、“人权”,何必用一个概念混乱充满争议的“普世价值”?只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普世”这种东西还是少用为好,当年西方列强发明了枪炮后曾以传播“普世文明”的名义,赋予血腥的殖民扩张“合法性”。
历史上自认为永恒,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说教,到头来都被证明是在自作多情,难免黯然退出历史。看来,现代普世价值论也正在步此命运后尘。
总之,普世价值不是一个科学的提法,连是否存在普世价值和什么是普世价值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推崇普世价值的人士也茫然无所知,从未给出一个具体的、前后一致的回答。而“普世价值”这个名词,是发明国早就弃之不用的牙慧,某些中国人捡起来,鹦鹉学舌以为时髦,但是由于概念朦胧混乱,又可以任意发挥,对于推动民主、自由、人权,不会有实际帮助。
(全文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