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在第四届党性教育“延安论坛”在延安干部学院正式开幕,该届论坛的主题为“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党的作风建设”。)
1945年7月4日,毛泽东特邀黄炎培等到他家里作客。他在回答黄炎培关于共产党如何摆脱中国历代王朝先兴后衰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时坚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作风建设的要求。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的反腐败,是一场历史性的反腐败,它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的周期率的关键一步,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到底,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并长期执政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跳出先兴后衰的历史周期率。
一、历史周期率问题的提出和毛泽东的思考
历史周期率讲的是中国历史上周而复始、反复出现的一种现象或者说是怪圈。1945年7月1日,黄炎培等国民参政员飞赴延安访问。7月4日,毛泽东特邀黄炎培等到他家里作客。他们谈了一个下午。最后,毛泽东诚恳地问黄老:您来延安考察了几天,都有什么感想? 黄炎培坦率地说: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黄炎培的担心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充分根据的,中国历史上长的王朝几百年,短的也就几年,几个月,几天。自秦王朝到清共62个正式的王朝,平均统治时间60年,就是跳不出先兴后衰的周期率。从表面看,是政治争斗,也就是皇族集团中的成员争夺帝位,外侵,天灾,民变,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具体就体现为封建专制统治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压抑。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历史悠久,自秦始皇奠定了中央集权的皇权专制大一统局面后,历代相沿。各个朝代都实行封建王朝的皇权至上。这种集权制度,皇权就是一切,皇帝一个人独断专行。这种封建专制造成天下只是一家人甚至是一个人的天下。人民群众的对立,最后都没有摆脱历史的周期率。
毛泽东对中国历史中国社会是非常熟悉的。如何摆脱历史周期率,这是毛泽东在革命即将取得成功后所考虑的。他在回答周期率问题时坚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以此为目标,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了不懈的努力。早在周期率谈话前的1944年,毛泽东就非常重视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作了总结。毛泽东1944年4月12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和5月20日在中央党校所作的讲演《学习和时局》中特别谈及此文,说:“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延安《解放日报》于1944年4月18日、19日两天,全文转载了《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致信郭沫若,再次赞赏《甲申三百年祭》,并指出:“我们把它当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毛泽东在这封信中还流露出在当时国内外大好形势下自己的心境:“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出来,你看到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了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思想。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党执政后面临的革命任务更艰巨、更复杂;某些党员干部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进攻下思想作风可能发生变化,“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因此,要把党的革命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有必要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这就是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所强调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为防止党内对个人的歌功颂德,中央专门做出6条规定:不给领导者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鼓掌;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党中央于1949年3月25日移驻北平。路上,毛泽东异常兴奋,形象地把今后党领导建设新中国的宏伟事业比作“进京赶考去”。怎样考出好成绩呢?毛泽东的回答是:“我们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北京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京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共产主义”。
建国之初,为了打击资产阶级对干部腐蚀、拉拢的猖狂进攻,使党的优良作风得到继续发扬,党中央开展了“三反”、“新三反”运动。1952年夏,“三反”运动胜利结束。经过半年多的斗争,基本上解决了从中央到省、市、专区和各级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贪污和浪费问题。但由于“三反”运动仅仅解决了机关中领导者与被领导的机关工作人员相脱离的官僚主义现象,因此,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官僚主义现象,有的问题十分严重。这败坏了党的作风,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必须下决心解决。1953年1月5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中,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必须充分重视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斗争,迅速开展“新三反”斗争。“新三反”斗争是“三反”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它进一步解决了“三反”运动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行为。“三反”运动在一个短时期内,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采取疾风暴雨的方式进行,而“新三反”斗争则是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与当时的主要工作结合起来进行,从而更深入地使领导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保持了良好的工作作风。“三反”、“新三反 ”运动是我党执政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败运动。这场运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发扬无产阶级政党优良的作风,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领导下,三反运动取得伟大的胜利,这对于整肃党纪,保持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腐败分子,党和毛泽东采取从严治理的方针,无论涉及到谁,绝不姑息迁就,而是严惩不贷。据统计,在“三反”斗争中被开除党籍者有23.8万余人,被劝告 者达10万人。在处置一批腐败分子中,不但于1952年2月1日对北京中央公安部行政处长宋德贵处以极刑,还毫不留情地打掉了刘青山、张子善这两只“大老虎”。刘、张二人分别于1931年和1933年入党,曾经战功卓著。建国后,他们分别担任中共天律地委书记和天津专署专员的要职。但是,党并没有因为他们是革命功臣而予以迁就,相反却抓住这两个重大典型事件,依照党纪国法对他们处以死刑。毛泽东于1951年11月30日以中共中央名义,亲自批准华北局关于逮捕刘青山、张子善的报告,并指出这件事给全党“提出了警告”,“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处决刘、张二人,起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对于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实践中,党中央和毛泽东也率先垂范,廉洁自律,以实际行动倡导执政党党风建设和新中国的清廉政风。1950年5月,沈阳市政府要在该地为毛泽东铸铜像,毛泽东批示:“铸铜像影响不好,故不应铸。”后来,沈阳各界人民又要求在市中心修建开国纪念塔,在塔上铸毛泽东铜像。毛泽东在“修建开国纪念塔”旁批示:“这是可以的”;在铸铜像旁批示:“只有讽刺意义”。当年9月20日,毛泽东致信中共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等人:“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正在进行在我的家乡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刻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10月27日,他又否决了为其在天安门建铜像的意见,批示“不要这样做”。1954年,他专门写信给湘潭石城乡党支部和乡政府,要求基层组织对自己的亲属放手管理。信中说:“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对自己的子女,毛泽东更是严格要求,并将爱子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
二、中国共产党对作风建设的探索和经验
党的作风是指在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端正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关于党风建设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一大贡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经历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考验的党,这为搞好党的作风建设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的延安整风运动,是党风建设史上的重要阶段。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整风,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作风的形成。到建国前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坚持和发扬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作风,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理论。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1941年9月10日,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中首次使用了“党风”概念,说现在“党风存在主观主义”。这里还是指一种思想作风。1942年2月1日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又阐明了党风的含义,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也就是说,党的作风包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党的世界观和党性的外在表现。这样就从两个方面发展了经典作家的思想,把作风由党员个人的形象扩展为党组织的整体形象,把作风由一般的工作作风推及到政治、思想、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毛泽东认为,党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党风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关系人心向背。党的纲领是一面旗帜,贯彻党的纲领需要好的作风。历史经验说明,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取决于对党的认识和判断,而党的作风则是人民群众认识党的最直观、最形象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决定是否跟党走的最具显著特征的依据。“人心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我们党在其奋斗历程中,充分认识到作风问题的重要性,总是自觉地将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中国共产党把党风问题提到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的高度是其他任何政党所没有的。经过多年磨炼形成的优良作风,已经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建设成功的保证,同样也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向重视的,正像陈云同志所指出的:“执政党的党风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但怎么搞,就不能简单照搬党领导革命时期一套简单的办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领导全国人民拨乱反正,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了一整套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正如习近平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这些年来先后开展了整党、“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我们党始终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回过头来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高度重视抓作风建设,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党精神面貌和作风状况焕然一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2012年党的十八提出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年11月4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了《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就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制度规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既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打牢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更要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同志指出:“古今中外,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多得很!我们一定要引为借鉴,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毫无疑问,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领导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做到执政并长期执政的一场严峻斗争。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第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这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级党委要认真执行,把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在这里,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放在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的高度来认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样的国家战略,更加彰显了我们党对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惩治和预防腐败在措施上既需要全党、全社会积极参与,上下联动,更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实现新的突破。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根据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经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根本之策。这个《工作规划》是指导今后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依据。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反腐是基础,倡廉是根本。反腐强调的是惩治腐败,倡廉强调的是预防腐败。我们党之所以要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看到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推进预防腐败工作的顶层设计,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由之路。我们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第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012年党的十八提出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管党,集中解决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项长期任务,解决作风问题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从严抓党风,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各级党组织要把管党治党作为主要职责和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持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落实抓党风建设的工作责任,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党性、讲原则,清正廉洁,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是持之以恒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紧紧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放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决纠正“四风”,不断改进学风文风会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巩固发展成果。要从具体问题抓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建立健全制度规定,强化制度硬约束,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日常管理,纠正打折扣、搞变通行为,坚决防止反弹。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紧密联系思想、工作、生活实际,认真对照检查,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铁面执纪,严肃查处和通报、曝光违纪违规行为。
三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和宗旨意识,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查摆“四风”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整改脱离群众、作风漂浮等问题。总结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及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制度,改革政绩考核机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2014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下功夫、用狠劲,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我们党始终重视作风建设,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90多年来,我们党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创造了党的作风建设的许多宝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作风。这些作风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 有些不正之风也属于腐败范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纪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打牢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更要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实现干部清正、政治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建设新目标。
第三,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
历史上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出过这一问题,尤其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至今警醒着我们。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去西柏坡时,再次强调我们的“赶考”远未结束,这些都表明中央对执政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危险是清醒的。2014年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振聋发聩。因为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相容的,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都是对人民利益的侵害,都是对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的亵渎,如果任其腐败发展,我们党确实有改变性质的危险。
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充分发挥惩治的震慑作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严格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的行为。严肃查办领导干部贪污贿赂、权钱交易、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办执法、司法人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以案谋私的案件;严肃查办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力度。健全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畅通举报渠道,严格查办案件程序,严明办案纪律,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
第四,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强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党委、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各项改革举措要体现惩治和预防腐败要求,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改革健康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讲话,既强调了深化改革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作用,也强调了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从而为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纪律检查工作是党内履行反腐败职能的专项工作,纪检机关是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能的专门机构。这就决定了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首当其冲地就是要深化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反腐败工作新形势的要求,完善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日益强烈的呼声,因此,在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方面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纪检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其中比较重要的思想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三是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四是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这就为深化和完善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五,进一步强化制约、强化监督、强化公开、强化责任追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同时,制度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必须执行制度,如果违反了制度就必然受到制度的惩处。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而对惩治和预防腐败起到保证作用。
从本质上说,腐败或各种不正之风,都与权力有着绝对的联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进一步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强化权力公开、强化 对掌权者以权谋私的责任追究。只有如此,才能防止权力滥用,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才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更大成效。
一是要强化制约和监督,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要尽快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制度体系。要在制度的严密性上下功夫,要紧一点,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来真格的,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监督来保障和巩固工作成效,切不能“牛栏关猫”。要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同时,要特别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坚决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例外。通过科学配置权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二是要强化公开和责任追究,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继续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深化财政预算决算、部门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和社会公益事业信息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责任追究,就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执纪问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党的纪律的执纪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对党政领导干部违反纪律规定的行为严肃问责。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积极推进问责工作。
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纲领、路线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际表现为执政党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执政党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在强调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同时,更要把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到大时代、大背景、大党建上来思考,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闻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从而跳出先兴后衰的历史周期率。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