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羽生:不可无侠
:湖南科技大学董永亮
上帝死了,侠士死了,
东方和西方好象都有依恋。
于是有人说武侠小说是荒谬的分类剧,
正派侠士只是理想的梦幻。
但我相信那是真实的存在,
因为我在现代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了侠士的襟怀。
他们善于用自己的幻想而不是别人的脑袋,
如侠士之敢于傲视世界。
——梁羽生新诗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宋朝朱熹有诗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漫步武林、泛舟江湖近三十春秋的中国人,终于在不经意中发现:山水渲染了文化便显得有了气韵;文化傍依了山水,则升华为一种超脱。田园隐士们崇尚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雕虫小技被一个叫梁羽生的人发挥运用的游刃有余,淋漓尽致,易如反掌,如日中天。破译“旧梦尘封休再起,我心似水只东流”的人生感悟,,点击“浪迹江湖十年游,空负少年头”之(以上皆梁羽生诗句)沧桑岁月随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文明年代,我们才有了反朴归真的欣赏意念及善待大师的点点自觉。2009年1月22日,当一颗流光溢彩的叫做梁羽生的星星划过夜空并陨落为不变永远时,我们沉寂许久的心灵再起家国波澜,久违的侠义激情被重新点燃。这个人曾经说过:“宁可无武,不可无侠。”半个世纪前,由于他一不小心步入文学园地一个“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别样洞天中,才有了今天新派武侠欣欣向荣的夺目景观。作为开山之祖,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梁羽生痛并快乐着。曾以“书生自有平成量,地脉何曾独效灵”的豪放雄迈折服群英,也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凄切婉约博得万千人芳心,单他打造的武林视野天地就让我们浮想联翩:无论“淡妆浓抹总相宜”,或者“荆钗裙布惹人怜”,还是“粗头乱服亦倾城”,和而不同已经成为纵横天下、穿古越今的玑珠真谛。1月31日,在为梁羽生大侠举行的追悼会上,金庸的挽联最为别具一格:
同年同行同事大先辈,
亦文亦狂亦侠好朋友。
自愧不如者:金庸
时至今天,作为一种匠心独运、卓尔不群的奇花异葩,武侠小说承载了“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的伤时喟叹,表达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匡危扶弱理念,描绘了千年来中国文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观,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博大,质朴,精深。在国人已经认可新派武侠属于文艺流派这一无可争议的事实面前,接受梁羽声的文化成就是一种必然。正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冥顽酷烈,庙堂官场倾轧角逐的昏暗丑恶,飘泊江湖流离游荡的痛楚悲凉,才得以使悲天悯人、超度众生的情愫荡气回肠,两肋插刀、行侠仗义的血液浩浩荡荡,再被大师点缀上盖世无双、出神入化的武功,赋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浪漫情怀和笑傲胸襟,于是武侠客栈在中国文坛绽放出璀璨光芒。梁羽生说:“侠是灵魂和目的,武是躯壳和手段。”在老人谢幕乘鹤西行的日子里,《七剑下天山》正在央视重播。他给我们留下了三十五部小说,七十多万字的联语,一些文史小品,也有对家人,朋友以及营养和滋补他的这个国家的深厚感情和无限的爱。我们再次尝试打破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界限分野,品位大师开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新派武侠基业时的胆略雄心,解读大作散发出的醉人书香和昭示的文化分量意义。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于山青水秀的广西蒙山一个诗书之家,与金庸同庚。早年受诗词、小说、对联等潜移默化,经新文化运动耳濡目染,积淀了敦厚儒雅的传统文化底蕴,萌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之恢弘抱负。成长于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的苦难境遇,沉思在家恨国仇、振兴中华织成的泱泱愁情苦绪里。抗战胜利后,梁羽生如愿以偿,考入魂牵梦萦的岭南大学,初学化学,转攻经济,却不能改变才华横溢的他对文史知识的情有独钟。吟诗作赋,才思奔涌,灵性勃发,谈笑鸿儒,是那段时光的写照。怀揣“且看今夜星星,明天必有太阳”的梦想,踏入香江。1954年,太极派和白鹤派在澳门打擂比武,引起轰动。与金庸同在《新晚报》担任编辑的梁羽生推出了其处女作《龙虎斗京华》,这标志他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饱受争议的武侠小说创作之路,到《萍踪侠影》奠定了他武林盟主的地位。人们称赞:新派武侠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评价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1980年以来,梁羽生的作品开始风靡中国大陆,拥有了大批读者。人们欣喜地领略到他的优雅文才,和从他那炽热血液中迸发出的中国心、江湖情。就是这位惯于沉湎于自己营造的文字世界来暂时忘却尘世烦恼的开山祖师,1983年宣布封笔挂刀,选择平淡归隐。他的经典被不断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京剧等文体形式。1995年,他和金庸同获“金剑奖”。梁羽生终其一生,正像他作品中无数名士风流才子一样,溢满“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人性至善光辉,写满传奇。
梁羽生的笔下,流淌着中国的王朝兴衰、政权更替,阶级矛盾、民族冲突、个人恩怨、门派对立构成了一幅立体历史画卷。可当国难当头时,所有的恩怨情仇都要让位于国家利益。这与他想借古代荣辱治乱存亡来浇铸心中块垒的动机有关,爱国主义提升了作品内涵。力透纸背,挥洒自如,并使我们在不露痕迹中反观的,却是影响他一生并根深蒂固于心灵的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引领读者饱览奇山异水的同时,也在讲述着黎民苍生忧乐,阐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进步历史观,劝人行善,倡导和谐,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他试图超出凶杀打斗的套路,坚信“杜鹃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用蘸满诗情画意的妙笔,描摹了一个大大的“侠”字,用侠来改造国民性,重铸中华魂,探索强国之路。相对于“洋才子”金庸,梁羽生版情爱故事在呼唤自由、个性解放的同时,常常以一种缺憾之美作为不圆满的结局。《白发魔女传》中玉罗刹和卓一航惺惺相惜,互相爱恋,但因为触犯了很多世俗禁忌,最终落了个据说“比日夜厮守更加美好的美好回忆”;《萍踪侠影》里张丹枫痴迷云蕾,却最终服从了民众心目中英雄应该遵循的理想模式。这样处理,更加具有强烈的现实特质,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东西。梁羽生把中国传统义利观、忠奸观推而广之,成为海外人士推研中国传统文化的范本。
百年一羽生,正义永不倒。梁羽生讲求中庸之道,憧憬平和恬淡的生活方式,远离大红大紫,大起大落。他的侠义精神正从书林深处走来,转化成现实存在的一种财富力量。不可无侠,民族的归宿和不朽正在于侠的弘扬和发展。梁先生,江湖路上走好。您不是说过“每个人的脸面上都刻画着春天的脚步”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深深怀念。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