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乔良谈抗战: 日本人为何耍赖不认罪?

乔良等 · 2015-07-08 · 来源:搜狐读书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资本主义是如何驱使欧美和日本进行海外扩张的?美国的海权战略思想时如何影响了日本的呢?

  导语: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从今天开始,搜狐文化中心将继续推出“二战”名家专访系列,重点解读影响至今的抗日战争。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从20世纪的世界形势入手,了解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是如何驱使欧美和日本进行海外扩张的?美国的海权战略思想时如何影响了日本的呢?国防大学乔良教授将一一进行详细解读。

  嘉宾简介:乔良,空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代表作为《超限战》,从战争与战法两个方面,首次提出了超限战的理论,并揭示未来的战争形态与规律。

  资本主义在欧洲发展受限开始对外侵略

 

  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工厂

  搜狐读书宋晨希:英国等老牌殖民地国家在近代以来衰落,这与它的殖民模式有什么关系?

  乔良:到现在为止,我认为世界上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都没有人可以很清晰地说出来,英国的衰落原因是什么。

  我去年专门研究了一战,我虽然不能说我的结论一定正确,但我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因由。1782年前,瓦特改进蒸汽机时,英国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工业革命为英国带来了巨量的产能,产能过剩使它必须开拓海外贸易,通过推进海外贸易,英国开始了大不列颠帝国的全球化。

  人类历史上有过多次的全球化。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断断续续的历史进程,从古罗马开始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其实这不对,他们并没有理解真正全球化。

  全球化,究其本质,是所有帝国在它的上升期,也就是它的青壮年时期,必然会产生的一种扩张冲动。因为它有过剩的能量向外辐射,这种能量外溢的过程就是它的全球化过程,当它的能量辐射达到全球,这就是全球化。你可以这样理解:“全球化”就是越出了自己国家的边界,去影响其它的国家,然后再把其它国家整合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这就是全球化。

  古罗马的“全球化”,只属于古罗马,与后来大英帝国的贸易全球化,美帝国的金融全球化无关。把今天的全球化与古罗马扯上关系是可笑的。古罗马的力量就那么大,十几个军团,十几万人,再加上些马匹和战车,它所能到达的最远点也就是地中海周边,所以地中海周边的罗马化就是古罗马的“全球化”。

  与古罗马相对的是中国的大秦帝国,它也有属于它的“全球化”。大秦崛起于秦晋高原,由西向东,兼并六国,平百越,征西戎;车同轨,书同文,钱同铢,统一度量衡。这就是大秦帝国的全球化过程。同样因其能力所限,它的“全球化”就这么大:大致囊括了亚洲东部平原这一部分。中华帝国从秦朝开始的“全球化”,最远端也就是覆盖整个东亚最大的平原。喜马拉雅山以东,漠北荒原以南,太平洋以西,南海、百越以北的这些地方,是秦包括汉帝国的“全球化”所能到达的地方。后来受儒家,佛教的影响,中国的版图有时会溢出自己的边界,但也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就此意义上说,古罗马帝国,大秦帝国的全球化,只能算是区域化。

  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全球化开始于大英帝国

  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全球化,是从大英帝国开始的。蒸汽机带来巨量的产能,直至产能过剩导致了资本的产生,资本的产生导致了资本家的出现,资本家的出现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为了消化自己的过剩产能,不让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危机”把自己困死,英国人的办法是推动贸易全球化。

  英国人这么做,完全是出于资本逐利的本能,大英帝国并没有清晰地理解马克思“每一种生产方式要与生产力相适应”这句话的道理,同样也不可能进一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当然也就不会设计与资本主义发展最佳匹配的政治模式和社会结构。其实,当时欧洲所有的封建王国的政治体制都不能说非常适合早期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

  此时,谁能够找到最好的制度与资本主义匹配,谁就能持续兴盛强大。然而当时整个欧洲都没有找到这种制度,包括大英帝国。为什么呢?大英帝国虽然是一个君主立宪国家,但是它还留着封建社会的尾巴,还是一个帝国。它的上层建筑,即它的国家制度、体制仍然不完全适合资本主义的发展。

  那么这个时候谁最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美国。美国从一开始就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帝国,所以它没有封建社会的“尾巴”,而且美国用的是它自己最符合市场经济、对资本的发展束缚最小的制度。它的三权分立制度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政治上的互相制约,然而在经济上尽量给资本家放权。美国政治实行的是民主分权制,但它却可以容忍企业实行垂直式集权管理。企业集权才能发展,企业要是分权就会完蛋。美国采用了最适合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模式,这一点欧洲没有跟上。

 

  德皇威廉二世

  帝国让资本扩张反被资本所埋葬

  搜狐读书宋晨希:这种变化是否也导致了一次大战的发生?

  乔良:为什么欧洲会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自从资本这个怪胎在封建社会的母体里产生后,资本这个胎儿与封建社会母体之间一直都是互相排异的。每个帝王都想将资本在本国壮大,然而每个帝王都没有意识到资本壮大后就会埋葬帝国。

  帝王们都希望通过资本发展来强盛帝国,于是资本主义一开始在帝国内部发展非常快,很快这些欧洲小国的资源能源就不够喂养资本主义生产这个壮硕的婴儿了。当帝王们看到资本主义在本国发展受限的时候,他们就尽量拓展海外殖民地,通过掠夺海外的资源和能源,使本国的资本主义壮大起来。

  老牌帝国主义在获得到海外殖民地以后,迅速获得了资源和能源的补充,通过这种方式让本国资本得以壮大。而新的帝国崛起之后,他们不可能照同样的方式去发展,因为海外已经没有生存空间。

  德国从德皇威廉二世一直到希特勒,他们在一战、二战期间所喊出的口号都是一致的,即为德意志民族寻找生存空间。他们认为一旦德意志民族找到了生存空间,帝国也就强大了,不过他们谁都没有意识到,资本强大后会埋葬帝国。当一战打响的时候,新老帝国开始进行殖民地争夺,他们以为要么我把殖民地从别的帝国抢过来,要么我保护好我的殖民地,这样,帝国就会千秋永固。让帝王谁也没想到的是,一战打完之后,欧洲帝国的王冠几乎全部落地。

  大英帝国表面上还有女王,实际上已经是民主制国家,经过一战二战,英国被迫调整自己的制度,让其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合资本的自由流动。因为原来那些由专制王权去控制资本的可能性失去了基础。

  所以,反思一下,一战为什么会爆发?就是由于帝王们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当他们还满怀热情想为资本寻找生存空间的时候,资本却在壮大的同时将帝国和帝王们一个个埋葬,这个原因很多历史学家并没有认识到。

  社会革命无法改变不了封建社会形态

  一战爆发很重要的原因,是欧洲封建帝国的政治体制与资本的不匹配。帝王们以为通过战争就可以为资本寻找到更大的生存空间,就理应得到资本的感激和回报,使资本与帝国的矛盾得到缓和,然后将国内的阶级矛盾甚至爆发社会革命的危险,都通过战争转嫁或化解,帝王们想错了。

  说到社会革命,我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上一直存在一种误区,就是对其可能影响历史的作用,评价过高。政治革命与人类的经济活动相比,哪个对社会的改变作用更大?比如,被历史学家们所钟爱的法国大革命,它真的对欧洲和人类历史那么重要吗?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的影响巨大,但是其意义并不像想的那么重要。的确,法国大革命可以造就一个新法国。在这样的一个新法国,由拿破仑带领一支被革命洗礼过的新军,满怀着昂扬和激情,投入到横扫欧洲那些“神圣家族”的战争。在战争中,底层贫民可以不受阶级身份的约束,只要足够勇敢就可能擢升为将军,这使每个普通士兵身上都焕发出一种向上的热情。

  这也是法国历史上,军队战斗激情达到顶峰的时期。在历史上,法国自凯撒远征高卢之后,就再没有出现过激情。拿破仑被法国大革命激发出了这种激情,并靠它打造出一支新军,打遍整个欧洲,把一顶顶皇冠扫落在地。但是他改变了什么?他可以一时把欧洲的帝国全部摧毁,然而等到自己走到滑铁卢的时候,那些帝国又全都纷纷复辟,他依然改变不了欧洲的封建社会形态。

  什么东西会改变社会形态?不是造反,革命,战争,而是两样东西:一个是生产方式的改变;一个是交易方式的改变。生产方式改变造成产能的飞跃,产能的飞跃会导致了大量的产品出现,大量产品的出现,使旧的交易模式陈旧过时,这时候就必须要有新的交易方式。生产方式、交易方式的改变,最后导致社会的形态改变。这才是欧洲封建社会被资本社会替代的主因。

  日本被苏联打败导致南下侵华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在读报纸

  搜狐读书宋晨希:英国的衰落有人认为是因为海外殖民地太多,导致英国不需要对技术进行转变。这种评判您如何看待?

  乔良:这作为一种理由是可以成立的。所有的变革动力都来自于走投无路,但凡有路可走,可以照着旧的方式生存生活下去,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般都不会寻求变革。

  从这样一种普遍的人类的心理动机来看,这个说法成立。英国作为一个日不落帝国,它的产品不像德国那么精致,不像美国那么先进,但是它可以在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内强行推销和交换它的产品,并且获得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感觉不到变革的紧迫性,必然不如美国和德国对变革抱有热情,何况它生性就是个偏向于保守的民族。

  搜狐读书宋晨希:为什么到了19世纪末,英国以及各地方的民族主义会崛起?

  乔良:民族主义是在殖民地产生的。一般来说,宗主国都会把殖民地国家的公民当作二等公民、三等公民看待,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任何国家和地区,有效的统治都是由于信息得到有效的垄断和屏蔽。这是统治的基本秘密,殖民地统治也是如此。这种不平等之所以会被殖民地民众强烈意识到,一定是因为信息传播的结果。

  从纸媒到广播电台,再加上1895年之后电影的出现,信息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每一次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都变成人类共同的课题,这无疑是媒体工具的进步所致。它使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使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开始产生反省和认识。

  当现代传播工具在殖民地国家开始盛行的时候,殖民地民众就感觉到自己和宗主国民众之间的差异,何况宗主国对于殖民地的统治是直截了当的,不像后来的美国。

  美国作为一个金融殖民帝国,它的统治是无形的,是不易察觉的。虽然英国人在其本土一直以秉承绅士精神为荣,但是对殖民地的态度却并不绅士,包括对香港的统治,都并非完全按照本国的方式。香港作为英联邦成员,其民众并不能获得选举权,总督的任免都由国王亲自签署,与香港民众无关。

  今天有些香港民众希望回到英国统治时期,大概忘记了在英国治下的香港并没有他们想要的民主,包括一人一票选特首。因为英国并没有给你这种民主。大陆给你的比英国多,你为什么不要呢?这显然是一种诉求的混乱。

  从19世纪末期开始,传播工具、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其后将近一百年,随着信息传播工具越来越发达,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不断加深,这每一次的加深,直接导致了各个国家的民族主义的出现。

 

  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

  陆权论:控制中亚即可控制世界?

  搜狐读书宋晨希:记得在19世纪,麦金德有本书叫《历史的地理枢纽》,马汉有本书叫《海军战略》,这两本书对于当时的世界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乔良:这两本书是地缘政治学陆权论和海权论的基本范本。

  搜狐读书宋晨希:关于陆权论和海权论的讨论也是非常激烈,您能不能说一下当时为什么会有陆权和海权的争论?

  乔良:麦金德和马汉是两个思路截然不同的战略思想家,在他们面前摆的哪怕是同一份地图,这两位也一定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它。不管怎么说,麦金德是个在大学教地理的老师,他眼中的世界与马汉当然不同。马汉是海军,写这本书时是海军上校。一个人的职业决定他的视野和视角,他作为海军军官,习惯从海上看陆地,一张地图摆在面前,他更多关注的一定是蓝色的部分。

  麦德金没有当过海军,也从未在海上工作过,所以他的想法一定和海军不同。他看待地图的方式、视野也一定和他自己的身世、职业、教养乃至全部的知识储备有关系。在面对地图的时候,他会从大陆的地缘政治角度想问题,看控制什么样的陆地可以控制世界。他认为,这个世界并不需要从每一块陆地出发去控制,整个世界一定有它的中心点。所以,他得出结论,谁能够控制欧亚大陆谁就能够控制世界。因此在他看来,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块大陆,它集中了人类文明的主要精华,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四大文明古国都集中在欧亚大陆,而不是在非洲或美洲。

  控制欧亚大陆的重点在哪儿?他继续看地图思考问题,最后他认为核心的地带实际上在中亚,谁控制了中亚谁就能够控制世界,即欧亚。这体现了他对中亚地区十分的看重。这种看重让人感觉很奇怪,他的理论总体上是有道理的,可是控制中亚真能控制世界岛吗?事实上,从来没有人成功过,所以这个理论到今天也没有被验证。当年亚历山大最远到过这个地方,他以为这里是世界尽头了,就停兵于此。成吉思汗成功打通过这片区域,但实际上还没有完成占领中亚的雄图大业就死了,他的儿孙们替他完成了遗愿,不过刚刚完成整个蒙古帝国也就解体了。

  麦金德的理论到现在也没有成功,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中亚地区虽地处欧亚中心地带,但它并不具备控制欧亚大陆的资源和潜质,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地理阻隔。倒是马汉的理论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马汉的理论虽然没有得到美国人的重视,但是被英国人看重。英国人在这之前就很重视海权,实际上,英国称霸之前,在海上马车夫荷兰时期,海上霸权就已经很重要了。谁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世界的财富,这是从北欧海盗时就萌生于欧洲人大脑中的理念,为什么?因为在濒海国家的人看来,整个人类的财富流动就是海上物流的过程。运用海上力量的目标就是控制物流。从大炮巨舰一直到航空母舰,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海上通道和物流。谁能控制海上通道和物流,谁就可以控制住别国财富和资源,从而就可以控制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马汉的海权论比麦金德的陆权论在实践方面更为成功。

  搜狐读书宋晨希:二战时期,德国重视的是陆权,它想往东到印度与日本会师,从而控制欧亚大陆,反观日本更多走的是海上战略,如何看待两个国家对于战争的不同战略选择?

  乔良:这主要取决于工具。德国从威廉皇帝开始,它的战争工具就是陆军,海军一直不强大。虽然在二战之前,邓尼茨这些人在潜艇发展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是德国从来没有一支真正的远洋舰队可以和英国抗衡。而日本这个国家的陆军和海军,二者实力基本均衡,在由谁主导的问题上,争论一直很激烈。

  日本海军在二战之前的半个世纪里,赢得了两场超乎他们意料的胜利,一场是甲午海战,一场是对马海战。这两场海战提升了日本人与海上霸主国家一决雌雄的信心和胆气,这和与陆权霸主国家进行决战的心气是不太一样的。海军打赢了这两场战争,再往后也没有被别人打败过,心气自然较高;而陆军不是这样,陆军试图北上从外蒙去拿下前苏联的整个西伯利亚地区,这尝试在诺门坎战役后铩羽而归,整个北上派被打压得灰心丧气,最后一致决定南下,于是产生了侵华战争。

  日本的如意算盘:偷袭珍珠港旨在逼美国和谈

  搜狐读书宋晨希:关于二战轴心国的形成,德国与日本在法西斯道路上是如何达成共识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种族与民族、两个既定方略完全不同的国家是如何达成“占领全世界”的共识的?

  乔良:他们其实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共识。我们统一给他们一个名字叫做法西斯,其实他们也不是统一在法西斯旗帜之下的,德国从来都是“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真正的法西斯政党是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日本也并不觉得自己是法西斯,它是军国主义,法西斯只是反法西斯国家给他们的共同命名。

  他们怎么走到一起的?其实就因为他们特征相似:后发国家,缺少殖民地、缺少生存空间的国家。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国小实力强,小小的国土面积不足以满足自己帝国的生存和欲望,这种情况下只能扩张。小国挑战大国这样一种扩张势头,使这些国家同命相连地走到一起。真正是否互相喜欢看不出来,但是一种共同的命运把他们捆绑到了一起。

  日本被苏联打怕了转而偷袭美国

  乔良:整个侵华战争期间,虽然说日本人一度控制了中国最富庶地区,但占领中国并不能完全解决日本帝国崛起的全部需求,首先当时的中国没发现石油,而战争机器没有石油是不能开动的。当时亚洲的石油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比如菲律宾、印尼,但这些地区的石油全掌握在英美和老牌殖民国家手里,那么怎么才能拿到这些石油呢?只能通过战争。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军,成了挡住日本帝国野心的拦路虎。当时菲律宾虽然已经获得了独立,不再是美国的殖民地,但是跟美国的联系千丝万缕,连菲律宾军队的唯一的元帅军衔都授给了麦克阿瑟,由他来指挥菲律宾军队,从中可以看出美菲关系的密切。这也让日本人意识到,帝国的崛起是绕不开美国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铤而走险,贸然发动了珍珠港偷袭。

  对于日本人为什么会偷袭珍珠港?很多人从战略上去解释这种行为,认为日本的统帅部明明知道自己的国力不足以跟美国抗衡,却想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举拿下东南亚资源,以便让自己的力量变得更加雄厚,再跟美国决一雌雄,这是很多人的看法。而我却宁可相信山本五十六的一位密友的说法:山本五十六从一开始就知道日本根本不是美国的对手,但是他希望能够通过一次偷袭重创美军之后,让美国人看到日本的势力不可小视,而美军也一时半会儿恢复不了在太平洋地区的战斗力,同时还要考虑欧洲战场的压力,就可能在太平洋地区跟日本媾和,被迫吞下珍珠港这枚苦果。而对日本来说,和谈如果能成功的话,日美双方相安无事,那么整个东南亚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就会全部落入日本的囊中,这才是日本军部的主要考虑。

  但是日本的这一战略企图最终没有得逞。历史也就没能被日本人改写。日本人未能改写的还有一段历史,那就是它此前在诺门坎向北的尝试被苏军痛击之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一直恪守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这是因为日本人此后始终怀着对苏军的恐惧记忆,即使在德国大举进攻苏联之际,也不敢跟德军联手进攻苏联。其实如果这时候日军能重新回过头来,从西伯利亚再去偷袭苏联的话,苏联可能就完了,而现代世界历史,就真有可能被改写。

 

  日本对小学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

  日本如果能够主动悔罪中国人一定会宽恕

  搜狐读书宋晨希:关于历史清算的问题。德国、意大利这些二战元凶,它们现在并没有像中国和日本那样,与欧洲国家之间遗留了那么多的历史问题。而且欧洲还形成欧盟了,且德国是欧盟的主导。欧洲是如何反思这场战争的?为何可以跨过这个历史的遗留问题?

  乔良:我觉得这和宗教精神有关。基督教是欧洲交战国的共同宗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信条就是宽恕。中国和日本虽然同属于佛教和儒学影响下的国家,并且这两者都倡导宽容和恕道,但却并没对人们的行为形成多少约束力。

  不知什么原因,我觉得东北亚人真的没有多少宗教情怀。佛教在中国曾经辉煌过,佛教是讲宽恕的,在弘扬佛教最鼎盛的时期,也没有把中国人全变成佛教徒。中国人对于宗教的认同,用孔子的一句话说,就是“敬神如神在”。

  西方人能够用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完成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或者说,曾经的侵略国和被侵略国之间的整合统一,是经历了一个积极互动的过程。首先侵略国诚恳的先有悔罪的姿态,然后是被侵略国才有宽容的姿态,这两个要素是因果关系,缺一不可。日本人今天只是要求被侵略的国家,包括中国、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对他宽恕,自己却不肯认罪,这样一来,受害国家就无法原谅你。

  而日本人却把他曾经的轻描淡写式的“认错”言论,认定为对亚洲受害国家已经有过悔罪的表示,并且以自己是唯一被原子弹摧毁的国家为由,认为自己也是战争受害者,甚至认为自己遭到的损失比其他国家还要大。所以,要让他诚恳悔罪,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过不去。这就没有一点普世的是非观、价值观了。因为你违背了人类的基本良知。你在靖国神社里面供奉几百万二战死者,连甲级战犯也供奉其中,你把受害国人民的情感置于何地?这就导致基本价值观的冲突,结果是,他不认罪你就不会对它宽恕,这个矛盾就成了死结。

  解铃还需系铃人,日本人如果对历史问题有悔罪态度,相信中国人肯定也会宽恕。中国人虽然没有基督教式的宽恕,但是中国人有儒释道精神的宽恕。恕字在中国所有的宗教里面都有所表达,在世俗生活中,恕字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但前提是,中国人不可能宽恕一个死不悔罪的罪犯。

  亚洲问题是有历史渊源的,只要日本不认罪,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哪怕几百年之后,当这段历史变得像成吉思汗征服欧亚大陆那么久远,被蒙古人杀掉的后人已经不知道仇人是谁,历史的记忆也可能会有所淡化,但日本人做为加害者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记录却不会改写。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5.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