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甚喧哗的“艺术国际化”之说法咋一听很现代,很时髦、很新潮,当你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一想,就会发现它有很大的学术性谬误与违背人类精神心理的基本史实。
区域不同;人种肤与色生活习惯不同;也就诞生了不同的文化及信仰行为,各个区域和部族、国家也就有了不同质的文化艺术之形式,世界人们的生活也就顺其自然而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国际化的说法及作法与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生活物品的实用之推广有关,但却是有意识地在违背人的精神生活具体自然状态,它的危险之处在于世界各地人们与自然相处的心理状况趋于同一且单调,把文化艺术当做一种工业化产品被强制性推行,有扼杀族群和个人异同的精神需求与审美独有的危险;可这种做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盛行了许多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同胞才就有不少在模仿人家的“行为”“装置”波普和实验性与工业发展有关的所谓“科技艺术”。这现代艺术的表现里虽然有科技迅猛发展的影响,也有局部和暂时的猎奇效应,但它没有民族文化的不同质,使人的精神趣味倾向于单调和无聊。不管我们的生存具体表现有多好,不管老外用多少美金来炒作你的所谓国际化,不管我们的创意点子有多么妙不可言,毕竟你还是步人家的后尘,(有德国的一个女士已经把艾未未剽窃的把戏拆穿得体无完肤。)不能排除中国人的“国际化艺术”有迎合西方部分人企图颠覆中国文化之心理的嫌疑。尽管有人赢得了一些国际盛誉;应该说是几个发达国家的少部分赞誉,这个赞誉的实质是西方人所肯定、所颁布的,肯定的前提是他们的理解和喜好,是他们艺术形式的继续或仿照。什么“卡赛尔”“威尼斯双年展”等等展摊的货色都差不多,如果你不看作品署名的标签,就很难知道作品的是何处地域或者什么人种。这不能不使我联想到四十多年前的文革之中国。
“革命战士是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和艺术的国际化似乎都有共性类同的趋向,潜在的精神单一化会让我们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感到可怕。后者是政权的强力,前者还有金钱的话语权。当我们穷困、闭塞、科技落后又缺乏一定的思想自由时,我们的哲学精神、我们的文化艺术与现实的结合,就像儒家学说也无法改变封建君主的私人权欲一样,文化的作用也就远离了为人服务的社会实际,无奈地蜕变为体制的附庸,也就必然导致了许许多多的浅薄性学风。由于我们近代的国家长久是穷人式国家实际,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羡富的心理,这是不能漠视的人之生存常态,也没有必要受到强烈地指责。这种心理也让不少人不去反思体制的罪过,而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所鄙视,害怕权势及苟且偷生知识是一个学术界的流行趋势,知识分子不敢去质疑现存社会的弊端也是一个内在的因素之一。我也有过这种鄙视心理,这样的心理恰恰是我对中国文化有无知也崇洋的潜意识所造成,思想的认识经过几次的自我调整,才逐渐地转变为开始重视和正视中国的文化艺术,直到今天我尚在摸索着学习我们的历史经典究竟为何。
改革开放有些象泄洪的开闸,虽然疏导了洪水,养了多年的鱼儿也会被夹裹着流失。我们文化的自尊也经受如此这般地遭遇。由于西方的政治、经济、科技的借鉴使我们的社会有了较好的改变,文化的急于借鉴也必然使各种西方艺术形式被表面地模拟,形形色色的现代派作品在国内都有人仿制,能参加国际性展览一时间成为很高的荣耀 ,“前卫”“超现代”成了热门话题,也有人乘机断言:“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了!”这真是又一种文化革命造反派的样子甚嚣尘上,虽然文革已经尘埃落定,可政治斗争的习惯还会在许多人的心理中有所延续,在文化艺术的表现里,展现的形式从“极左”又变成了“极右”,把艺术展览搞的跟大批判一样地激烈又疯狂。难道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就真的不行吗?这虽然是个大大的疑问,可我们绘画的人没有几个人去认真了解中国的文化本质美。急于出名、急于发财、急于被西方青睐,只有极少的人才去静心研究我们自己民族的学问。有个最早搞“行为”艺术的画家,为了使自己的现代艺术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就去传统艺术里寻找材料,结果一头扎进传统,被中国绘画的无穷魅力所征服,行为的过程使原来的初衷彻底的发生了变化。(历史上也有这样的现象,希特勒为建立优秀的日耳曼人种计划而发动二次世界大战,却有了殖民地的瓦解和联合国的诞生。)他曾在中央电视台做过节目,传统艺术里的美感与人性关怀使他受益匪浅,他背离了现代艺术之目的反而成为传统绘画的捍卫者。那次看到他在电视里的讲演对我的心灵触及很大,我也是有点受他的启发才一步步地发生文化认知上的转化。我们的许冰先生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的领导,一直是国内搞现代艺术的“大腕”,在国际上也红极一时,最近居然讲起了齐白石。我们海外的画家赵无极虽然以抽象绘画享誉西方,他的画面视觉效果依然非常东方。常玉当年身在巴黎,也用油画材料创作,他的生存方式有点中国古代“山人”式的“野居”,他不理会商业利益的干扰。他的画作情调依然是中国式趣味,中国人特有的视觉审美使他的情调更加东方。中国文化的发展几千年连绵容纳,对人的精神关照要比其他文化要完美得多,吸引着各国学者和艺术家来借鉴它的优长。我们的所谓“现代艺术”大多先被国外人扶持,继而到西方发迹,然后再回到中国意图兴盛。一个河南老乡就是以当代人脱光而叠裸成一座似土丘才被老外炒作继而到美国等地卖弄,看到大陆的经济前景,就溜到上海,以孔子为自己的捆绑符号而冒充懂中国文化,忽悠上海的中国人之一系列举动就是如此地投其所好,再使“有钱能叫鬼推磨”的行为也得到了验证。就连现在的光头盛行、血腥和仿真也多被外国人炒作再投机到中国来掏那些没有文化的中国富人的腰包。
因为我以前较忙很少上网,直到最近才看到老外给谷文达颁于“二零零九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的报道,他说:“文字是文化的特征,这种独创的文字既是对于现在文化的反思,也是未来的想象 ,不同的误解可以产生不同的灵感。”这个奖是一种外国酒的名字,卖的还不便宜,这也想说明他是一个世界性的艺术奖项,说白了也是商家推介公司产品的一个捆绑手段。我原来也崇尚过谷文达,所以他的这段讲话我就琢磨了好半天,终于才觉得这话说的有些含糊其辞;我们知道文字首先是人们传播信息的媒介,由文字做成人的产品(包括艺术)才会表达人对事物有所反思,想象的主体只能由人来完成,误解和文字本身有联系吗?什么样的误解是文字的艺术的?好的或坏的?这样的话语内容毫不连贯,给人的感觉不知所云似乎故作高深。他的出名和出走时也只有三十岁左右,一个青年的时间原因使他不可能对中外文化有较多的了解,我们的现代艺术家在国际上出名人基本都是如此,他们既没有认知中国文化的一定基本功力,也不可能对西方文化有深入地倾心研究,许多人比较聪明,有学习和模仿艺术表象的冲动,也有时代政治的影响,尽管做了许多艺术活动,叶落归根,最后的归宿还要回到自己的祖国。
如果一个中国人的艺术是没有母体文化特征的艺术创作,就像一个人没有身份没有性别,心理上难免会有被利用被歧视的阴影。所以,我不太赞成“艺术的国际化”提法,没有不同质的民族文化色彩,没有个性化的艺术泛滥其实是“极左”的又一种反映。 这仅仅是一家之言,难免会有偏见和误解,只不过和网友们聊聊彼此之间的感想,交换一些不同的看法,该怎么干人家还会照样怎么干。我只想不被现代艺术的自我标榜所迷惑,不被行为艺术的骇人景观所震撼,不被隐晦、血腥、变态的视觉图像搞得整天心神不宁吃不下饭,我们是个正常人需要过普通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在闲暇欣赏艺术品时心里明白是咋回事就行。
2010年5月13日 2011年11月该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