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涤罪所的历程中”,迷信有种种。有宗教迷信,有鬼神迷信,有风水迷信,有政治权威迷信……
一、智者定义说:一切崇信“非存在”的,都应叫迷信
认为私有观念与生俱来,“私心永恒”,也是一种迷信,即私迷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的私有观念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水平相联系,它在历史中产生,也定会在历史中消失。它不会永久地存在下去。恩格斯有论:私有观念与人类在原始“公社”末期的物质生活产品有所提高,但仍很不足相联系;只要有私心,就不能说“人脱离动物界”。把私有观念,即损人、损公以利己,看成是人的永恒不变的本性,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观念性迷信!
二、在公私观问题上,现代中国演绎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高低起伏,波浪式推进,螺旋般迂回”的过程
在公私观的问题上,中国人在建国后的大半个世纪中,经历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波浪式前进,迂回螺旋”般的过程。
其中有一阵子崇公的热潮,后有一个史段的私迷信的波涌。从马列毛哲学上解释,这也是规律,是我们的“历史性精彩”。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与公有制、社会主义建立相一致,毛主席政治领先、炼化造育人性的战略,风生水起,如涌似潮,社会舆论上是千篇一律、亿人一腔的“大公无私”,人们的社会“显像”,亿万人一个比一个“更大公无私”,表白式誓言,也“一个比一个‘更慷慨激昂’”。今天的年轻人,是无法想像那个伟大年代的文化情境的。那时,当一些认知、理论相对成熟的人们以一种冷静的深沉,提醒、抒述“循序渐进地破私立公”时,有时,也会被人们善意批评为的“有点保守”(注意!这种批评,决不是后来反文革的人们所谓“迫害,让人蹲牛棚”,真正受打击、处分的还是很少的)!
那时,到处都在学雷锋,全国出现了大量的英雄模范人物,建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显著的特征是:
一是党风正,干部比较廉洁,贪腐者寥寥,做人和创业,各级干部大都能当群众领头雁(确有走资派,然人数不多),从而,前三十年中,在一穷二白基地上创造了较好的农业、工业和科技家底。这种干部当群众领头雁作用,在今天数千个公有集体化农村,仍得到了较好的保持。
二是民风纯,垫基创业心强,亿万人民自觉“守”穷苦干了二十多年,今天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即有当年厚积的功劳。改开后,公知栽祸、妄议当年,这是既缺德,又包藏邪恶的。
三是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雷锋,王杰,王进喜,陈永贵,邢燕子,董加耕,钱学森……数不胜数,好人好事,遍地是……
四是社风好,在公心“主持”导向下,群众管理效率高,治安“不‘闹’心”。那时,农村中一个公社只有一个公安员(县公安局的特派员),一个县的公安局,只有一、二十人。社风好另一个重标志是各种群众运动,逐步序化,“令”行禁止,能放能收,就象文革这样的十年运动,党宣告结结束,便立即恢复社会常态。
等等如此,不一而足。(当然,也还有各种矛盾、斗争,积污陋习。意识形态中陈、旧面也有不少。原则上说,下边揭示的问题,其孽根即连着当年的不足。此处不一个一个展开)。
哈哈!
而到了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世风陡变。某些公知,改革精英带着强烈的复仇心理,反诉当年自己所遭批评、批判,发动和引导的“人生价值”的讨论,通过各种沙龙、小型报告和研讨会,——寻找毛泽东和共产党人的缺点,很快又把人的认识引导到“主观为自已”(实质是讲“人是自私的”)、迷信“人不为己,事无动力”(即后来的,包产包到心,谁包谁关心)的观念上来。由是,为实行“包产到户”和“市场经济”(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开辟了道路。
改革至今的几十年中,某些公知,资革精英的“主观为自已”(不是所有精英),在实践上,终于露出了他们——梦求自已在政治和经济上个人发迹的猥琐意图,——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批经济暴发户。前后三十年,有了对比,人民群众中,有哈哈大笑,一轰而散的;也有下岗工人心灰意冷,拎着行囊,打工于天南海北的;也自然有一些忠诚于时代使命的工人农民和青年知识分子,不相信“主观为自已”理论的合理性,看破了“人性永私,亘古不变”的迷信本质。很多人“逐渐地”重新思考,回归毛主席“人不应自私自利”的造世树人的伟大,明确地看到“去私奉公”的实践改造,方为社会主义的“大解放、真创新”的时代根蒂。
三、历史的精彩,“否定之否定”——辩证扬弃
揭示发展辩证法,飧于今人,应是全过程经历了这大半个世纪的人们的义务。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人们,在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后,私有制、私有观念,总体上就只能作为社会发展的否定力量存在了。公有制和公有观念,就应运而生,并走上社会舞台。这种制度和思想的代表者就是无产阶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主义中,都肯定地说明,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受压迫、受剥削的阶级,它“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1) 因此可以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们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2)
毛泽东主义除了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有着最为一般性的一致外,他的突出之处即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将自己的思想基核“去私奉公”,全面贯彻到社会改造中去。毛主席一方面把破除私有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另一方面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毛泽东主义理论中,有若干方面的具体化内容,如军事、农业、工业、卫生、思想政治工作……无一例外地都围绕或体现这一根本宗旨。
毛主席以自己成熟的全新的利他主义道德观,影响和领导着中国革命,塑铸着中国革命的灵魂。1939年12月,他号召全党全军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后来在《为人民服务》中又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3) 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一文中,他进一步写道:“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4)不久,毛泽东明确指出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5),是共产党人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建国以后,他又紧紧抓住在思想观念中公和私的对立,指示人们:不该自私自利,为自己干活就有劲,为人民服务就缺少热情和干劲。但他又不是空想主义者,他看到人类有几千年的私有制,要改变私有观念是很难很难的。因此,在他的晚年又大力号召人们“要斗私”,要改造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要有历史反复的心理准备和推动历史去实现“否定之否定”的长远战略。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主义理论中的“去私利他奉公”、“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的形成,完全是适应社会需要,应运而生的。它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历史运动造就了无产阶级的本质,造就了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性。它的实践改造,才是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大解放、大创新。
这一伦理思想,固然在中国的古代社会即有雏形,但真正形成完备而系统科学理论,还是在社会性大生产出现之后,由马克思到毛泽东的创新来完成的。不过,在历史的行进中,它还会被某些人淡忘、抛弃;遭人推毁。这也是历史辩证法的必有之象。但不管怎样,总会有新的代表者,且越来越多,其主体是人民。它的道路必是“否定之否定”——辩证扬弃。
经验告诉人们,不仅新的正确理论产生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新的正确理论的实现,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甚至不断地会有人以“旧”充新。极少数的公知、资本精英,已经这么“做了一回”。 这也是“迂回上升”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点,似应说明,即使到了共产主义,也还会有极少极少人在极少时候,会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萌动的。
历史是有阶次的,无数个阶次构造着——“没完没了”。而每一阶次都有其理想终极。
“今夕是何年”? 公潮与“‘私’迷信”的碰撞。
注: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2页
(2) 同上,第262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03页
(4) 1944年12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
(5)《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6-1097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